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明:愛情裏沒有將就——觀西法大劇社《蘇州河》有感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5-22 16:12:49

以前只聽說過婁烨導演以及他拍的電影,卻從沒看過,更沒有研究過。沒想到我會直接從看話劇開始真正了解他。

那天去看西法大劇社演出《蘇州河》的時候,人特別多。觀衆有的是一個人,有的是和舍友,有的則是隨男女朋友一起。話劇沒開始之前,我看了一下《蘇州河》的簡介,知道了這是一個發生在九十年代的上海的一個故事。經過複雜的愛恨糾葛後,女主最後跳進了蘇州河,出獄後的男主究竟有沒有找到女主,我看了話劇後也沒弄清楚。

話劇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對話:

“如果我走了,你會找我嗎?

會!

會一直找下去嗎?

會!

會找到死嗎?

會!

你騙人!”

緊接著,角色上場,話劇開始展開情節。

下面我將主要從話劇內容的角度析,談一談自己看了這部話劇的感想。

黑道送貨員馬達出于要綁架少女牡丹的心思接下了接送她的活,卻不想在相處後,馬達逐漸被牡丹打動,兩人相戀。是爲了朋友和錢財還是爲了愛情,沒有退路的馬達最終還是選擇了綁架牡丹,令牡丹心灰意冷跳進蘇州河中。

臨跳前,牡丹丟下會變成美人魚再尋馬達的話。而就是這一句承諾,卻讓馬達就此四處搜尋,直到同樣在蘇州河邊遇到了長相酷似牡丹的美人魚表演扮演者——美美。

何爲愛情,對牡丹來說是與所愛之人共赴天涯海角,對馬達來說是許諾中的永遠等候,對美美來說是能夠被珍惜,平靜地過著世俗的生活。這三點其實並無矛盾,牡丹和美美也同樣是向往愛情和自由的女子,可是馬達最後還是放棄了可以爲他帶來幸福的美美,等待可能不會再回來的牡丹,是因爲牡丹的離去,已經使原先的純潔的愛情成爲了執念,那個十六歲的女孩將成爲馬達心中永遠的傷痕。

在牡丹的死亡面前,馬達終于認清了自己對愛情的執著,也將這部戲推到了一個高潮——尋找牡丹成爲了馬達活著的唯一理由。戀與不戀、變與不變,整部戲以“尋找”——這一人生永恒的主題收尾,爲我們留下了一個時代的青春痕迹,留下了許許多多的人性思考。

但是,整部話劇並沒有告訴我們什麽是愛情,而是一直在告訴我們愛情有什麽。牡丹會因爲馬達對她的好而愛上他,而馬達也是在最後牡丹跳進蘇州河之後才知道自己已經愛上了牡丹。愛情原來就有很多讓人無法理解的東西,不管是在那個時候,還是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這樣類似的故事都是存在的。

或許看了這個話劇之後,很多女孩都想有一個像馬達那樣愛自己的人,不論過程怎麽樣,可結果總算是好的。我作爲一個旁觀者,首先會覺得牡丹很傻,卻又覺得她勇敢。說她傻是因爲她竟然會爲了一個男人輕賤自己的生命,說她勇敢是因爲她爲了愛情奮不顧身。在愛情裏很少有人會做到這樣,就像我,即使再怎麽愛一個人都不會迷失了自己。

牡丹的結局雖然不幸,可馬達卻也一直在尋找她。就像我以前聽過這麽一句話,我喜歡吃草莓,草莓味的糖不行,草莓味的飲料不行,總之不是草莓就不行,就像我喜歡你,長得像你不行,聲音像你不行,總之不是你就不行。愛情裏沒有將就。

說完話劇,談談生活吧。有的時候,我們急切地想談一場戀愛,想找一個人填補我們生活中的空虛,卻往往忽略了對不對,對方是不是那個合適的人,仿佛真的勉強就可以在一起一樣。劇中,喜歡馬達和牡丹的執著,對愛情的執著,不管給誰,都會有心靈上極大的震撼。所以說,我們在渴望愛情的同時記得不要將就。愛情是適合不是將就,如果勉強如果將就,那結果一定也會不盡如人意。

也許在你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也許你會遇到那樣一段感情,也許你永遠不會。真正的愛情把握在你手裏。

我們不是馬達不是牡丹,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們遇到確實讓自己的心動的那個人,就不要錯過了,抓緊他, 抓緊現在。千萬不要等到失去後才知道珍惜。馬達和牡丹的故事是我們的前車之鑒,所以,盡量別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這部話劇,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馬達和牡丹之間爲之動容的愛情,他們是不幸的,卻也是幸運的。幸運的是遇到了愛的人,合適的人,不幸的是最後卻失去了。我們總在周而複始之中錯過那麽一些人,有的人可以挽回,有的人錯過了就是一生,所以千萬不要再重蹈覆轍。珍惜該珍惜的,別讓現在的自己過得比以往還心酸。

活在當下,珍惜現在,不將就。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