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海外代購,賣起了香灰手串”

潮汐商業評論 2024-03-21 18:04:43

【潮汐商業評論/文】

“這個琉璃手串,去年在雍和宮請的,招財的;這個朱砂挂件,當時直播說可以補八字缺火,果斷下單的;這個博主講星座很准;這篇帖子八字說得很詳細;我前兩天買了‘財神爺’冰箱貼……”Bella有模有樣地跟同事分享著她的「玄學」小課堂。

近兩年,越來越多曾把“我命由我不由天”刻在個性簽名裏的年輕人,開始向命運低頭,開啓“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的新信仰。用星座、八字去了解自己,用塔羅、算命去猜想未來,用手串、擺件去開人生外挂,「玄學」被這屆年輕人奉爲了“花多少都不嫌多”的必修課。

據中國科協發布的《第三次中國公衆對未知現象的抽樣調查報告》顯示,每4個中國人中至少有1個“相信”玄學,有過算命行爲的受訪者高達40%。而根據網易數讀發布的一組調研數據表明,年輕人正逐漸成爲“算命”的主力用戶,曾有過“算命”經曆的年輕人占比高達78.81%。

從線上塔羅占蔔到八字算命網站,再到線下人潮擁擠的“雍和宮”“靈隱寺”,以及義烏被買爆的“財神爺”冰箱貼……「玄學經濟」正成爲這屆年輕人的新“頂流”。

01 甘願做「玄學」的純愛戰士

爲什麽這屆年輕人偏愛「玄學」?

馬斯洛需求理論中,在實現生理、安全、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常規的五類需求後,人們還有一層自我超越的需求,而“玄學”正中靶心,給人們提供更高層面上的精神療愈。

相較于父母爺奶一代隨著年紀的增長按步完成“需求理論”,新一代年輕群體則從出生就已經被豐富的物質生活所圍繞,因此時常給他們帶來困擾的便是如何“自我實現”。更優秀的學業、更好的工作、美滿的愛情和圓滿的生活……爲了“更好”的自己,“玄學”出現的恰逢其時,幫助他們通過“好運加持”先一步實現“精神勝利”。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壓力大、焦慮等情緒問題在人們生活中普遍存在。早在1982年就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生活壓力與“玄學”風靡程度呈正相關。壓力越大,人們就越相信“玄學”的力量,借以提前應對未知,獲得命運的“掌控感”,“玄學”與命運的關聯,無疑成爲了一種“精神寄托”。

除此之外,“玄學”還具有社交屬性。對于這屆追求自我表達與情感社交的年輕人來說,“玄學”能夠快速幫助他們與周圍人擁有共同話題,收獲群體認同。比如交流星座、分享好運物品等。

從“好運加持”到“命運掌控”再到“群體共鳴”,“玄學”正讓這屆年輕人步步“深陷”,也讓原本從精神支持的年輕人開始瘋狂“氪金”,爲人生開“外挂”。

例如,有人在小程序裏支付幾十元查看自己的感情運勢;有人一口氣花888元做一場塔羅占蔔;也有人不惜一擲千金,結緣專屬自己的“願望手鏈”。在線票務平台數據顯示,2023年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近50%,其中80後和90後占比超過六成。拜佛、請法物成爲時下年輕人去寺廟必做的事。

但事實上,面對如星座、生肖、生辰八字等預測,人們潛意識會優先選擇和自己相符的信息,忽略自己不願接受的信息。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巴納姆效應”,人們常常會認同對自己籠統、空洞的評價,一般認爲這種並不清晰的、甚至符合大衆化的評價專屬于自己。與此同時,人們又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例如,線上線下眼花缭亂的“轉運好物”分享,就很容易讓普通消費者陷入“玄學”消費。

“起初我是半信半疑,但耐不住大家都在討論啊!一來二去,我也關注起來了。現在的我愛看、愛信、也愛結緣,哪怕是我一個月工資,可大家都說它能‘招財’呀。有沒有效果不知道,一聽‘招財’那肯定要沖的。”Bella回憶道。

如今,主打“理性消費”的年輕人在「玄學」消費這條路上不再理性,“無腦沖”的年輕人也帶火了新的生意經。

02 “我的海外代購,賣起了香灰手串”

“偶然間看到朋友圈有人在寺廟代購手串、代請香,但我不記得加過這個人,點開聊天記錄一看,竟然是我前幾年加的飛日韓的代購。”與Bella的花錢“坐享其成”不同,有人則是瞄准商機當起了“搬運工”,務實生財。

在短視頻平台上,塔羅占蔔、看星盤、看八字類的視頻充斥,有的占蔔師一小時收費就可達上千元。在小紅書上,更是不乏售賣轉運水晶的“玄學“博主。從占蔔預測、衍生挂件,到知識付費,“玄學”消費所包含的商業範疇正在不斷擴大,也逐漸成爲不少人悶聲發財的好生意。

例如,開運飾品,作爲“玄學變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近兩年尤爲受歡迎的“玄學周邊”。北京雍和宮、杭州法喜寺……寺廟法務流通處的展示台總被圍得水泄不通,外面還排著長隊。即便工作人員已經喊出了“排隊最少1個小時起”,新加入隊伍的人依舊源源不絕。

被寺廟“開光”的香囊珠串,被當成是轉運、辟邪、求財、祈福的貼身物,它們既是開運物品,也是飾品,價格幾十到幾百不等。因此,寺廟的手串、平安符等也成爲現在年輕人的心頭愛。如今,年輕人早起去寺廟排隊和虔誠跪拜不過是基本操作,請一件開過光的法物回家,才能算不虛此行。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明星藝人在生活照中露出的“寺廟手串”,也進一步吸引年輕人入坑。在淘寶搜索相關明星“同款”,不少手串鏈接的銷量都破百,其中銷量最高的一款顯示已經有超過1000人付款。

