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好的社區團購,止不住的“二選一”,美團飲鸩止渴?

銀箭財經 2023-12-29 12:36:43

背景:

社區團購,已成美團的“難言之隱”。

隨著三季度財報的發布,美團業務結構中埋藏許久的隱患逐漸暴露在陽光下。一方面,核心業務已經基本告別高速增長期,擴張勢頭明顯下降;另一方面,以社區團購爲首的新業務虧損進一步加大,長線發展潛力遭受質疑。

受其影響,2023年前三季度累計營收增長27.04%、淨利潤增長307.75%的財報成績單發布後,美團的股價反而一落千丈,從28日財報發布至29日,股價暴跌48%,市值蒸發更是接近千億規模。

結合市場現狀以及美團的財報信息,我們得出以下認知:

1.進入2023年後,美團多次被爆料延續“二選一”的壟斷策略。其原因,或許藏在美團三季度財報,尤其是巨額虧損的社區團購業務之中。

2.本地生活賽道的競爭壓力,正在逼迫美團收縮防線,並將目光瞄准海外市場尋求增量。一旦美團在國內市場停止擴張,高頻流量的變現能力勢必遭到挑戰,高頻打低頻的戰略優勢也可能會有所流失。

一、第二增長曲線成拖累,美團被迫延續“二選一”?

很難想象,2021年因“二選一”壟斷行爲被處罰34.42億元的美團,在2023年仍在危險邊緣瘋狂試探。

僅僅只是2023年下半年,先是在8月,美團代理商廣東英德偕戚網絡有限責任公司,因觸犯“二選一”違法行爲,被英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5萬元;

9月份,美團外賣合作商臨沂美尊建材有限公司的第二分公司,涉嫌組織員工僞裝餓了麽騎手,拍攝並上傳了往外賣裏吐口水的抖音短視頻。通過天眼查可以看到,這一事件最終被市場監管總局認定爲“商業诋毀”,予以40萬元的處罰;

沒多久,在10月底,上市公司九毛九旗下連鎖品牌“太二酸菜魚”又因爲開啓抖音促銷直播,疑似遭到美團的“雪藏”,其品牌信息在第二天直接從大衆點評平台“消失”。盡管事後美團官方聲稱這只是“技術原因”導致的誤會,但九毛九董事長在朋友圈陰陽怪氣的一句“美團牛逼”,或許仍指向了不太好的猜測;

緊接著,在11月下旬,又有消費者在網絡平台曝光稱,自己在餓了麽下單的外賣訂單,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轉交給美團平台,並且因疑似出現“代購費”,導致費用大幅增多。原價273元的6個菜,在美團平台接手後飙升至656.8元,單個菜品溢價幅度接近183%。

諸如此類,過去幾個月中,美團幾乎每隔一個月都要試圖踩雷“壟斷”。種種迹象都隱約指向,美團在剛剛接下數十億元的罰單後,仍沒有改變“二選一”的市場競爭策略,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架勢。

這顯然是不正常的,至少在銀箭財觀看來,反壟斷高壓之下,美團沒有理由和監管部門對著幹。唯一的可能只能是,美團在資金方面,開始急了。

從美團三季度財報就能看到,美團盈利能力的高增長背後,業績增勢放緩的迹象已然非常明顯。三季度單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2.1%,整體營收增長趨于平緩。

不過美團在三季度實現經營現金流入112億元,期內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短期理財投資分別爲251億元、1085億元。雄厚的現金流固然令人安心,但結合今年以來美團頻繁觸及“二選一”“壟斷”等紅線,這不免又令人擔憂,這些錢的來路,“正”嗎?

