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難怪年羹堯下棋故意輸給小牧童,你聽他臨終前說了啥?

楊角風發作 2024-05-20 16:31:03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自1999年誕生至今,已經過去25年了,之所以經久不衰,還能被人們津津樂道。一方面,這裏面蘊含著大量做人和做事的方法和道理,另一方面也在于其對細節的處理著實精湛。

可以這樣說,整部劇就沒有一句多余的話,一個多余的鏡頭,場景中的每一句對話,每一個細節都飽含著深刻的寓意。

比如年羹堯的死!

他在被雍正帝賜死之前,曾經跟放牛的小牧童下棋,關鍵一步,他猶豫了一下,故意輸給了小牧童。隨後,他又跟隨前來送他歸西的李衛走進城門洞,絕望之際掏出了一串佛珠,並讓李衛還給雍正帝。

那麽,他爲什麽要故意輸棋,又爲什麽要還佛珠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看到年羹堯下棋故意輸給小牧童,才明白皇上的心有點毒!

一、

年羹堯在取得青海大捷後沒多久,就因殺害孫嘉誠的事,被雍正帝撤了職!

當時圖裏琛作爲欽差大臣前去宣旨,在年羹堯面前,列舉了其兩大罪狀:

一個是,鬼魂奪走了你的魂魄,孫嘉誠乃朝野皆知的忠臣,你竟然把他給殺了!二是,你爲什麽在奏折上把“朝乾夕惕”寫成了“夕陽朝乾”,竟然這樣對朕,簡直喪心病狂!

既然如此,那你年羹堯的青海之功,朕也可以選擇許和不許,現在你已經做不了大將軍了,去杭州當將軍吧,嶽鍾琪接任大將軍。

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了雍正帝的這個表態,其他官員總算找到了由頭。不管相識不相識的,有仇的沒仇的,“哐哐哐”一頓上奏,都拿出了不逼死年羹堯誓不罷休的勁頭。就連一向明哲保身,號稱“君子不黨”的張廷玉,都在雍正帝面前說年羹堯壞話,一句:

“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汙!”

最終讓雍正帝下定了決心,把已經被連降18級,此時乃杭州某城門守門小吏的年羹堯,逼上了絕路!

其實,年羹堯守的那個城門,很荒涼,平時根本沒有人在那裏經過。他住著破瓦寒窯,吃著粗茶淡飯,穿著的那件黃馬褂也早已汙穢不堪,每天就是坐在城門口曬太陽。唯一一個還願意湊近他的人,是個十來歲的小牧童,從他親切的喊年羹堯“老爹”來看,他倆經常在一起下棋,玩耍。

二、

要知道年羹堯這個人,一輩子要強,別說眼前的小牧童了,連皇上,他都敢鬥一鬥!

年羹堯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鬥爭中度過的,四川剿匪、血洗江夏鎮、牽制老十四胤禵、殺富甯安、威懾禦前侍衛、逼老九胤禟下跪……

後來取得青海大捷,他回京之後,不僅蔑視跪迎的百官,連不肯封他爲王的雍正帝都敢拿“卸甲”的事激一激:

“他們只知道軍令,不知道皇上!”

即使年羹堯後來被貶爲杭州將軍,他也不肯在排場上讓步,以至于管家老桑都哭著勸他:

“二爺,不是老奴妄言,地不跟天鬥,子不跟父鬥,這……您鬥不過皇上!”

可是,面對小牧童時,作爲進士出身的年羹堯,連我們幾歲小孩子都能看出來的棋局,他卻猶豫了一下,故意下了一步錯棋,輸給了小牧童。

他爲什麽要這樣做?

再有,年羹堯見李衛到了自己這裏,對方還沒發話呢,他就明白了怎麽回事,直接要聖旨。並在接到上谕之後,連打開都沒打開,就開始嚎啕大哭。哭了一頓後,轉身便把手上的佛珠脫了下來,扔在了桌子上:

“狗兒,替我把這個還給他!”

隨後,連頭都不帶回的,李衛帶來的飯菜看都不看,哭哭啼啼的就走向了遠方,也預示著其生命徹底走到了終點。

那麽,他嘴裏說的那個“他”究竟是誰,爲什麽要把手上的佛珠還給“他”?

三、

其實,年羹堯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雖然有他自己作的因素在,但更多的是,他被有心人給算計了!

