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覺得心累疲憊,做事軟綿綿?那就看看這些建議吧

子健譚神 2024-04-28 06:41:19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沉迷工作無法自拔,專注到可以一上午或連續幾個小時盯著電視畫面一動不動,除非上廁所,可是慢慢的我發現每天特別容易累,本來晚上的看書及健身計劃都被擱置了。

本來銷售行業加班就多,晚上又喜歡熬夜刷抖音看朋友圈,于是精力也不如以前,思維也不如以前活躍了。

甚至有時候上班會對著電視宣傳片發呆。

有時出去吃飯就是幾步的路也賴得走,點外賣解決,怎麽舒服怎麽來,後來經過我的反思和分析,我明白了。

如何保持精力充沛?答案一定是學會管理自己的精力,而會休息是管理精力的核心,但是休息好還不夠,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逐步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這兩個方面分別是身體和心理。

一、管理自己的身體

1.休息

會休息真的很重要。在學校爲什麽45分鍾就要課間休息10分鍾?爲什麽一上午要學習不同的課程?其實都是很科學的,都是爲了讓大腦和身體得到充分休息,然後恢複精力。學習不同的課程,可以交換使用大腦的不同區域,不斷的讓大腦保持“新鮮感”,有陌生感,大腦才會更加投入學習和工作。

就是說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必須要停止工作,去休息。

那學習工作多久該休息呢?經過無數人的測試和反饋,25-40分鍾之內都是可以的,但是超過40分鍾身體會非常疲勞,效率急劇下降。

其中最科學,最多人認同和實踐的時間爲25分鍾,也就是每25分鍾休息3-5分鍾,每90-120分鍾休息進行一次長時間休息15-30分鍾。(這樣就把時間拆解了,保持著投入-恢複-投入的頻率,這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

回想一下長跑運動員的表情:緊繃,蠟黃,略顯陰沉,波瀾不驚。

再想一下短跑運動員的表情,他們總是渾身充滿力量,似乎激情馬上就要噴薄而出,迫切地想要突破自己的極限。

原因很簡單,不管面對挑戰是如何緊張激烈,終點線就在100米或200米開外,清晰可見。

因此,我們也必須學會將自己的生活看作一系列短跑沖刺,在某些時間段全情投入,在另外一些時間段閑雲野鶴,更新精力儲備,以應對下一個挑戰。

其實人生也是這樣,不要把它當成一場馬拉松,而是當成一系列短跑,你才會全力以赴。

那具體如何休息才能迅速恢複精力呢?

休息期間,你可以吃點零食,喝點茶,站起來走一走,和同事說說話,閱讀一些你感興趣的雜志,聽聽音樂。

或者一個更有效的方法是間歇性鍛煉,也就是在短時間內(一分鍾左右)進行劇烈運動,比如短跑,跑樓梯,俯臥撐等,做完休息幾分鍾,你會發現不僅精力恢複,情緒也會變好。

2.鍛煉

以前看了一個新聞,淩晨5點40分,一位高考的學生在出去晨跑之前,打開電腦查了一下分數,總分678分,于是不慌不忙的抓了一條毛巾像往常一樣去晨跑了...

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我見過的特別優秀的人,沒有一個不喜歡鍛煉身體的。而且經常鍛煉身體的人,都顯得特別年輕,真的,相信我,你可以觀察一下你周圍經常鍛煉的人。

有氧運動可以調整和增強我們的心血管功能,無氧運動可以使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增加抵抗力。

經常鍛煉身體不僅可以讓精力儲備變得更強大,每天精力充沛,也可以讓人的情緒更穩定,做事更專注。

那麽如何鍛煉更科學?一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分鍾。當然如果你有更多精力和時間建議延長時間。像阿諾·施瓦辛格年輕時每天鍛煉時間長達7個小時,每周就周末休息一天。

3.飲食

注意三餐能量攝入的占比,一般推薦一日三餐的能量攝入比爲4:4:2

一定要吃早餐,不僅要吃,而且要吃得有營養,因爲早餐甚至可以決定你一天的精力。

比如牛奶,雞蛋,面包,水果,蔬菜,五谷雜糧等清淡食物,盡量別吃太油膩的比如油條,胡辣湯,煎炸類食物,容易消化慢,大腦缺氧,思維遲鈍等。

低熱量高營養的食物是什麽?

