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麽過的審,近年最生猛的院線片來了!

我亦是行人 2024-05-08 10:40:28

2020,很魔幻,包括它。

七十歲老漢,光著膀子,上去就給城管隊長一巴掌,罵罵咧咧:你們這些當官的啊!我給你個耳光子…

這樣的畫面,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大銀幕上,驚掉了我的下巴...

它來自武漢:《城市夢》

2014年,武漢,洪山區,魯磨路。

王天成,是這條熱鬧大街上的一名水果攤販...

14年前,王天成一家五口人,從河南農村出來打工...

一家人去過深圳,賣過鞋墊和打火機,然後來到武漢,攢了點錢,承包下一間小小的書報亭。

這幾年,書報亭延伸出一個占地20多平米的攤子,賣水果,也賣生活用品...

地攤,是王天成一家的謀生之所。

十幾年來,他們一家人與城管你進我退,軟磨硬扛,成爲了名副其實的“地攤王”...

王天成說:我名字裏的“成”,是成功的成,可我的一生,一點也不成功...

自己患有心梗,老婆癌症晚期,兒子早年在工廠打工,被機器“吃”掉了右手…

所幸的是,正在讀初中的孫女學習不錯,有希望上大學,成爲真正的城裏人...

可就在這一年,武漢創辦全國文明城市,魯磨路按照城市發展規劃,需要徹底清理所有沿街攤販…

一紙責令拆除的文書,由城管送到王天成手裏...

王天成二話沒說,上來就把文書撕了,嚷著:要我簽字,想都別想!

瞧這氣勢

城管勸他:又不是你一家要搬,整條街都要拆,城市要發展嘛,請你配合…

王天成怒了:城市發展我管不了,老子要吃飯!我絲毫不會配合的!你們局長來了,我也不會配合!

國産紀錄片《城市夢》,于8月28日上映,豆瓣評分7.9。

沒有關注度,排片少得可憐…

盡管我們都知道,紀錄片相對于商業電影,天然沒有票房競爭力,但它揭示了當今中國城市發展的種種陣痛,不應該是一部無人問津的影片...

這是紀錄片導演陳爲軍的收山之作。

陳爲軍的名字,很多人並不陌生。

他的作品,都是緊緊貼近普通人,反映的,也是中國社會最現實的問題,甚至是殘忍的真相。

比如,反映艾滋病家庭的《好死不如賴活著》...

講述小學生班級選舉的《請爲我投票》...

關注教育問題的《出路》…

《好死不如賴活著》劇照

《請爲我投票》劇照

陳爲軍最爲人熟知的作品,要數2017年播出的《生門》。

他用生猛的鏡頭語言,透過婦産科的窗口,展現孕婦生産背後,生死交替的驚心動魄,以及複雜的人情冷暖。

這部紀錄片的豆瓣評分高達9.5分...

而今年這部新作《城市夢》,早在《生門》大火之前,就已經拍攝完成。

2014年,陳爲軍帶領團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兵分兩路,跟拍洪山區城管和王天成一家,爲保客觀,互不通氣,最後累計素材多達600小時...

2017年,陳爲軍檢查出肝癌,後期工作拖了4年,才最終完成。

雖然故事講述的是城管與攤販之間的矛盾升級、糾纏撕扯,但整體給人的感覺,卻不壓抑陰暗,反而充滿幽默感。

城管與攤販之間的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互相鬥法,相當精彩,編劇都編不出這樣的情節。

比如,這樣的對話...

攤販:煩死了,天天來。

城管:你不要發脾氣。

攤販:我就要發脾氣。

城管:你不要發脾氣。

攤販:我就要,我就要…

循環往複…

比如,城管要去測量王家的占道面積,王天成把測量工具給砸了。

發起狠來,這個70歲的老人還會打赤膊、砸西瓜、躺地上,在紙皮上寫滿冤屈…

可以說,非常抓馬…

他的激烈反抗,讓城管非常頭疼。

隊長上報領導,領導卻不以爲然:這還不容易?跟他保持距離,然後把文書讀給他聽…

結果,下一秒到了執法現場,馬上打臉。

領導還沒說上兩句話,就被王老爹追著打…

衆所周知,城管執法是個敏感而尖銳的話題,稍有不慎,就會有失偏頗。

有網友看了預告片說:沒有拍城管打人,不客觀。

我想說,首先,爲什麽沒拍,咱們心裏有數…

其次,我們判斷一部影片是否客觀,應該更全面地來看,導演有沒有站在矛盾雙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以往,我們看到城管與小販沖突,有多少人了解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

絕大多數人,都是憑著一兩個畫面,就急慌慌的站隊…

這部紀錄片難得的是,它完整記錄下了王天成一家的攤位被取締轉移的過程,中間有激烈抗爭,最終走向談判與和解…

我認爲,導演基本上做到了客觀中立,不帶偏見,甚至在某些細節處理上,非常勇敢地觸及了問題的本質...

