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部電影:《八佰》

我亦是行人 2024-05-08 10:29:02

公司樓下的電影院,旁邊有一間海底撈,恰逢周五,排著長隊,人聲鼎沸...

相比之下,電影院的人少多了,而且人人都要登記身份證和電話號碼,測體溫,不准吃爆米花,不准喝飲料,隔座而坐...

老實說,我覺得電影院挺安全的,至少比海底撈安全吧...

19點30的電影,21點50結束...

放映結束,燈光亮起,大家仿佛被摁在座椅上,沒人退場,直到字幕結束,大家似乎才如夢初醒...

走出影院,看著對面海底撈依舊熙熙攘攘的人群,恍如隔世...

我仿佛剛從地獄走出,步入天堂...

1937年10月26日,一支湖北馳援上海的軍隊抵達上海郊區,他們穿過雜草叢生的荒原,進入上海市區...

他們看到的,不是高樓林立的大上海,而是一片殘垣斷瓦...

廢墟中,烏鴉正在啄食被燒成焦炭的屍體...

士兵們爭論了起來:國軍沒看到一個,日本鬼子也沒看到一個,幹脆各自回家種田算了...

話音未落,他們迎面撞上了一隊日軍...

慌亂中,隊伍被沖散,死傷慘重...

混亂中,端午帶著叔叔和小弟藏在瓦礫中,躲過一劫...

好不容易熬過一夜,天蒙蒙亮,他們就被國軍當逃兵抓住了...

當官的對他們說:你們是逃兵,本應就地槍決,現在給你們戴罪立功的機會...

就這樣,叔伯三人被押到一個混泥土建築前...

當官的說:我們奉命在此堅守,這個倉庫,就是我們的墳墓...

這裏曾是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四大銀行共同出資建的倉庫,牆壁是厚實的混凝土,輕型坦克炮彈也無法穿透...

當地人稱之爲:四行倉庫。

駐守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400多人,爲了壯聲勢,指揮官謝晉元對外宣稱:800人。

後來,中國民衆受《史記》田橫五百壯士困守孤島故事影響,稱之爲:八百壯士。

每人一頂德制M1935式頭盔,一支步槍,300發子彈,兩箱手榴彈…

他們用沙袋將底樓門窗封死,二樓窗戶留出投彈口和射擊口,樓內電燈全部破壞,燒毀倉庫周圍的房屋…

1937年10月27日清晨,天色微亮。

日軍發起攻擊…

此時,四行倉庫西北面被日軍占領,東南面則是英美租界...

日占區內,生靈塗炭,宛如地獄…

租界區內,歌舞升平,仿佛天堂…

倉庫裏的士兵,租界內的民衆,隔著一條窄窄蘇州河,隔河相望...

這座倉庫,就好似激流中的一座孤島…

天堂

地獄

由于日軍不敢攻擊租界…

因此,飛機雖然盤旋在四行倉庫上空,但卻沒有投彈,惟恐誤炸租界…

日軍也不敢使用重炮,只能使用輕型坦克和輕型炮火…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程“現場直播”的戰鬥...

上海市民隔著蘇州河,親眼目睹了戰鬥過程…

有人說:這些孩子,哪個不是爹媽生的,可惜了...

有人說:有英國人法國人守著,日本人不敢進租界,我們照常過我們的太平日子...

也有人說:明知道打不過,瞎折騰啥,早點撤了,我們也好過幾天安生日子...

另一方面,倉庫內也是暗流湧動...

士兵們來自天南地北:廣東、湖北、湖南、四川、浙江...

各種方言此起彼伏...

士兵身份也千差萬別,有人軍旅世家出身,有人不過是一介草民,賬房先生,老兵痞子,還有小混混...

各人也有各人的想法,有人決心以身殉國,有人想早點打完回家種田,還有人怕死想遊過蘇州河到對岸避難...

然而,經過四天四夜血與火的洗禮,原本隔岸觀火的民衆,漸漸發生了變化...

從賭場大亨到站街妓女,從青幫大佬到戲台班子,從太太貴婦到大學教授,從懵懂青年到打手混混...

他們在四行倉庫守軍身上,看到這個民族的希望,感受到了身而爲人的尊嚴...