比如杏仁,腰果,豆子,蘋果,雞蛋,桃子,花生,番茄,牛奶,橙子,核桃,豆奶,酸奶等。

每天喝1300~1800克的水是有效管理體力的關鍵要素。也就是大約3瓶礦泉水的量。人體的組成70%就是水,適當的多喝水,但過猶不及,要把握住一個度。需要提醒的是,建議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先喝一杯水,不僅可以沖洗腸道,保護我們的胃,排毒補水,還可以瞬間讓大腦清醒,不信你試試。

4.睡眠

大多數人需要每晚7~8小時的睡眠。當然也是要看睡眠質量和情緒的,有的人睡9個小時都睡不醒,睡醒了還迷迷糊糊,意志不清。

而有的人一天睡5-6個小時也能精力充沛,一方面是睡眠質量好,另一方面就是生活和工作非常有目標感,對生活和工作充滿激情,充滿鬥志,即使睡眠不足,也能用意志來彌補精力。

睡前避免過饑過飽,避免過量飲酒吸煙。避免咖啡、茶葉、巧克力、避免吃重口味、辛辣或含糖的食物。

作息要規律,堅持在同樣的時間早睡早起。健康的生物鍾可以提升睡眠質量,白天精力更旺盛。

5.呼吸

有意識的鍛煉呼吸,達到平穩有節奏。深呼吸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保持頭腦清醒。

如何做呢?其實很簡單,身體坐直,全身放松,閉上眼睛,注意力全部放在呼吸上,有意識的刻意延長吸氣和呼氣的時間,平穩有節奏的呼吸。如果被別人打斷了,沒關系,然後注意力拉回來再繼續就行了。一次幾分鍾到十幾分鍾不等,只要你舒服了就好。

二、管理自己的心理

一個人的內心才是真正力量的源泉。

1.情感

能讓你快樂的興趣愛好。

你必須有一個積極的心態,樂觀的面對生活和工作。

你可能需要有一些興趣愛好來激發你的正面情感,比如唱歌,跳舞,讀書,打籃球,踢足球,打遊戲等等,任何能使你快樂的,都能帶給你積極正面的情感。

當然最好是一些有內涵的興趣愛好。

對自己要自信和認同。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找到自己的優點和價值所在。自信的人連走路都是帶風的。

你必須要認同自己,明白自己的優點在哪裏,發揮自己的優勢,當你做一件事比較自信的時候,你的精力也會充沛飽滿。

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工作和學習中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帶給你強大的情感精力,能轉化爲強大的工作動力,情緒更加穩定,注意力更加集中。如果你被孤立無援,不斷否定,你會很累很累,不是身體累,是心累。心累比身體累更消耗精力。

2.思維

在放松中思考。思考會耗費巨大的精力。只占體重的2%大腦需要人體25%的氧氣供給。如果思維得不到足夠的恢複,會判斷失誤、創造力減弱、或無法合理評估風險。

思維恢複的關鍵是讓正常工作的大腦間歇地休息。“時不時離開工作放松一下是個非常好的習慣……當你回到工作時,做出的判斷會更加准確。而持續工作會降低你的判斷力。”

比如沐浴,躺床上休息,在自然中散步,聽音樂或慢跑,冥想的時候,大腦的思考能力會更強大。

多用腦有效預防老齡化思維衰退。

越來越多證據表明,大腦的運作方式也類似肌肉-積極使用能夠提升能力,使用不足就會萎縮。

正如神經學家理查德·雷斯塔克所說:“不管你處于哪個年齡階段,都可以持續地優化大腦,與其他身體器官不同,肝髒、肺和腎使用過度會發生損耗,而大腦只會因爲使用而日益敏銳,越磨越利。”

所以你要不斷的學習新事物,比如學習一門新語言,學習新的電腦技能、新課程、甚至每天背幾首詩詞歌賦,都能幫助我們鍛煉思維肌肉。

做好時間管理,提升專注力。提高工作效率,你就有更多時間去和人相處,無論談論工作還是閑聊,你會發現自己一天充實而愉快,自由和輕松。每專注工作25分鍾立即停止休息3-5分鍾,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3.意志

明確目標,全情投入。這裏的目標包括生活目標和工作目標。目標,價值觀和使命感包括激情、奉獻、勇氣、信念等爲我們的精力提供了強大的動機。

要激發意志精力,就要發現你認爲最有激情、價值和有意義的事情,獲得目標感。比如內在目標,興趣和追求。外部目標,金錢,權力,地位,認同感等。

人類的意志精力甚至可以彌補嚴重不足的體能精力。這就是爲什麽一些人一天只睡5個小時也能精力充沛的原因。當你非常熱愛你的工作和生活,有強大的目標感,充滿激情和鬥志以及使命感,你會睡不著的,睡5個小時是因爲要活下來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0 阅读:43

子健譚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