說到底,攤販和城管,都是爹媽養的,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委屈,各有各的職責,也各有各的道理...

他們的矛盾,是當今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發展與人民生活之間不可避免、難以調和、但又必須解決的矛盾...

王天成一家,從農村出來14年,老家的房子早就不能住了...

農村的家,回不去了…

這一大家子人,早出晚歸,含辛茹苦,一不偷二不搶,好不容易才在大城市站穩了腳跟...

生活上剛夠溫飽,水果攤上掙來的錢,要用來給兩個老人買藥,一天不吃不喝就要花去100多塊,更不用說還要養活一家五口,供孩子上學…

在王天成眼裏,攤位就是活路,沒了攤位,就是沒了活路...

他說:我喜歡武漢,死都要死在這裏。

王天成覺得,只能鬧,必須鬧,不鬧就活不下去...

說句實話,一個中國人,憑著勤勞苦幹,想體面的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他有什麽錯?

王天成對付城管的策略很有意思:一手打,一手談。

他說:不打的話,在武漢就待不了14年;不談的話,一家人在武漢就生存不了14年。

這是一個在中國社會底層摸爬滾打一輩子的老人,總結的生存之道...

誰能說他的想法沒有道理?

另一方面,基層城管的壓力也不小,上頭安排的任務要執行到位,地攤小販的不理解,甚至謾罵,也得承受...

經過多年媒體曝光,城管暴力執法受到多方譴責,現在,城管屬于敏感執法單位,老百姓眼睛都在盯著,當年那些粗暴的做法,行不通了...

當然,我們偶爾還能在抖音或某些自媒體上看到城管暴力執法的新聞,但確實屬于小概率事件,絕大多數城管部門,已經改變了執法思路...

城管,恰好夾在中國城市高速發展和底層老百姓生活急需改善的矛盾之中,城市需要發展,城市需要幹淨整潔,底層老百姓也需要生存空間...

法律法規是一回事,人情世故是另一回事,基層工作,嚴格執法很重要,體諒人心也很重要...

法律是無情的,但執法者不能沒有感情...

這正是城管工作的難點,片中,有一位基層城管工作人員對導演說:地攤販是生活的弱者,我們是工作的弱者。

難能可貴的是,在矛盾撕扯的間隙,我們能夠看到一些人性閃光的瞬間...

比如,王天成的兒子說:幸福是什麽?幸福就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吃飯。

比如,王天成的兒媳說:我嫁他就是圖他人好,不打人,能好好過日子,窮一點怕什麽…

這些,是普通人最樸實的願望,也是最可貴的品質。

王天成的兒子,與城管隊長談判,終于達成共識,他突然問道:你今年多大了?有幾個孩子?

聽到答案,他笑了:你還比我小呢,都生的姑娘啊…

導演仿佛在告訴我們,放下各自的立場和矛盾,人與人其實沒多大差別,都是普通人,都不容易…

還有那些,不可言說、意味深長的畫面:

王天成的妻子低聲求菩薩保佑:希望城管說話算話…

影片開頭,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改革開放以來,約有8億人從農村湧入城市。

他們在城市裏謀得三餐一宿,是城市的建設者,也終將成爲城市的主人...

可現實卻是,城市的發展速度過快,往往猝不及防,往往一刀切…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外來人口,也往往最先受到沖擊。

陳爲軍說:城管與小販,從來不是貓和老鼠那麽簡單。

如果我們在推進城市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再多考慮一點,再多一些溫度,會不會就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電影終有一個結束,但生活還在繼續...

我們知道,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還會出現更多的王天成和城管工作人員,他們將繼續撕扯,繼續爭執,繼續讓彼此尴尬、難堪、痛不欲生...

雖然矛盾無可避免,沖突必然存在,但我們也樂觀的相信,只要城管在冰冷的法律條文之下,留一線人性的柔軟,小販在激烈反抗之余,保留一些理解和寬容...

這些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終有消解的一天...

0 阅读:6

我亦是行人

簡介:給枯燥的生活多放一點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