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全球人民都在盼他們停戰

視覺志 2024-05-16 15:17:19

巴黎奧運會開幕在即,東道主法國正在緊鑼密鼓地做著准備工作。

但現在,一個問題橫亘在法國面前。

上個月,馬克龍接受采訪時表示,法國致力于在巴黎奧運會期間推動“奧林匹克休戰”,希望交戰中的國家暫時放下爭端,並希望在這方面得到中國的幫助。

因爲中國在作爲東道主國家申辦北京冬奧會時,也做了同樣的事情。

在最近,中方也表示,作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負責任大國,中國願同法方一道,以巴黎奧運會爲契機,倡議運動會期間全球停火止戰。

俄羅斯、烏克蘭之間以及巴勒斯坦、以色列之間的戰爭,一直是全球關注的重點。

此外,蘇丹武裝沖突仍在延續,自2023年4月15日起,戰火從首都蔓延到全國,至今沒有停火迹象。

那片美麗的土地被戰火摧殘,無數人民流離失所。

全球人民都盼望著,奧運會這個和平的象征能讓蘇丹沖突雙方暫時放下武器,讓蘇丹人民在來之不易的和平之中,獲得喘息的機會。

戰火

蘇丹位于非洲東北部,曾是非洲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還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自1956年獨立以來,在這片土地上,政變和內戰時有發生,始終沒有辦法徹底擺脫混亂。

2019年4月,巴希爾政權下台之後,蘇丹各派系之間總是産生摩擦和沖突,始終沒有建立一個有效的政府。

2023年4月15日,蘇丹沖突爆發。

准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和蘇丹武裝部隊,在首都喀土穆悍然開戰。

圖源:新華社

沖突雙方的領導人曾經結盟推翻前政府,因爲利益分配問題,對昔日的盟友舉起了武器。

一夜之間,沖突帶來的硝煙,籠罩了當地的居民。

居民們能聽到戰鬥機在窗外頻繁飛過,雙方部隊向彼此射擊,居民推開窗戶,看到的不是藍天白雲,而是交戰引起的火光與濃煙。

流彈擊穿窗戶,掉落在居民的家中,提醒人們與危險只有一牆之隔。

圖源:南方周末

子彈如雨,落在他們家門前。

在後續沖突中,一天之內落在恩圖曼市一居民家門口的子彈

首都喀土穆的主要街道空無一人,所有橋梁都被封鎖,民衆撤離到地下室中,面臨的是停水停電和食物短缺。

那些繁榮的象征,亦難以在戰火下幸免。

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在喀土穆發生的交火中受損,當時機上有多名乘客和機組人員。

去年9月17日,在沖突雙方的新一輪交戰之後,18層樓高的大尼羅石油作業公司大樓被大火籠罩,升起濃重的黑煙。

蘇丹司法部大樓在炮火中被完全烤焦,玻璃被全部炸碎。

爆發沖突一年後,戰火逐漸從初期的首都圈,向中部和西部蔓延,波及蘇丹18個州中的11個。

自去年4月15日爆發武裝沖突以來,在蘇丹有至少14790人死亡,約33000人受傷,超過800萬人流離失所。

整個國家都在戰火下哀嚎,民衆一心盼望著和平的到來。

戰爭下的民衆

比起那些受傷的人、受損的建築,武裝沖突在這個國家身上留下的隱形傷口,同樣令人觸目驚心。

戰亂之下,昔日的秩序一夜崩塌,企業倒閉、工廠關門、貿易中斷,民衆只能看著自己和國家,滑向更深的深淵。

據經濟專家估計,蘇丹70%的經濟活動都因爲戰亂停滯,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超千億美元。

蘇丹的貨幣,一直在貶值。

沖突爆發前,500蘇丹鎊能兌換50元人民幣,爆發沖突一年之後,500蘇丹鎊只能換到6元人民幣。

一位中國商人說:“有次睡一覺錢貶值20%,再也不敢將蘇丹鎊揣在兜裏。”

圖源:新華社

石油工業是蘇丹的支柱産業,但隨著動亂的發生,蘇丹的石油産業縮減一半以上。

蘇丹還是傳統農業大國,農業産值占國內生産總值的三分之一,農業人口占65%。

但因爲戰爭,大量農業基礎設施被破壞,人民流離失所,無心務農,耕地面積大大減少。

農業這根支柱的崩塌, 不止對經濟造成重創,還威脅到無數人的生存。

2023年蘇丹谷物産量比上一年減少了46%,許多地區糧價比沖突之前上漲了2-3倍,全國僅有不到5%的人口每天可以吃到一頓飽飯。

最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稱,“世界最大的難民危機”正在蘇丹發生,並有可能進入全球規模最大的饑餓危機,距離饑荒只有一步之遙。

饑餓的人們,只能靠著公共救濟度日。

爲了躲避戰亂,大量蘇丹人民不得不背井離鄉,離開紮根的土地。

當地時間4月24日,國際移民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蘇丹武裝沖突已造成超過878萬人流離失所,國際移民組織稱,這是當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流離失所危機。