畢竟在財報中,美團新業務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39.7%,但經營虧損卻達到了68億元,占總虧損的68%。其中,社區團購業務中,美團優選和美團買菜是主要的虧損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發布後,美團第一時間宣布將“美團買菜”升級爲美團自營零售模式的“小象超市”,品牌定位于“30分鍾快送超市”。

考慮到去年美團優選的團購業務升級爲“明日達超市”,可以推測出,依托外送業務基礎資源,將社區團購的重心轉向即時零售,將會是美團下階段的主要戰略方向。

但無論如何,現階段美團社區團購的持續虧損仍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年初美團打車放棄自營業務,曾經新業務的雙輪支撐,僅剩下了商品零售的“獨輪”。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長曲線,其商業故事已經很難再講下去。

與此同時,美團的核心業務,餐飲外賣增速放緩的問題愈加凸顯。根據財報,美團餐飲外賣及閃購業務的總訂單量同比增長16.2%,而上一季度的同比增長率爲24.5%,降速明顯。

我們不得而知,當美團外賣的市場增量空間越發狹窄,爲了支持本地生活業務的拓展,是否會通過再度擦邊“二選一”,來榨取外賣市場的剩余價值。

唯一可以確認的是,業績會上美團對新業務的態度已經由“堅定投入”轉向“相應地調整資源分配”。當擴張停滯,美團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手中高頻業務的“反噬”。

二、本地生活賽道壓力倍增,美團駕馭不住“高頻流量”?

高頻打低頻,是美團屢試不爽的“一招鮮”。

由高頻薄利的外賣市場切入,收割足夠的市場規模後,通過引導培育用戶消費習慣,以外賣、閃購等引流方式,在到店酒旅、景區門票等低頻業務領域,實現快速變現。依靠這樣的底層邏輯,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長期占據領先優勢。

但是在以抖音爲首的新渠道勢力,打開興趣電商、直播帶貨的新變現渠道後,美團的“一招鮮”,就很難再重現“吃遍天”的效果了。

美團本地生活業務的核心競爭壁壘,在于“人找店”的心智邏輯,以及高頻流量帶來的規模優勢。作爲一個更接近于工具類型的平台,美團新業務拓展的虧損現狀,無疑暴露了其在高頻流量變現環節的弱勢。

而被視爲從美團本地生活業務身上“割下一塊肉”的抖音,則是通過將流量轉換爲價格優勢,以低價撬動用戶消費傾向,引導商家主動“抛棄”美團,實現市場份額的高效搶奪。

盡管從三季度財報來看,高速增長的營銷費用推動下,美團正在逐漸拉平與抖音團購價的差距,短期內已經收回了許多地盤。但兩相對比,抖音對高頻流量的利用,似乎比美團更加高明一些。

奉行著由娛樂流量轉化商業訂單增量的“店找人”商業邏輯,抖音的流量池活性顯然更具靈活性。同時抖音具備的高傳播率和高廣告變現率優勢,不僅對消費意向有著極強的引導能力,對頭部商家的吸引力更爲強烈。

例如社區團購,與外賣同樣歸屬于高頻流量的代表業務,美團投入了大量成本來維持高頻流動,一旦停止擴張,現如今的變現模型下,美團的虧損很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而抖音方面,由于獲取流量的環節成本較低,對高頻流量的低價變現容忍度更高。

如果到店酒旅等主要現金來源業務遭到抖音等平台的持續搶奪,美團只能向核心外賣業務要增量,這或許也會進一步加劇美團對“二選一”戰略的依賴。

令市場避險情緒高漲的是,面對國內本地生活市場的困頓,美團已然萌生退意。

根據王興在三季度財報會上的言論,對于未來新業務的走向,美團管理層表示會繼續投入,同時“不排除尋求海外增長”。

綜合今年以來的市場動態,美團在業務出海方面的活動日益活躍。先是在五月份,于香港地區上線了外賣平台Keeta,十月份又宣布,與針對日韓、東南亞等市場的住宿預訂平台Agoda達成合作。

不過出海嘗試中也並非全是好消息,此前也有文章爆料稱,Grab和美團已經放棄購買東南亞外賣平台Foodpanda,理由則是美團方面對該平台的東南亞業務盈利能力並不樂觀。

無論美團最終如何落地未來的經營戰略,我們還是由衷希望美團能夠盡快找回自己的節奏,努力改善對高頻流量業務的把控能力,守護好本地生活的龍頭位置吧。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

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2 阅读:531

銀箭財經

簡介:洞察商業邏輯,明悉商業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