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經濟@315:消費、陷阱與孤獨的老人

潮汐商業評論 2024-03-15 23:08:06

【潮汐商業評論/文】

又是一年315。

這一天,從品牌到消費者,從線下到網絡,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鎖定在大衆消費生活和與其相伴的消費“陷阱”上。

這其中,作爲“有閑又有錢”且與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相對有一定“代溝”的老年消費者群體,便成爲了誤入消費“陷阱”概率相對集中的人群。

據國家衛健委測算,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人,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

衰老,是一場自然發生卻又無可奈何的過程。

而當我們將視角從自然規律跳轉到商業現實,如此多的老齡人口,也爲銀發經濟市場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被視爲“夕陽群體”的老年人正在走向消費舞台的中心,他們不僅喜歡直播購物,還希望抱團旅遊;他們熱衷于研究身體健康的秘訣,也喜歡線上線下的各種社交遊戲......

這也使得有錢有閑的老年人成爲了某些騙子眼中的香饽饽。

01“服了,我爸非要和網友結婚”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曾提出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他認爲馬斯洛需求的五個層次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除了生理和安全的基礎性需求外,就是情感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據今年央視315晚會報道:記者先後通過珍愛網、世紀佳緣、戀愛課等多家婚戀公司的面試,成爲了一名“婚戀紅娘”。在專業培訓中,講師要求學員采用“抛誘餌”、捏造完美“虛擬人”等方式吸引客戶“入坑”,最終通過“堵死客戶的其他可能性”、“制造焦慮”等手段引誘消費者購買價格動辄上萬元的會員服務。

設想一下,如果這些套路如果用在老年消費者身上,他們將更難跳出如此隱蔽的“陷阱”。

數據顯示,我國空巢老人超過1億,獨居老人超過2100萬,約80%的退休群體無法與子女同住。

而隨著傳統家庭的贍養功能弱化,在孤獨感的侵襲下,老年人需要溫暖、正能量和家長裏短的故事。持續性陪伴與社交娛樂也成爲當下老年消費群體的核心訴求。而這也給了一些詐騙團夥提供了可乘之機,諸多老年人線上交友、網戀上當受騙的事例也屢屢發生。

“真是服了,最近我爸非要和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網友結婚,甚至連視頻都沒有打過。”John覺得無奈又抓狂。

無獨有偶,法制日報曾報道過一件類似新聞:當事人母親在相親交友群與對方相識,加完好友之後,對方每天噓寒問暖,母親漸生愛意,對該男子無比信任。親戚朋友也是不看好這場網戀,在一來二去的勸阻中,母親竟覺得大家是故意針對他,于是跟大家都鬧翻了。直到發現母親以理財賺錢爲由向其轉賬350萬,才發現可能是被騙了。

如果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黃昏戀”“老年人交友”“老年人相親”等關鍵詞,可以發現,平台上存在大量的“50後60後交友群”“中老年單身交友圈”等信息,一般裏面都會留有二維碼或者聯系方式。這些群裏少說有幾百人,人員複雜,是不是有其他目的,老年人根本無從分辨。

除了相親交友群還有一些社交APP也盯上了老年人。人民網曾報道過一個APP,每一位注冊的真實用戶,都能在APP上得到很多人的喜歡,殊不知這背後都是明碼標價的交易。“視頻5元1分鍾,語音3元1分鍾,文字消息0.2元每條。”

面對老年人的情感空缺和大把的空余時間,其背後也暗藏著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近年來,專注興趣愛好的互聯網公司陸續出現,其中不乏糖豆、小年糕、美篇這樣的優質企業,他們關注廣場舞、攝影作品編輯、老年教育等垂直領域,爲退休人群營造了良好的線上交流、分享、互動環境,打造了不同主題的銀發族專屬社區,在細分領域分別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02 “關于我媽買一萬塊錢藥酒這件事”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又加上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老年人對健康的關注度變得越來越高。他們更加注重養生,希望通過各種方式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

出于對健康的深層次需求,老年人一直是近些年“健康騙局”的最大受害者,從電療儀、頻譜水再到包治百病的“神藥”騙局,層出不窮。

“我媽說這個能‘包治百病’,什麽三高、尿頻、糖尿病……都能治,她一下子買了一萬多塊錢的,這要喝到什麽時候啊,連醫生開的藥差點都要停了,還是我好說歹說才勸住。”提起老年人養生治病Tina就有一肚子的苦水。