手串香囊還不夠,就連冰箱貼也沒逃得過年輕人。去年下半年,“財神爺”冰箱貼的消費訂單也不斷的侵入電商平台。據淘工廠搜索數據顯示,同比2023年1月,年輕人消費財神冰箱貼、轉運手機殼等“新三樣”相關年貨品的搜索指數增長323%。有的店鋪每天可以賣出3000個冰箱貼,銷量火爆到請工廠單獨開辟了一條生産線,門店日流水高達5萬元。

不論是“轉運”珠串,還是“招財”冰箱貼,這些産品滿足了時下年輕消費者情緒價值的需求,自然引發了一股自來水般的消費熱潮。

有了好物加持,自然也要有對“命運”的預知。近些年,“互聯網算命”在年輕人的“玄學攻略”上算得上是榜上有名。據網易數讀的調查數據顯示,當代年輕人算過命的占到了78.81%,有一半的人在線上爲算命支付過費用。

如果說買珠串是靠外力開挂,那麽占蔔預測則是爲自己的前途大道“開天眼“。而“電子算命”也成爲了熱門的“玄學”投資賽道。自2014年以來,已經有多家以命理占蔔爲業務的公司拿到知名資本的融資,比如小米集團參投了“星座女神”的數千萬A輪融資;東方富海是“藍星漫”Pre-A的投資方;“同道大叔”的A輪中有紅杉中國;騰訊戰略入股“測測星座”,而後者也被視爲中國最大的星座社區APP。

有業內人士預測,玄學將是一個超過1000億元的龐大市場,各類財富神話也被造了出來。2016年,還是大學畢業生的陶白白加入了MCN機構蜂群,到2018年,陶白白已經成了微博網絡十大故事紅人之一,以洞悉星座聞名的他,在全網擁有超過5000萬粉絲。

年輕人在上班與上進之間選擇上香,在求人與求己之間選擇了求佛。隨著追捧的人越來越多,開始信“命”的年輕人把“玄學經濟”給盤活了。

“我也沒少在一些算命網站、APP上充會員,因爲有時候工作、感情、生活上的迷茫讓我真挺想看看‘命運’是怎麽建議的。” Bella無奈道。

事實上,看起來“不思進取”“坐享其成”的年輕人正努力地生活,而當我們真正去探究「玄學」這門生意經時,便能夠發現,推動其背後的源動力其實並不“神秘”。

03 「玄學」的盡頭是“療愈學”?

當【潮汐商業評論】問起Bella等年輕人是否真的因爲一個冰箱貼或者一個配飾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大家的回答都是“還好吧”“目前沒有”“我不知道”“應該有吧”等模棱兩可的答案。

那麽,明知道“不一定”,卻還不斷“奔赴”的年輕人,求的到底是什麽?

或許,就是一份心靈與精神的“療愈”。

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不斷加快,時代的複雜性加劇了他們對未來的不確定,迷茫和焦慮成爲了時代的關鍵詞。北京知萌咨詢機構發布的《中國消費趨勢報告》對3000名18-59歲互聯網用戶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76.2%的消費者會感覺到焦慮,來自工作、家庭責任、金錢、經濟形勢和家人健康的壓力成爲焦慮的五大主要來源。《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18歲至34歲的青年焦慮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齡段。

斯賓諾莎在《神學政治論》中所說:“人們常常陷入法則全然不起作用的各種困難之中。”很多東西是不確定性的,“所以,人在大多數情況下,往往顯示出隨便信奉某種東西的傾向。”

“玄學”到來的恰逢其時,其所帶來的情緒價值和精神能量,讓這些身處困惑與迷茫中的年輕人得到了一種由內而外的“精神療愈”。

實際上,除了“玄學”,療愈還有著不同的細分領域和呈現形式。例如,心靈療愈、五音療愈、催眠、自我療愈、頌缽療愈等。在抖音平台上,#療愈話題有超29億的播放量,其中聲音療愈話題播放量超35.7億。

療愈經濟的本質是減壓型消費,除了泛心理健康服務外,能夠解放身心的SPA、能夠減壓助眠的糖果,還有能夠精神放松的冥想課等,這些都屬于療愈經濟的範疇。對個體來說,療愈是幫助人們緩解精神壓力,建立生活的自洽和幸福感的方式。

如今,年輕人“沉迷”算命、塔羅、星座甚至買彩票,這些都能夠算是“療愈學”的一種。而其本質就是爲消費者帶去精神上的“按摩”和情緒上的“撫慰”。坦白地說,當下的“玄學”經濟,說到底也只是時下年輕人的排解情緒的一個出口罷了。

而情緒作爲一種極爲複雜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在調節上或許沒有一種方式是萬能的,但這也正是療愈經濟的商業魅力所在:充滿想象力的産品表達和動態遞增的市場容量。

“其實有時候對生活工作挺迷茫焦慮的,如果運勢告訴我最近還不錯,適合堅定內心選擇,我就會很有動力,目標感也很強。當然,如果有不好的運勢,我選擇不信,但也還會注意些。准不准不知道,但看完心裏挺踏實的。” Bella說道。

你看,商業就是這樣。

0 阅读:0

潮汐商業評論

簡介:專注大消費、TMT及金融領域【潮汐商業評論】團隊原創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