“先診療,後付費”,醫療付費即將迎來新模式!

醫來說 2024-03-28 09:36:49

去醫院看病,先交錢挂號,再進行診斷,這早已是我們習以爲常的一件事。

如果有一天,變成了先線上挂號,到醫院後再用醫保卡在一體機上簽到取號,看診、檢查、取藥……等到所有的診療結束了,准備離開醫院時才在機器上進行繳費,這種就醫模式,會産生什麽影響呢?

(圖片源于網絡)

3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就“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護佑人民群衆生命健康”舉行發布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表示,加強醫療服務、改善就醫感受,一直是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從2015年到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連續實施兩輪的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23年,在全國啓動了“改善就醫感受 提升患者體驗”的主題活動,所有的工作安排都把分時段預約作爲重點進行部署。

據統計,目前全國82.7%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了預約診療服務,三級公立醫院平均預約診療率達到61.1%。

李大川表示,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將進一步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響應人民群衆新期待、新需求,重點是圍繞6個方面20條舉措,力圖以改善服務的“小切口”,來撬動看病就醫的“大民生”。

一是從患者的視角出發,圍繞著診前、診中、診後這三個方面,推進院前預服務方式,“先診療後付費”,“一次就診付費一次”等新就診和付費結算模式,縮短患者等待時間。依托醫聯體提升醫療服務連續性,給患者提供出院後的管理和隨訪服務。

二是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及時滿足多樣化就醫需求。引導醫療機構建立“一站式”服務中心,整合相關醫療流程,在一個地點爲患者提供入出院手續辦理、醫保審核結算、檢查檢驗預約、健康教育和導診咨詢等服務,減少患者來回奔波。持續推廣疼痛綜合管理、多學科診療、麻醉、健康管理等新型門診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模式,來主動回應人民群衆新的期待。同時,彈性調整門診時間,疏解高峰時段的就診量,來便利患者就醫。

三是要厚植“以病人爲中心”的醫院文化。在二級以上醫院推廣建立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制度;提高膳食、保潔質量,改善患者停車條件,在公共區域提供網絡、閱讀燈服務等,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打造“更有溫度的醫療服務”。

其中李大川副司長所說的“先診療後付費”格外引人關注,此前雖然有一些地區提出了這個新概念並開始實施,但斷斷續續的,並未全部普及。如今,先看病後付錢的時代似乎即將全面到來。

這種模式,無疑是響應了人民群衆對于醫療服務的新期待和新需求。

首先,對改善醫患關系具有一定好處。很多醫院在病人住院之前,都要先繳納數額不小的押金,如果病人不能及時交押金,一些危重病情的治療就會被延誤。先診療、後付費就很好地打消了一些患者看病時的顧慮,不必擔心‘無錢看病’的尴尬。讓患者清楚自己這次看病要花多少錢,心裏更加踏實。

其次,這種新模式還能讓患者少跑腿。現在看病,得在各個窗口之間來回跑,十分麻煩。新模式下,一次就診一次付費,省時省力,特別是對那些年紀大、行動不便的人來說,簡直方便多了!

不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新政策的實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新的付費模式讓我們看到了醫療體系向著更加人性化、便捷化方向發展的希望。但同時,我們也需要保持理性和冷靜,理性看待這一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和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醫療服務的公平和普惠,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1 阅读:1465
评论列表
  • 2024-03-28 14:34

    站著說話不腰疼

  • 2024-03-28 11:29

    最後不交錢逃走了咋辦?[汗][汗][汗]

    我和我 回覆:
    醫院嘛,還是要多一點公益性,不要老是惦記著錢;醫生嘛,還是要甘于奉獻甘于清貧,做道德情操的富翁。
  • 獨木 30
    2024-03-28 10:46

    別聽有些人淨說漂亮話。萬一有人逃費了怎麽辦?

  • 2024-03-28 17:39

    鄉鎮衛生院差額撥款。幾個月不開工資。欠費還讓基層醫生活麽?[笑著哭]

  • 2024-03-28 11:37

    逃費了去哪裏找

  • 2024-03-28 15:40

    那重病老人去醫院一直住院了,先診療嘛,治不好就不出院,後面再說後面的事……

  • 2024-03-28 16:24

    下來基層衛生院走走看看吧。

  • 2024-03-28 23:37

    這樣嗎,那我先住個100年吧,反正只要我不出院就不用給錢

醫來說

簡介:致力于大健康産業,爲用戶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