事實上,針對老年人養生治病這件事,各類“僞劣産品”屢禁不止且“常變常新”,這也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比如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一款號稱“保健功能”強大的聽花酒,價格最高達58600一瓶,對外宣傳其具有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調節生理紊亂、保護心腦血管、抗腫瘤、抗衰老等功效。但稍加推敲,都不難發現這也是一款妥妥的“智商稅”産品,一旦“瞄准”老年人市場,後果不堪設想。

爲了更好的“哄騙”老年人購買,不僅“包治百病”的“藥”花樣百出,銷售手段也是五花八門。

如去年315曝光的“直播局中局”,主播在直播間大喊“爹媽,快回家,收到評論區回複”,這些主播經常以正義凜然的樣子,幫人解決糾紛,調解家庭矛盾,但最終都能機緣巧合得到各種“神藥”,並且賣給觀看直播的老人們。

除了直播“劇情賣貨”“苦情戲”外,還有我們在電視劇或生活中常見的“假送關懷”。保健品推銷人員,經常熱情的去幫助老年人,與老年人攀談拉近關系,從而降低老年人的警惕性,利用建立的親近關系博取老年人的同情心推銷保健品。不僅如此,這類“騙局”還包含了免費送禮,如雞蛋、調味品、洗滌用品等,對老年人施以小恩小惠;或是組織健康知識講座,誘騙老年人“入局”;找人冒充“專家學者、名醫大師”通過義診虛構疾病,達到推銷目的。

無論“直播局”還是“假送關懷”,這些商家最終都是利用老年人對身體問題的焦慮,騙他們去買並沒有什麽質量保證的高價保健品或者神藥。

其實面對老年群體對于健康的這一大需求,企業們有很多大展拳腳的機會,且有些企業已經做出值得學習的範式。

如京東健康,今年1月,正式上線了全面適老設計的養老頻道,覆蓋了助行助浴、起居照護、監測治療、中醫理療、慢病用藥、食療滋補等六大健康養老的消費場景。同時還開通了長輩專屬客服,讓持有藥師資格證的專業客服人員,提供7X24小時人工服務,給予有需要的老年人更專業的健康指導建議。

03 “199元,旅行4天,逛了7個購物點”

不止于養生和社交,有閑又有錢的老年也同樣熱愛旅行。而與此同時也引發的消費“騙局”更是五花八門。

隨著“199元4天桂林魔幻低價遊,被導遊帶入7個會銷購物點”登上熱搜,低價遊引發了一波關注。

四天時間內,旅行團被導遊帶入7個會銷商店,導遊和導購“雷語”不斷,充斥著軟暴力威脅、扣押身份證、诓騙等行爲,銀器殺滅幽門螺杆菌、安宮牛黃丸能緊急救命、憑購物袋才能順利辦入住、阿膠治療癌症等。有桂林旅遊業業內人士稱,此類旅行團是零負團費的違規模式,俗稱“賭團”,地接社從組團社“買人頭”後,安排遊客頻繁進出購物店消費,地接社依靠購物店的回扣填平成本以及盈利。

低價旅遊團的騙局經常在新聞平台出現,但仍屢禁不止。和年輕人相比,老一輩可以說都是窮過來的,在認知上跟年輕人是不一樣的,他們更加節儉,知道省錢的重要性,而辛苦一輩子存了一些積蓄的他們,也希望出去看一看。一些違法企業正是盯上了老年人“占小便宜”和喜歡“到處走走”的特點,使他們成爲了一些低價團、免費旅遊騙局的“獵物”。

在老年人旅遊這塊也有很多企業做出很好的榜樣,如國內泛養老産業領軍品牌,六零空間就在不斷探索新型旅行方式、完善中老年定制化出行、創新設計特色文旅産品、陪伴式出行管家服務等方面,逐步打造出更具六零特色,更契合中老年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的産品和服務,以有效的標准化手段逐步規範老年旅遊、引導産業健康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標志著我國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就像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那樣,從食品安全到網絡安全,再到婚戀市場,消費“陷阱”無處不在,而那些不善于發聲的老年人,他們的聲音更應該被聽見。

“今天的315晚會,我早早就回家拉著爸媽一起看,就當教學視頻了。不然平常說啥他們真的不聽啊!”Tina無奈地說。

0 阅读:1

潮汐商業評論

簡介:專注大消費、TMT及金融領域【潮汐商業評論】團隊原創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