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9.4,道盡成人潛規則,總算等來了一部能打的…

我亦是行人 2024-04-02 22:32:53

日本出過一部爆款漫畫改編的作品,當時開播就拿下9.4超高分:《凪(zhǐ)的新生活》

日本,東京。

阿凪,是個性格恬靜、待人溫柔的長發妹子。

她辦事周全,有什麽工作交給她,一定不會出問題。

爲人仗義,有啥事都可以找她幫忙:家裏老人摔斷腿,加不了班,不小心捅了簍子,需要人收拾爛攤子,上司給了一堆雜活,需要人一起幹…

對人總是笑眯眯的,就算拿她開玩笑,也從來不會生氣。

和同事一起拍照,就她沒照好,同事隨手就發了朋友圈,她也不計較,還忙不叠的去給對方點贊…

然而有一天,這個善解人意的妹子,突然連夜遞交了辭職信,留下了一堆交接工作的筆記就不見蹤影。

不止這樣,她還注銷了一切的社交賬號,換掉了手機號碼,連夜搬了家…

就連她的男友,都不知道阿凪的去處…

她就這樣匆匆忙忙消失在所有人的生活裏,大家都在互相打聽:阿凪怎麽了?

這部《凪的新生活》,改編自同名高分口碑漫畫,有網友評論道:現代社會中,有幾個人能做到像女主一樣抛開一切重新開始?

故事的主線,是一個女孩不滿當下,以難以想象的“斷舍離”魄力,重新開始新生活。

同時,穿插了多個人物的相關故事,聚焦自我審視、心靈成長這一話題。

作爲一部漫改作品,它號稱是當年觀衆投票選出的關注度最高的夏季劇作。

無論是劇情,還是人物造型、分鏡,都有不錯的還原度。

這讓人很期待,漫畫裏那種洗盡鉛華、輕松愉快,又貼近人心的清新感,會被如何複原呈現…

在網絡流行語裏,有一個經常出現的詞,叫:KY,意思是:沒眼力勁兒。

究其起源,來自日語短語的發音縮寫:空気が読めない(kuuki ga yomenai)

字面上的翻譯,就是:不會閱讀空氣,也就是:不懂察言觀色。

阿凪,就是一個太會“閱讀空氣”的人:

塑料同事捅了簍子,遞了個眼色,她就主動站出來背鍋;

客戶面色稍有不善,她就特別尴尬,坐立難安;

男朋友一直裝作陌生人,不肯公開他們的關系,她也可以忍耐,自我安慰說:沒事的,以後結婚就徹底翻身了。

即使在最親密的人面前,阿凪也無法放松。

男朋友誇了一句她的直發很好看,她就每天提前起床一小時,把一頭卷毛拉直,塗抹各種護發産品…

可這一切,都不敢告訴男朋友。

表面上,她情商很高,做事妥帖,誰也不得罪,啥也不在乎,可是內心卻一片狂風暴雨。

她一點也不喜歡同事,憎恨背鍋,討厭接盤幹雜活…但她卻選擇忍耐,習慣性犧牲自己,拼命迎合著所有人。

因爲在她看來,內心不爽事小,成爲別人討厭的人,成爲被落下的那個人,才最可怕。

所以,盡管不想參加皮笑肉不笑的聚會,可如果身邊的人都去,她就會開始焦慮:爲什麽大家不帶我?難道大家都覺得我是個很無聊的人?

別人無心的一句話,她總要猜測:爲什麽要這麽說?我要怎麽回答?我這麽回答TA會怎麽看待我?會不會因此討厭我,不和我做朋友了?

同事隨口誇她好看,她就過分腦補:我回答“謝謝”,她們會不會說,我們又不是誇你?我回答“才沒有那回事”,她們會不會說,你還當真了嗎?

天生敏感多慮、糾結自卑的阿凪,總是太過于看重別人的看法,活在對他人的懷疑中…

她總是繃著一根弦,打起十二分精神,觀察著所有人,解讀每一個人的表情、對話…

無論要求合理還是過分,來者不拒…

正如《人間失格》裏所說的那樣: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了,便會在彼此心裏留下無法愈合的裂痕。

因此,阿凪的生活,既焦慮,又壓抑,既忙碌,又痛苦…

可是,這樣忍氣吞聲,苦心經營人際關系的老好人,卻並沒有收獲好人緣。

甩鍋給她的同事說:阿凪就像我們的專用工人一樣,有事甩給她就好了…真的和她相處不來…

男朋友背著她,對同事大放厥詞:我才不想和她結婚,就是幹起來很爽而已!