可以說,這個有心人不僅算計了年羹堯,連帶著把雍正帝都給坑了!這也是後來年羹堯被處死後,後知後覺的雍正帝悔恨萬分,雖然嘴上不承認,還嘴硬說不信“死了張屠夫就吃帶毛豬”,但內心早就後悔死了。

當然,這個局雖然是被有心人設的,但若沒有雍正帝的配合,還真成不了。

也只有解釋清楚了整個事件背後的邏輯,才能明白年羹堯臨終前,爲什麽要下棋輸給小牧童?才能搞清楚他這些天究竟在想什麽,是否看破了整個“棋局”,爲什麽作爲一代豪傑,卻選擇了用嚎啕大哭來結束自己的一生?

好,帶著這些疑問,咱們先反過頭來,再看朝廷給年羹堯安的那些罪名。

雖然洋洋灑灑列了九十二條罪狀,但真正去細看的話,有些太過主觀,有些則是小題大做,還有一些就完全是子虛烏有,刻意捏造了。

比如貶爲杭州將軍之後,不上謝恩折子吧,這是心有怨言,故意跟皇上作對,也不合禮制。上謝恩折子吧,又會讓上茅房拉屎的雍正帝痛罵,說居然不懂廉恥,被貶職了還有臉提“謝恩”二字?

再比如太後烏雅氏的死,有些大臣竟然上奏折,說太後就是被年羹堯氣死的。再加上張廷玉又在雍正帝面前,說年羹堯在太後烏雅氏死後,竟然帶著小妾招搖過市。你說,這到哪說理去,難道年羹堯就該沒良心,把這群小妾全都休了?

四、

話又說回來,年羹堯這是被針對了,難道天底下的偏將,都不能帶小妾出門了?

等到年羹堯遣散了妻室,趕走了管家,就剩孤身一人守城門時,百官還是不肯放過他。而最終迫使雍正帝下定決心幹掉年羹堯的罪名,卻是貪汙,貪汙了四百多萬兩銀子。

這個錢看起來很多,畢竟當年黃河發大水的時候,整個國庫連一百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其實不然!

年羹堯手裏有多少錢,雍正帝心裏很清楚,說白了,當初血洗江夏鎮擄走的銀兩都不止這麽多。畢竟任伯安每年孝敬老九胤禟,都是一百萬兩,一百萬兩的送,足可見其家財之豐。

事後老九胤禟就沖老八胤禩抱怨過:

“咱們辛辛苦苦積攢的幾百萬兩銀子,不能就這樣讓他給掠走了。”

事實上,從康熙朝開始,官員貪汙這事可謂人盡皆知。

當年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爲什麽選擇去揚州籌款赈災啊?

不就是在心裏很清楚,江南有很多任伯安這樣有錢的官員,也只有從他們這些官員身上,才能“剝削”出銀子來嘛。

包括因爲戶部欠款被逼自盡的康熙老臣魏東亭,他當初去找老十三胤祥求助時,老十三胤祥就很納悶。說你以前不是管漕運的嗎,應該撈了很多錢啊,怎麽會窮到向戶部借錢呢?

魏東亭也老實,一五一十告訴老十三胤祥,康熙老爺子幾次南巡,有兩次就住在自己家。等于是所有的花費都是由魏東亭負責,所以,才把自己攢的那點銀子花光了。

五、

那麽,康熙帝真不知道這事嗎,爲什麽不給人家報銷?

當然知道,皇上又不傻,魏東亭的官一年能撈多少銀子,他心裏都是有數的。兩次南巡住他家雖然也會花個幾百萬兩,但以他對魏東亭官職的了解,是完全承受得住的。

事實上,老四胤禛後來就臭罵過魏東亭的兒子,指出他們家欠款的真正原因:

“要不是你們這些不孝之子,肆意揮霍,花天酒地,你老爺子會欠這麽多債嗎?”

就連康熙帝四次入住的曹寅家,也曾經被人彈劾挪用公款300多萬兩銀子。康熙帝心裏明白怎麽回事,也只是暗示對方抓緊時間補全虧空,就是暗示他去貪汙。

還有老八胤禩,這可是號稱“八賢王”的,後來都被抄過一次家了。他都還能私藏一千萬兩銀票分給家人,可想而知,他得貪了多少兩銀子?

說白了,貪汙並不是年羹堯必須得死的罪名,只有皇上想讓誰死了,才會拿貪汙說事,而且自古都是如此,隨便查,沒有例外。

也就是說,年羹堯貪了多少錢,雍正帝一清二楚。要知道,雍正帝還沒當皇帝時,每年的母妃過生日,福晉過生日,自己過生日。再加上逢年過節,年羹堯可一次都沒落下,沒少給他家送東西。

而且,老四胤禛很清楚,以年羹堯的俸祿,根本就買不起這麽貴的禮物。比如德妃烏雅氏過壽那次,年羹堯可是備了大禮,自己想給他錢都給不起:

“這些東西值不少錢,他一年的俸祿銀子才幾個子兒啊,你這不是縱容他貪嗎?”

