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歡記》:低層次的母親,究竟多令人窒息?

windy天意晚晴 2024-04-15 16:37:32

《承歡記》裏,承歡的母親讓人窒息。不能否認,她很愛她的孩子們,可因爲她的層次太低,所以她的認知決定了她的愛並不完美。當然,說她層次低,並不是因爲她家庭出身不好,而是她的眼界太低。這樣的母親,如果能夠給予孩子最大的自由,是幸運,如果過分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是災難。

1、總覺得別人欠自己的

承歡父母要和辛家亮全家一起吃飯,承歡母親爲了面子,讓承歡父親去借張培生的車。承歡父親有些不願意,可是他還是同意了。結果,承歡母親在承歡父親給張培生和姚志明開車的時候打電話,張口就說張培生是不是不願意借車呀!還提到了當年承歡父親救張培生的事情。

出乎意料,張培生並沒有借車。雖然很多人都覺得這只是舉手之勞,爲什麽張培生卻不願意借車呢?張培生說到,當年,承歡父親確實救了自己,可是這麽多年,自己並沒有虧待他。不僅付了所有醫藥費,還讓承歡父親給自己當司機,讓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保障。後來,還給承歡找了一份工作。從承歡的口中我們得知,承歡畢業自己還沒有去找工作,母親就求了張培生給找了工作。說到底,承歡母親這叫“挾恩圖報”。她覺得承歡父親救了張培生一命,張培生就應該對他們家百依百順,無不順從。這真的是“拎不清”。本來,張培生對承歡父親是非常感激的,可是一直拿這份恩情說事,只會讓這份恩情越來越淡薄,甚至有一天兩家人反目成仇。

聰明人,應該懂得分寸,也應該看到別人對自己的付出,而不是總覺得別人欠自己的。同樣,我們也能看到,承歡母親在與辛家亮吃飯時,口口聲聲只誇承歡多好。殊不知,這種行爲在他人看來是很愚蠢的,誰不認爲自己家孩子好呢?

2、把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強加給女兒

承歡爲什麽對女兒那麽好?因爲她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的投射。當年,她嫁給老麥,成功留在上海,自認爲嫁得很好,結果老麥家庭條件一般,結婚時連個像樣的婚禮都沒辦。這麽多年過去了,她並沒有過上她期望的生活。雖然生育了一兒一女,可依然生活在小弄堂裏。

她知道,依靠她自己,這輩子是不可能走出弄堂了,所以她把期望都放在了女兒身上。最初,承歡跟辛家亮談戀愛,辛家亮隱瞞身世,承歡母親認爲辛家亮條件不好,所以百般阻止。後來,她知道辛家亮富二代身份之後,立馬變了,甚至想盡辦法也要把女兒嫁給辛家亮。目的嗎?很簡單。雙方父母的見面宴上,她說了,要在上海辦酒席,邀請所有鄰居和廣場舞小夥伴,還要去安徽老家擺酒席,爲的就是給自己掙面子。承歡跟辛家亮因爲招投標的事情鬧翻,承歡不願意跟母親提起。而母親爲了讓他倆盡快和好去找了辛家亮母親,結果不歡而散。承歡當場跟辛家亮分手,承歡母親卻不同意。

因爲辛家亮條件好,她還想著怎麽樣挽回。甚至後來還在承歡不知情的情況下,跟辛家密謀了訂婚宴。承歡母親看似愛女兒,其實是在女兒身上找回自己缺失的東西。這樣的愛,才是最可怕的。

3、過分節儉

節儉是美德,是老一輩父母生活的優良傳統。但過分節儉,其實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就拿承歡家來說,弄堂年久失修,水管應該及時更換,可是承歡母親卻不舍得,結果造成家裏“水漫金山”。泡水之後,承歡讓父母去住酒店,因爲家裏真的沒法住,可是承歡母親卻在抱怨酒店太貴,毛毛立馬說不花錢,用的她的積分。聯想到上次承歡給母親買衣服,毛毛也說用的她的打折券。承歡母親只聽著花錢少,可是卻沒想過這些省錢之後的人情嗎?還不如讓女兒踏踏實實爲他們花錢呢。家裏泡水不能再住,承歡想趁機把家裏裝修一下,而承歡父母反對。這麽一來,承歡只能想盡辦法達到兩全了吧。

該節省的時候節省,該花錢的地方一定要花錢。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不要活在過去,要學會享受生活。你懂得享受,孩子們才能更好地盡孝心,否則,他們的孝心對上你的抱怨,久而久之,兒女們可能便放棄了。更有甚者,你用你的節儉綁架兒女,也不讓他們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生活,也令人壓抑。低層次的母親,在格局、金錢、爲人處世上都處于底層思維。這樣的母親養大的孩子,如果能夠突破原生家庭,或許能夠找到自我,如果不能這輩子只能重複父母輩的人生路了。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