有“象鼻之城”美譽的喀土穆,是戰火肆虐最嚴重的地方,有超過半數人口遠走他鄉,到處都是空空蕩蕩的居所。

倉促的遷徙過程充滿了危險,槍炮、饑餓、疾病潛伏在惡劣的環境之中,許多人永遠地倒在路上。

蘇丹全國上下702家醫院中,25%的醫院在沖突中被完全摧毀,更多的醫療機構停擺,一半的州已無法向民衆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缺少醫務人員幹預,加上流離失所者的無序流動,瘧疾、霍亂、登革熱、麻疹等傳染病正在蘇丹大範圍傳播。

戰亂還摧毀了無數兒童的童年。

他們本應和書本、糖果爲伴,享受父母的關愛,如今卻餓著肚子,穿著破爛的衣服,每天擔憂死亡的不期而至。

蘇丹人民的痛苦,正在層層堆積。

挪威難民委員會蘇丹國家主任威爾·卡特(Will Carter)說:“這裏的平民正遭受的是饑餓、大規模性暴力、種族屠殺和處決,還有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圖源:聯合國

他還說:“但世界仍然對此視而不見”。

“校園戰爭”

蘇丹與中國之間,其實有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在混亂的非洲,軍隊是立身之本,掌握軍隊就是掌握話語權。

但由于非洲軍隊無論是戰術還是裝備都十分落後,爲了提升實力,非洲軍官們通常選擇去中國深造一番。

非洲許多國家的總統、國防部長、總司令等要人,都有過在中國軍校進修的曆史。

當師從中國的非洲將領越來越多,難免有“同室操戈”的時候。

南蘇丹作爲從蘇丹獨立的國家,一直和蘇丹(亦稱北蘇丹)摩擦不斷。

兩方之間因油田歸屬權産生摩擦,爆發過一場“中國校園戰爭”。

北蘇丹將領幾乎全部曾到中國國防大學學習,南蘇丹將領幾乎全部畢業于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

坊間有一段傳言,戰前雙方將領談判,互報家門,聽著對方對自己“母校”的嘲諷,怒氣飙升,約定在戰場上見真章。

還有網友把這個場景做成了動漫。

這一戰中方進行了調解,但並未能阻止對方開戰。

在這場沖突之中,北蘇丹經濟實力更加雄厚,擁有從我國購買的96式坦克、機槍、導彈車等先進裝備,剛開戰時占盡優勢。

南蘇丹的裝備雖然相對落後,但繼承了我國遊擊戰的思想,避開鋒芒,在敵軍必經之路埋伏,逐個擊破敵軍有生力量,逐漸扭轉了頹勢。

戰況膠著了一段時間之後,雙方只能重新坐上了談判桌,進行和談。

但短暫的和談並不能完全消弭兩方的隔閡,在這裏,混亂與戰爭才是主旋律。

戰火一起,便有無數生靈號泣,經濟受損、人員傷亡、百姓流離失所,都是戰爭的代價。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許多非洲的國家在中國學到了戰術,買到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卻沒學到中國對于和平的向往。

中國自古愛好和平,中國曆史上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

“國雖大,好戰必亡”是在中國代代相傳的箴言。

從不主動對外惹事,但也不怕事,是這個國家一直以來貫徹的政治哲學,中國人始終只是爲了捍衛自己生存而戰。

但這點,蘇丹乃至于許多派軍官到中國學習的國家卻並沒有學到,他們讓國家卷入漩渦,讓人民陷于水火之中。

如今,蘇丹的戰火仍在燃燒,數以百萬計的民衆仍翹首以盼和平的到來。

圖源:澎湃影像

這股盼望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與兩千多年前的奧運會勾連。

彼時的希臘,各城邦之間爭戰不休,飽受戰亂之苦。

奧運會舉辦之前,火炬手高舉火炬,一邊奔跑,一邊呼喊:“停止一切戰爭,參加運動會!”

當看到聖火,厮殺再慘烈的城邦也會放下武器,擱置仇恨,人民一齊湧向奧林匹亞參加奧運會。

在賽場上,身強體壯的運動員們爲榮譽而戰,而不是爲了殺死彼此。

奧運會給了飽受蹂躏人民喘息的機會,也播下和平的種子。

消弭戰亂,重返和平,這不僅是蘇丹人民的願望,更是全世界人民的期盼。

弗朗哥·芬內隆曾經說道:“所有的戰爭都是內部的戰爭,因爲所有的人類都是兄弟。”

在如今這個不安穩的世界裏,從戰爭到和平的道路注定漫長曲折,但這條路只能走下去,不能回頭。

參考資料:

1. 《被世界漠視的蘇丹內戰:數百萬難民無家可歸,未來一代人沒有希望》  界面新聞2. 《奶奶滴!學姐在對面拿AK掃我!聊聊南北蘇丹之間的那點事!》 酒癡東夢3. 《蘇丹內戰一周年:回顧、現狀與展望》 非洲研究小組4. 《蘇丹沖突延宕:“被遺忘的危機”,正引發全球最大饑荒》 潮新聞客戶端5. 《戰火下的蘇丹:安全狀況極爲嚴峻,當地中國人稱有流彈打進民居》 南方都市報6. 《中東面面觀丨“墜落深淵”的蘇丹正經曆怎樣一場危機?》 光明網7. 《武裝沖突一周年,蘇丹經濟瀕臨崩潰》 參考消息8. 《糧食危機、營養不良、霍亂 蘇丹人道主義危機嚴重》 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0 阅读:194

視覺志

簡介:你陪著我的時候,我沒羨慕過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