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取消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制度!對此您怎麽看?

醫來說 2024-05-23 09:42:15

此前,陝西某三甲主任醫師徐醫生在醫生論壇發表文章《取消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實行主診醫師負責制,你覺得咋樣?》引起了醫生同行們的熱烈討論。

(圖源網絡)

他表示,“一直以來,我國醫務人員‘苦職稱久矣’。爲了晉職,醫務人員花了太多時間和精力,有的不惜花大價錢錢求人寫論文發論文,外語考試找槍手,有的在答辯期間費盡千辛萬苦,受盡了委屈和折磨,直接造就了一個圍繞職稱晉升長長的利益鏈,而對于醫生個人,最終不過要麽爲了面子,要麽爲了票子。事後想想,真沒必要。”

他還建言,廢除之後,醫生可只需要通過兩次考試:一次「入門」考試,即通過全國統一的醫師資格考試,獲得醫師資格證書,就可以全國範圍內行醫,無需注冊。

第二次是通過全國主診醫師資格考試,相當于現在的主治醫師職稱考試,通過了就可以在醫療機構「帶團」,組建自己的主診醫師團隊,對病人實施獨立診療,無需再晉升什麽副高正高。

最近幾年,關于“廢除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制度,不再讓職稱拖醫生後腿”的議題幾乎每年都會被提及一次。

某論壇投票結果顯示,近八成同行贊成取消該分級晉升制度, 但也有不少醫生反對,認爲任何行業的從業者都要區分職級,在未有更優化的晉升制度出台前,維持現狀是最好的狀態。

(圖源網絡)

對此,網友吵翻了:

@戴醫生:建議只要考試就可以了,副高連續5年合格,正高連續7年達合格線,如果有一年不達標,就重新開始,我想就意志力方面就可以淘汰一大部分。

@田軒甯:我費了力氣考出來,拼了命的評上了,你們說取消?合理嗎?

@初晴陽炎:就算取消了,最後可能就是大家一起窮,但是確實可以給醫護人員減負。

@柳:可以用考試代替 連續7年考不出就別評高級了 都是用關系什麽的 對于寒門學子一點都不公平 醫院就應該用技術來論人才 那是治病救人的地方 不是拍馬奉承的地方。

@嘻哈微風:評得上後的有很大一部分人還覺得差距還不夠大,沒有體現職稱價值;沒有評上的覺得爲啥差距那麽大。立場不同,思考的就不一樣。

無獨有偶,早在2017年的兩會上,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頭頸外科主任周梁就曾提出:取消我國醫生職稱體系中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的分級晉升制度,爲廣大勤勤懇懇地在臨床第一線從事醫療診治工作,爲病人提供直接醫療服務的醫務人員松綁。

職稱晉升的難題,無疑成爲了中國醫生心中的一塊重石。猶如崇山峻嶺中的險峻高峰,那些硬性指標如“學曆”和“論文”顯得高不可攀。而下鄉、輪轉等要求則如同山間的羊腸小道,醫生們必須步步爲營,艱難前行。

爲追求職稱晉升的公平性,各地紛紛出台政策。例如,銀川市早在2007年就規定醫生晉升前需下鄉工作6至12個月,而北京市衛健委在2020年更是將半年的醫防融合培訓作爲晉升的必要條件。

然而,即便醫生們滿足了這些前置條件,晉升之路依然充滿坎坷。名額稀缺,競爭異常激烈。沒有科研論文作爲支撐,很多醫生可能終其一生都難以獲得“正高”職稱。科研與論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爲醫生在同行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以邱果(化名)醫生爲例,他作爲血液內科的專家,在接診了一位罕見且複雜的病例後,本打算將診療經驗寫成病例報告並發表,卻不料被急診醫生搶先一步。這樣的現象在醫療界屢見不鮮,讓許多醫生感到無奈和沮喪。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醫生爲了獲得科研成果,不惜采取學術造假的手段。這也催生了論文工廠的興起,一篇SCI論文的價格竟高達8.5萬人民幣,甚至還有折扣優惠。這種現象無疑暴露了醫生在臨床工作重壓下的無奈與焦慮。

看到這裏,您是否也在思考,醫生的價值究竟應當如何衡量?是否應該是論文的數量,還是他們對患者的關懷和醫術的精進?

長期以來多位專家醫生都認爲取消醫生分級晉升,可以有效減少甚至是杜絕買賣醫學論文、學術造假、權利尋租等現象,真正建立起以臨床需求、病人需求爲導向的醫學科研方向,有效避免臨床與科研兩張皮。從醫院管理角度講,職稱都是績效評價、薪酬分配的重要權重。表面看這種分配方式合理,但實際上這是一種粗放的管理方式。

而取消醫生職稱分級晉升,可以倒逼醫院以臨床實際能力爲主,建立真正公平合理的績效指標考核體系,最大限度地激發調動醫生的積極性。從服務患者角度講,醫生分級晉升的減法,勢必會換來醫生回歸臨床的加法,最終受益的是所有患者。

對此您怎麽看?歡迎留下您的看法!

0 阅读:4

醫來說

簡介:致力于大健康産業,爲用戶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