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者》:所有的悲劇,究竟怪人心太貪,還是逃不了的封死局?

一大語文化 2024-04-05 09:28:39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罪惡史、血淚史、人吃人史。

《追風者》這部劇,是近些年難得的一部好劇,裏面的台詞很震聾發聩,說出了每一個時代的共性。

之前有《大明王朝1566》、《北平無戰事》這樣的經典,《追風者》也當在列。

總共38集,目前演到28集,還有10集就完結了,一部訴說民國金融的故事,算不算是第一次將宋家大姐的惡行暴露得如此徹底?

通過發行建設庫券,一次斂財1500億,搜刮了民營銀行和散戶,民間財富全部集中于一個家族。

《追風者》裏說:他們將家族利益置于國家利益之上;

《大明王朝1566》裏說:嘉靖把國産當私産。

所以,民間才有無數的悲劇發生。

可這些悲劇,究竟是人性的貪婪,還是除了設局者以外的所有人都逃不了的“封死局”?

由央行出面宣傳大家踴躍購買庫券支持災後建設的發展,央行員工紛紛購買以示其積極增值性,散戶們具有從衆性、無預知性,只能隨大流被誘導性入場。

上面利用人性的貪婪,畫好大餅,引誘小魚,下面好利,給一些甜頭直接誘發出人性的激進性,突然調轉餌鈎,直接挂死套牢。

貪、嗔、癡、慢、疑,本就是人性,只要是人,都具備的弱點。

金融,就是有錢人的遊戲。

七寶街的底層人,在信任魏若來的情況下,又在一切皆不明就理的情況下,跟著玩金融,只是想讓自己不再那麽辛苦,讓自己的小日子好過一點。

他們哪裏知道,金融的本質,就是上層收割的鐮刀。

而人性的弱點,全是軟肋,是收割的准點,被拿捏的死穴。

于是,上層的金融狂歡,變成了底層的血淚堆疊。

阿文用自己未來十年的收入作抵押,周姨抵押了房子,傾家蕩産。

與其說他們是“貪”,但不如說,這本就是一個設下的「封死局」,無人能逃脫。

如果用「維度」來比喻的話,設局者就是高維,底層人就是低維。

金融收割,就是降維打擊。

高維具有的全觀性、預知性、主導性,對于低維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來說,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這種根本不存在「死裏逃生」,只有「任人宰割」。

外圍的旁觀未入局者,總是習慣性地指責局中人是因一個“貪”字而造成的悲劇,卻不知局中人本就不可能以自我意識和導向爲主觀能動性,去改變事件的走向。

一切,都是定局,已經計劃好的結局。

沒有例外。

如果個別是“貪”,是偶然,那麽規模如此巨大的偶然,就是必然,而這個「必然」就是“請君入甕”。

個體的渺小,在高維制造的洪流面前,如一顆沙比之于巨浪。

旁觀者怎麽指責局中人,都有他的說辭與道理,畢竟怎麽說都無法深入局中人的主觀思想裏。

雖說有“旁觀者清”這一句話,但大部分旁觀者並不深刻理解“身不由己”的無力感和無奈感。

于是,怎麽說都怎麽有理,但這個理,卻成了他們的“清醒”,而局中人的“沉默”。

沉默,只是一種無力辯解的無聲對抗。

苦自己知,苦也只能自己知。

就好像阿文跳樓前,魏若來說他可以幫他還債,但阿文卻清醒地指出了「旁觀者」的無力感:

感到憋屈又有什麽用,也只能忍受,無能爲力,因爲都是羊,他們才是狼,本就沒有想過給羊一條生路。

所以,無奈、掙紮,在這樣的境遇之下,無生路,無論貪與不貪,只要入局者,皆入「封死局」。

這裏唯一的生路就是,遠離上層人制造的遊戲。

底層人就好好地在自己的認知局限裏去過自己的小日子,阿文就拉一輩子黃包車,靠賣力賺到錢攢多了以後,就自己買一輛黃包車,就這樣過一生;

周姨就收租,穿好一點,吃好一點,和租客們打打鬧鬧,說說笑笑一輩子,也有小幸福。

七寶街的人呢,就都做著各自的小買賣,打著小工,賺著辛苦錢,就這麽安穩艱難地過一輩子,不要有大抱負,也不要想一夜暴富。

認命,就該認命。

阿文想擺脫拉黃包車的命運,跳樓了;

周姨當了個收租婆,還不滿足,想要更多,瘋了。

若她們就認命, 在自己的命運軌道上生活,不好嗎?

底層人超過了自己的認知以外的賺錢法,就得有賭上自己“生命”的准備。

因爲在「封死局」裏,這種降維打擊,本就是一場無法逃脫的“血洗遊戲”。

所以,不要再怪窮人的“貪婪”所造成的悲劇,是人都具備的弱點,是生命的基因密碼裏所生成的,如何能擺脫呢?

在面對這麽一場「封死局」的高維遊戲時,底層人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入局,遠離,並盡可能逃離這個局的邊緣。

在自己的小圈子裏,過好這一生。

雖然有人要反駁,那就試想一下這個局面:

老鼠如果出現在人的生活圈子裏,人是給它自由,還是封住所有出口打死它?

螞蟻不呆在自己的生活範圍裏,成群結隊地出現在人的生活環境裏,人除了到處噴防蟲儀,還是會不小心地故意踩死它們?

人比老鼠、螞蟻,又何嘗不是一種“降維打擊”?

大家都憑「命運」呆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裏,出了「場」的生存,或者跨了界的「存在」,或是誤入「封死局」,只有“死路”。

真相很殘忍,真理從來都不順耳,也少有人會直面真實,畢竟殘酷的東西,有人知道,卻少有人直視,並且認命。

畢竟人性的貪婪,總是有賭博的成份,博一博,單車變摩托;賭一賭,黃土變白金。

就是這一賭一博之間,人,都會忘了,是否有命享,這個不可預知的巨大風險存在。

《追風者》的警醒,發人深省,可列入近十年好劇名單。

1 阅读:139

一大語文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