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退台灣前的國民黨:“黃金十年”,國府買辦們的全盛時期

戰史威鋒 2024-05-15 09:31:16

曾經有過這麽一段時期,也就是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1927年-1937年這十年間,在國民政府的“努力”下,中國在産業建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這十年,被稱爲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

在後世一些人的描述中,這十年是這樣的:“中國已經開始步入工業化的起跑線,並以官僚資本及引進新組織新技術等方式,進一步擴大經濟成果”;“中國重化工業建設,主要以國防工業爲核心”;“擬定了一項重工業建設計劃,預定于三年之內奠定中國冶金、燃料、化學、機器及電器工業的基礎”;“中國工業實力迅速進步,爲八年抗戰打下了堅實基礎”;另外,還有更爲逆天的描述是在這十年“還研究過原子彈”。

如果不是因爲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打斷了“黃金十年”,中國必定跻身世界強國!只是因爲日本的侵略確實打斷了“黃金十年”,實在是可惜!然而對于曆史來說,沒有“如果”,我們能做的就是看看“黃金十年”是否真的是那種成色十足的“黃金十年”,是不是真的可惜!

在這個世界上,要想做一個強國,工業能力是必須的,現在是,以前更是。對于工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源和鋼鐵,兩者構成了工業的血肉與骨架。“黃金十年”的成色怎麽樣,鋼鐵和能源其實是最能體現的。作爲當時中國最重要的能源,煤炭在1927年的産量2723萬噸,到了1937年,煤炭的産量爲3691萬噸。雖然增長的幅度很小,可也是每年都在增長,即便是小步慢跑,那也是在跑,也確實是在發展中。即便在1931年東北淪陷後,在直接喪失了40%的煤炭産量的情況下,1932年依然保持了2683萬噸的産量,並沒有怎麽受到影響!國府是怎麽做到的呢?很簡單,只需要在之後幾年把東北的煤炭産量加進來就行了!對于這種操作,真的是不服都不行,沒有能力通過武力收複東北,那就通過數據收複東北!

至于鋼鐵産量,在1913年的時候是粗鋼4.3萬噸,到了1930年就只剩下1.5萬噸了。“黃金十年”的開端就是這樣,把大清留下的家底都敗完了!當然,神奇的一幕在1931年以後上演了,1934年粗鋼産量上升到5萬噸,1935年26萬噸,1937年56萬噸。沒啥好說的,繼續通過數據收複東北!整個“黃金十年”,中國的煤炭和鋼鐵産量數據都是靠日本人給拉起來的,這個成色什麽樣還用說嗎?

就這麽些鋼鐵産能,刨除東北的鋼鐵産量,其中有很多産量還都是閻錫山,劉湘這些軍閥貢獻的,閻錫山的兵工廠一年能造將近數百門山炮,可見鋼鐵産量是絕對不少的。這也說明國府真正掌握的鋼鐵産量也剩不下多少。國府鋼鐵産量這麽垃圾,怎麽搞“黃金十年”的建設呢?既然造不了那就買!這十年其實國府有很多軍工建設項目,手頭的這些鋼是肯定不夠用的,于是從德國開始大量進口鋼鐵,只要是軍用的幾乎都全部依賴進口,畢竟要打內戰,家夥事必須得好使。你說爲什麽國府不好好建鋼廠自己生産呢?因爲對于國府這樣的買辦政府來說,建鋼廠太麻煩,周期長投入大來錢慢,遠不如當買辦輕松。

買辦就是這樣,從來不想發展産業,只想用最快的速度賺最輕松的錢。以煤炭爲例,中國的煤炭那時是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但是中國每年還要出口500萬噸,然後再進口500萬噸,這樣裏外裏就是1000噸的煤炭流量,不要覺得這種操作無腦或者無聊,買辦們就是靠著這種“進出口貿易”賺得盆滿缽滿!這樣的國府,說實話還不如閻錫山這樣的軍閥,閻錫山自己建鋼廠,自己造大炮。國府就是買買買!這樣的國府甚至不如大清,大清快要亡的那些年,修了將近1萬公裏鐵路,中國這10年只修了3000公裏,這些鐵路不用說,當然很多還是閻錫山這些軍閥們刷的數據。而且,閻錫山修鐵路每公裏只花5千大洋,國府修鐵路每公裏造價將近4萬大洋!這個價錢,不知道的還以爲國府修的是高鐵,就問你服不服買辦們!