他們終于認識到,我是一個中國人,應該爲這個國家做點什麽...

國産戰爭電影《八佰》,目前豆瓣得分8.3分...

有網友評論道:瞬間被拉入那個戰火連天的時代,沉浸感很強,槍槍打在心上,又震撼又感動...

這是一部典型的群像電影,戲份平均而瑣碎,沒有絕對的主角,可以說每個人都是配角...

很多大牌明星,都只有露個臉的戲份...

歐豪、王千源、張譯、姜武、李晨、鄭恺、杜淳、魏晨、劉曉慶、李九霄、辛柏青、侯勇、俞灏明、姚晨、黃曉明、黃志忠、唐藝昕、宋洋...

這個演員陣容,有所謂的“小鮮肉”、演技派、老戲骨、綜藝咖、新生代...

管虎導演把這些演員捏合得很好,不仔細辨認,你很難認出那個綜藝節目裏嘻哈打鬧的鄭恺,居然成功演繹了舍身取義的陳樹生...

王千源、張譯和姜武,這三個實力派演員的表現,一如既往的穩定...

讓我意外的是,歐豪表現也非常不錯,他將一個懵懵懂懂就被推上戰場的年輕人,那種從懼怕到覺醒的過程,演繹得真實而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血腥鏡頭很多,尺度比較大,有子彈穿臉、頭部中彈、內髒流出之類的鏡頭...

這尺度,在國外肯定要被定爲R級...

不推薦10歲以下的小朋友觀看,即便是10歲以上15歲以下的孩子,觀影時,家長也要注意引導...

電影的前半段,側重于營造戰爭的壓抑氣氛,以及描繪蘇州河兩岸的衆生相...

後半段,則著力表現民衆覺醒和士兵的舍身取義...

我更喜歡前半段,後半段也不能說不好,只是我個人認爲稍顯用力,煽情略顯過度…

比如,用生命護旗那一段,我個人就覺得稍嫌勉強...

爲了一個“旗幟不倒”的象征意義,以及所謂的“國際影響”,搭上這麽多士兵性命,有無必要?

答案,仁者見仁,我個人覺得意義不大...

相比之下,爲了防止日軍工程兵爆破牆體,士兵身捆炸藥,排隊跳樓,這樣的犧牲,似乎更符合戰術需要,更不可避免,也更能戳中觀衆的痛感...

他們排著隊,依次往下跳,還有一個人在旁邊催促:下一個,跳,下一個,跳...

那個人的語氣很平常,他們排隊的姿勢也很平常,仿佛即將出門遠行,而不是去排隊赴死,那種生命輕如草芥的感覺,那種從容就義的淡然...

讓人唏噓感佩,戳中了我的淚腺...

另一個戳中我的細節,是上海青幫老大街頭懸賞,小混混爲了把電話線拉進倉庫,被狙擊手打死的一幕…

李九霄這個演員,我之前沒怎麽留意,但這一次扮演賭場打手小刀這個角色,雖然戲份不多,但非常驚豔,未來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管虎導演的野心,顯然並不滿足于僅僅拍一部戰爭電影,他顯然在挖掘人性複雜上,做了很多功課...

除了一些若有若無的隱喻和意味深長的台詞,他還把一些象征性的超現實表達,放進了這部以真實事件爲藍本的電影裏...

比如,那段趙子龍從皮影戲到戲劇的超現實呈現...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突兀,我個人非常喜歡,有種浪漫主義的腔調...

當然,這些表達上的多義性,容易造成某些“過度解讀”,爲了不給片方添麻煩,我就不多寫了...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雖然存在諸多瑕疵,終歸是瑕不掩瑜...

我個人認爲,是近年來品質最好的國産戰爭電影,沒有之一...

由于影片制作精良,有大名鼎鼎的曹郁老師掌鏡,鏡頭語言非常出色...

我很喜歡電影最後一個鏡頭...

從四行倉庫遺址,轉向高樓林立的大上海...

從彈痕累累的牆壁,轉向五光十色的玻璃幕牆...

似乎在說,今天這座繁華的大都市,今天我們的歲月靜好,不是從天而降,並非唾手可得...

四行倉庫遺址

《八佰》

1 阅读:23

我亦是行人

簡介:給枯燥的生活多放一點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