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用中藥時,有三個重要的原則需要遵循,否則傷害身體得不償失

盧國頻醫生 2024-03-27 16:17:56

中藥是以中國傳統醫藥理論指導采集、炮制、制劑,說明作用機理,指導臨床應用的藥物,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對于我們來說,中藥不僅是一種治病手段,更是一種文化傳承。

它深深紮根于我國的曆史之中,承載先人的智慧與經驗,流傳至今。中藥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獨特的療效,更加注重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從根本上解決疾病。

在服用中藥時,有三個重要的原則需要遵循

1.服藥劑量:《黃帝內經》有雲:藥以祛病,過則爲毒。每種中藥都有其獨特藥性,我們吃藥是爲了治病,吃藥太多反而會傷身,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謹遵醫囑,不要隨意停藥或加大藥量。

2.服藥時間:古人雲:時藥之力,不可不知。吃藥的時間務必要牢記,因爲中藥的服藥時間往往與藥效的發揮息息相關,按照合適的時間吃藥才能發揮其最大功效。

3.藥食同源:吃藥的時候搭配合適的食物可以使藥效更好地發揮,這也就是傳說中的藥食同源,放在現在叫做食療,食補。

這5種中藥或已被列入傷肝“名單”,請立刻停止服用

雷公藤:雷公藤是一種祛風濕,消腫止痛的中藥材,經常被用于治療關節炎、肝腎等疾病。不過如果過多服用則會對肝髒造成損壞,因此服用時務必謹遵醫囑。

土三七:土三七的作用是散瘀止血、消腫定痛,常被用于治療跌打損傷。不過土三七中的吡咯裏西啶生物堿可能導致肝小靜脈閉塞引發 肝炎,因此在使用土三七時務必注意用量和用法。

除此之外何首烏,千裏光等中藥也存在一定的傷肝風險,因此都不要輕易服用,盡量在服用前咨詢專業醫師的建議。

中藥能長期吃嗎?爲什麽會引起藥物性肝損傷

中國首份《大陸藥物性肝損相關不良報告》顯示:由中草藥引發的不良反應占比約爲4.5%。《臨床內科雜志》報道的藥物性腎損傷流行病學研究中:中藥類所引發的病例占到了7.93%。

盡管這兩個數字並不高,但問題是由中藥材引發的肝腎損害病例症狀逐漸增加,使其增加的並不是藥材本身,而是患者錯誤的使用方式。

中藥的藥性多樣,有的藥性較爲強烈,有的則以滋補爲主。中醫講究的是對症下藥,醫生們會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合理選擇藥物供患者使用。

至于中藥能否長期服用,我們要看他的藥效,對于治療急性疾病的中藥,我們一般不建議長期服用,以防産生耐藥性,如果是調理身體,增強患者免疫力的中藥則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長期服用。

服用中藥後,肝髒受損會出現4個症狀

黃疸:肝髒受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黃疸的症狀,主要是因爲肝髒是體內膽紅素代謝的主要場所,一旦受損,膽紅素代謝便會受到影響,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上升,引發黃疸。

疲勞乏力:肝髒受損的患者還會出現疲勞乏力的症狀,要知道肝髒在身體代謝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受損就會導致能力供應不足,患者就會出現疲勞,乏力的現象。

影響消化功能:肝髒受損的患者還會引起消化系統,因爲肝髒受損會影響膽汁分泌,患者會出現腹脹,惡心,食欲不振等現象,嚴重時導致營養不良。

肝區疼痛:肝髒受損,受損區域可能會出現隱痛,不適感,隨著病情的加重這種疼痛還會加劇甚至擴散到其他部位。

閱讀延伸:中藥吃多久需要停一停?

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一個人長期依賴一種藥物就會産生耐藥性,藥物的藥性隨著食用時間的延長而減弱。

一部分中藥的成分雖然能給人帶來生機,但也有可能對我們的肝腎功能造成損壞,如同樹木吸收大地的養分侵蝕土地。

因此如果想要長期服用中藥,我們就需要仔細照顧自己的身體,定期體檢,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往期知識分享:

長期吃“六味地黃丸”的人,身體會如何?醫生:5大變化等著他

銀屑病的引起原因是什麽?我們要如何防護,醫生:需要注意這4點

爲何有些人臉上幹幹淨淨,有人卻滿臉“老年斑”?醫生說出了實話

0 阅读:36

盧國頻醫生

簡介:大家好,我是盧國頻醫生,主要從事各種皮膚問題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