買辦們的這種操作即便到了抗戰,這種民族家國存亡之際都沒有絲毫的收斂。1943年重慶18家鐵廠倒閉了14家,4家鋼廠倒閉了1家!這可是在打仗啊,正是這些廠子開足馬力生産的時候,怎麽就混到要倒閉呢?可不就是因爲買辦們覺得掙錢慢嗎!坐等大批的美援就行了,還能從中撈一筆,反正不能從這些廠子搜刮到什麽錢,死活自便吧!不要覺得魔幻,這就是現實,這就是買辦們的職業操守,現在的烏克蘭不就活成了這個樣子嗎?

四大家族:宋家

所以,國府買辦們打造的這十年是個什麽成色,已經很清晰了。沒有能源和鋼鐵支撐,你連最基本的基建都搞不起來,還發展什麽産業呢?當然,你說那時候國府沒有任何發展,也是不客觀的,你只要好好花心思找一找還是能找出來發展不錯的産業,比如紡織業、糧食加工業、火柴業。十年發展不錯的産業差不多也就這些了,我也是很貼心地把火柴業也當成産業放進去了。即便是這些産業,比如大中華火柴,華豐和記織造廠,也基本上都是在“四大家族”的控制下,也就是在頂級買辦們的控制下。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買辦們也會發展産業的啊,但是仔細想一想,就知道這些産業有這麽幾個特點,投資少,見效快,持續收益,最重要的是,這些都是剛需中的剛需,畢竟再窮的人也沒辦法餓著肚子裸奔!

四大家族:孔家

買辦們即便要搞産業,也只會找這種輕資産産業,對于能讓這個國家真正強大起來的重工業,理都不帶理的。如果說國府是個習武之人,那麽這個“黃金十年”國府就只是想練一練招式,獨孤九劍?想多了,太複雜!練個廣播體操就行了,連軍體拳都不想練!至于那些雖然要花很多時間,但確確實實能夠幫助自己登頂武林巅峰的易筋經、九陰真經,有多遠滾多遠,不要妨礙勞資賺錢!這十年,國府就是靠著已經練到100層,並且耍得爐火純青的廣播體操混迹于武林。而面對這樣一個武林混子,連馬保國都能輕松將其秒殺,東邊那個逆練蛤蟆功的日本就不用說了,不揍你揍誰?

四大家族:陳家

而這些可憐的工業成果大部分還都是出自外資企業,說白了,這些數據都是軍閥們、日本人、外資企業幫國府刷上去的,國府貢獻了可憐的數據,順便把這些數據進行整合,厚著臉皮當做自己的數據。真就是“雖然這場比賽我得了0分,但是我和科比合砍了81分”!這個所謂的“黃金十年”其實更准確地說是買辦們的“黃金十年”,絕對不是這個國家的“黃金十年”!

四大家族:凱申公的常家

凡事都怕比較,同樣是十年,1949年新中國接手的是一個産業幾乎沒有,文盲率85%的爛攤子,到了1959年已經具備了工業基礎,邁入工業國家的大門,可以造噴氣式飛機、卡車、坦克。

國府真的得慶幸它只有“黃金十年”,新中國只能同樣拿出十年作比較,使得國府的臉不至于被抽得太疼。如果是“黃金十一年”,1960年中國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如果是“黃金十五年”,中國的原子彈爆炸成功!如果是“黃金十八年”,中國的氫彈爆炸成功!如果是“黃金二十一年”,中國的衛星都上天了!

7 阅读:719

戰史威鋒

簡介:一個普通的軍事,曆史愛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