六、

這就說到點子上了,年羹堯最終被雍正帝抛棄,落得如此下場,就是被雍正帝縱容的結果。這種縱容,不僅僅局限在貪錢上面,還包括他的殺戮心和好勝心。

而且年羹堯這個悲慘的結局,早在他血洗江夏鎮時,就被任伯安一語成谶過。

在年羹堯出發去江夏鎮前,他曾經給張廷玉送了次禮,試圖套套近乎,獲贈點良言警句。事實上,張廷玉確實當面指出了他的問題,那就是戾氣太重,希望他多一點仁心,少一點戾氣。

可惜,這句忠言,年羹堯根本就沒聽進去,很快就被他抛到了腦門之後。原本假扮劫匪,想在江夏鎮抓了劉八女就走的他,突然發現這裏竟然藏著巨大的財富。鬼迷心竅之下,痛下殺心,全莊男女老少,包括當地駐守的官兵一個都不留,血洗了江夏鎮。

任伯安和劉八女見年羹堯如此狠毒,于是在臨終前,詛咒他:

“年羹堯,你如此的狠毒,你不得好……你不得……死!”

事實上,早在年羹堯任四川提督的時候,他的狠毒就已經暴露了。不然的話,別人十幾年都沒把匪患解決,他上任一年,就給肅清了。可想而知,在剿匪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多少類似江夏鎮一樣的悲劇。

或許是血洗江夏鎮的事,鼓舞了年羹堯,也讓他狂奔在殺戮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可謂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七、

那麽,究竟是誰給了年羹堯底氣,敢這樣不計後果的殺伐決斷呢?

沒錯,就是老四胤禛啊,未來的雍正帝!

這就要提到年羹堯臨終前扔掉的那串佛珠了,他原先的主人便是老四胤禛,是在血洗江夏鎮後,送給的年羹堯。

當初年羹堯血洗了江夏鎮並回京後,有一個畫面便是老四胤禛在念佛,年羹堯跪在那裏,桌子上還放著一封信。

貪江夏鎮錢財的事,倒不是老四胤禛最在意的事,他更在意的是年羹堯的濫殺無辜。可是,誰又能講,血洗江夏鎮不是老四胤禛的主意呢?

畢竟,當年他可是跟老十三胤祥忍受過劉八女的“下馬之辱”,老十三氣得大喊從小就沒受過這種氣,老四胤禛也恨恨的留下一句:

“你們聽著,從現在起,誰也不許再提‘江夏鎮’這三個字!”

可是,老四胤禛信佛啊,雖然年羹堯幫自己出了一口惡氣,但終歸心裏過意不去。于是,一方面他對年羹堯說,出了天大的事,都給他兜著,另一方面,也將他關進了柏林寺,好好忏悔一下。

等到年羹堯從柏林寺出來之後,也終于想通了,認准了自己的定位,對主子說:

“主子您是菩薩轉世,奴才應該做一個護法的金剛!”

啥意思?

就是主子慈悲爲懷,不忍殺生,但護法可以啊,以後這種髒活都交給護法我來幹吧!

八、

果然,老四胤禛對年羹堯說的這通話非常滿意,頻頻點頭,並回了一句:

“你能悟到這一點,可見是佛法無邊哪!”

隨後,便將手中的佛珠,遞到了年羹堯的手中。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年羹堯就作爲老四胤禛的“打手”,沖鋒向前,勇往直前了。

老四胤禛能奪得皇位,年羹堯也是大功一件,他可是在西北死死看住了手握大軍的老十四胤禵。包括雍正帝即位後,接連在追繳府庫欠款,鑄造新朝銅幣和開科取士上面栽了跟頭。唯獨在西北戰事這邊,年羹堯給他爭了臉面,讓他坐穩了皇位。

而年羹堯要想打贏這一仗,依靠的依然是殺伐決斷,軍法嚴明。

射死了富甯安,雍正帝說,有時候爲了控制大局,也不得不如此做;砍了耽誤軍糧運達,雍正帝的女婿哈慶生,雍正帝還下旨表彰;就連堂堂的封疆大吏,甘肅巡撫範時捷,說罷免就罷免了,雍正帝也是一句話都沒說。

因爲他心裏很清楚,要想打贏西北這一仗,年羹堯這種做法並不錯。

而且,年羹堯也並未脫離雍正帝的監督,之前他明知李衛是監視自己的人,可還是帶到了四川。之後,他同樣知道嶽鍾琪將軍跟自己心不齊,大概成了雍正帝的眼線,也是一樣封了其副帥。