也就是說,阿凪小心呵護的對象,全都是“垃圾人”。她害怕被人討厭,卻在人際關系裏遍體鱗傷。

很明顯,阿凪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自卑,敏感,內心煎熬,害怕起沖突,不敢表達需求,過分解讀每一個人的反應…

在心理學著作《被討厭的勇氣》一書裏,談到討好型人格的塑因,大多和原生家庭有關。

在漫畫裏,我們可以得知:阿凪的單親媽媽,正是個控制欲極強的女人。

從小到大,阿凪就備受母親吐槽打壓、挑三揀四。

穿衣發型必須按照她的想法來,職業規劃都要按照她的路線來…只要出錯,後果便不堪設想…

母親常常對著她抱怨,字裏行間的潛台詞,都是:我爲了你犧牲了多少,你應該感恩,你怎麽可以提如此不懂事的要求?

因此,阿凪的潛意識裏被置入這樣的覺悟:必須討好母親,才能不被指責…必須表現好,才能得到母親的愛…

就算進入社會,阿凪也擺脫不了這種迎合他人的心態,強行把自己“修煉”成老好人…

像阿凪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蔣方舟曾在《奇葩大會》上,分享了討好型人格的親身經曆。

她說:我從來沒有和人産生過很真實的關系,不敢和人爭吵,不敢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展示出來。

這不是因爲,她情商高。事實是:自己是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人。

在職場,遇到前輩胡說八道,內心已經積滿了很多想反駁的話,也會閉嘴笑笑:您說的對。

和朋友相處,也從來不會展示不滿…

在一段感情裏,發生了矛盾,對方劈頭蓋臉就是一通罵,她足足道歉了2個多小時。

但是,對方不肯退步,一個電話打完了,還繼續追電過來…

她看著來電提醒,緊張到全身發抖,也不敢和對方直接說:請你不要再這樣了。

“老好人”的僞裝,已經蔓延到了生活。

她說:這真的很恐怖,關系再親密,我都不懂如何表達真實的情緒,非常害怕對方不高興。

這樣的討好心態,在我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

努力讓自己融進大家的氛圍裏,做一個合群的人,在明刀暗槍裏虛與委蛇、相互試探…

不敢輕易說不…

而互聯網的環境,也放大了你被人評論的範圍。被人喜歡這個需求,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了。

我們期待別人的點贊,期待別人的打CALL,期待著獲得別人的認可…

可這樣討好別人,是有風險的。

僞裝出來的、討人喜歡的自己,經常會覆蓋掉那個真我,過分的追求讓別人高興,往往要委屈自己,甚至傷害自己…

在《被討厭的勇氣》裏,列出了幾個討好型人格的自救方式:

首先,別把自己太當回事。

很多時候,並非世界本身複雜,完全是自己把世界看得太複雜…我們眼裏天大的失誤,在別人眼裏,可能都不是事兒。

所以,說錯話也沒關系,偶爾笨拙也沒關系…放寬心吧…

其次,不要害怕被人討厭。

要知道,沒有哪一個人,可以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歡。

我們沒有滿足他人期待,委屈自己成全的義務,沒必要爲了他人,自暴自棄…

只要不違法,不違背道德,傷害他人,我們有權利做任何想做的事,坦然接受他人的討厭,不用被外部眼光左右,不用被過度解讀煩擾,勇敢說不。

再則,我們要學會接納自我的不完美。

正是不自信,才會爲了不被嘲笑、不被小瞧,才如此在意別人的看法。

正如蔣方舟在戰勝了討好型人格後,如此說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價值,可能是張牙舞爪的,可能是很笨拙的,但是如果你放棄個性和價值,去建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就意味著:你吸引來的,不是真正欣賞你的人。

真正能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討喜的樣子。

在《凪的新生活》裏,地下男友找到了搬到新家的阿凪,逼問著她離開的理由。

她第一次有勇氣推開男友,拒絕男友的親熱,數著默默吞下的難堪、委屈,大方說出一度隱藏的喜好、缺點。

阿凪說道:我不再需要這樣了,我管你討不討厭我,從此以後不要再來招惹我了。

她終于懂得:空氣,不是拿來閱讀的,而是用來,自由呼吸的。

0 阅读:1

我亦是行人

簡介:給枯燥的生活多放一點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