說到這裏,有必要多說幾句,這就提到了年羹堯在西北大營中的一個細節了。

九、

那就是,年羹堯是收服了雍正帝派來的十位禦前侍衛,並設宴款待後,伊興阿將軍曾進來彙軍情。

他提到了兩件事,一件是據守巴塘的五萬軍馬,糧草快要用完了,最多只能再維持十天。第二件事,則是據守黃騰關的八萬將士,都已經兩個月沒有發兵饷了,再這麽下去兵就很難帶了。

再這樣下去兵就很難帶了,不是伊興阿說的,是他轉述嶽鍾琪將軍的話說的。

當然,他讓伊興阿將軍彙報軍情,也是爲了念給在場的侍衛聽的。也是希望通過他們,將前線缺糧草的事彙報朝廷,以便及時供應糧草。

但是,當初他讓親兵斷手後,曾說每人發3000兩銀子去養傷,再加上用豐盛的飯菜招待十名侍衛們,並不像發不出兵饷的樣子。那麽,作爲自己的副帥,也是嶽鍾琪將軍,爲什麽不給他發足兵饷呢?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嶽鍾琪將軍可以給雍正帝發密折,能印證前線確實缺糧草,不至于大家懷疑年羹堯報假賬。

就連另一個沒被年羹堯發現的伊興阿,他給雍正帝下密折,雖然提到了軍中浪費比較嚴重,但也強調了,確實是糧草供應不足。

言歸正傳,年羹堯之所以在西北得罪那麽多人,實際上就是在履行自己的金剛任務。他就是在做護法該幹的事,自己承擔惡名,替菩薩掃清障礙。

這一點在誘殺富甯安時,年羹堯就請示過雍正帝,雍正帝回複:

“你要有雷霆手段,不能絲毫手軟,該怎麽做,放手去做,朕會支持你,就是做錯了,朕也不會怪罪你。”

十、

也就是說,這麽多年來,年羹堯跟雍正帝已經達成了一種默契,年羹堯在前面幹髒活,承受罵名,雍正帝給他提供庇護。

可惜,等到年羹堯取得青海大捷之後,一切都變了,雍正帝不再是慈悲爲懷的觀音菩薩,對自己這個護法也失望透頂,不再提供庇佑了。

年羹堯在跟小牧童下棋的時候,突然就意識到了,自己並不是操棋手,而是盤中的一顆棋子,還是下錯了位置的棋子。

是啊,他跟主子曾經那麽默契,當初在酒桌上,自己就已經明確拒絕雍正帝提出的三個要求了。而且雍正帝也認可自己的辯解理由,可轉過頭來,孫嘉誠還是在朝著自己曾經明確拒絕的方案執行。

這是什麽意思?

難道你孫嘉誠想替代我年羹堯,當觀音菩薩的護法?

爲什麽後來年羹堯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複返呢?

其實就是他還對雍正帝抱有幻想,一方面,自己對雍正帝有恩,對大清有恩。當初雍正帝都明確說過,就算自己犯錯,他也不會怪罪。就算是一時將自己降職了,但日後他念及舊恩,還是會重新啓用的。

其次,他也明白,自己當護法的這些年,得罪了太多的人。一旦自己認慫了,那些“敵人”反而覺得他更好欺負,更是會落井下石,拼命弄死他了。

說白了,如果雍正帝能咬死了牙關,就是不表態,那年羹堯越是顯示自己的“強勢”,又是禦賜寶劍,又是禦賜黃馬褂的,其他人反而拿他沒辦法。

事實上,雍正帝確實沒有再替年羹堯抗事,大家看,後來百官彈劾田文鏡,一大群官員都跪在大殿門口向雍正帝施壓,他可是都沒松口哦。

年羹堯再怎麽作,百官也沒有像後來處決清流派領袖那麽團結,跪著逼皇上。可惜,雍正帝自斷臂膀,滅掉了年羹堯這一支制衡朝廷各方勢力的隊伍。

這也導致,後來的清流派,八爺黨肆無忌憚抨擊雍正帝新政,他卻毫無辦法,只能憑借自己的皇上身份強壓。

年羹堯完成了自己的“護法”生涯,臨終前只能痛哭流涕,告訴李衛:

“狗兒,替我把這個還給他!”

而年羹堯下棋輸給小牧童,就意味著,他知道錯了,他這盤棋下輸了。他賭觀音菩薩舍不得自己這個護法,結果,輸了……

而年羹堯被滅,誰才是最高興的人,又是誰才是這背後真正的操盤手,因爲篇幅關系,咱們下回再細講。

2 阅读: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