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覺哉病逝7年後,小29歲的遺孀王定國找到胡耀邦,提了一個要求

紅色先驅 2024-04-24 17:57:13

謝覺哉是我黨著名的“延安五老”、“長征四老”之一,同時也是新中國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人們最尊稱他爲“謝老”。

1937年,謝覺哉娶了自己的第三任也是最後一任妻子王定國。

這一年,謝覺哉53歲,王定國24歲。

此後,兩人相伴34載,共生了7個孩子,其中5個兒子,兩個女兒。

謝覺哉一生從不以元老自居,對配偶子女的要求一向嚴格,家風十分嚴謹。

1971年,謝覺哉病逝後,王定國當即找到了組織,要求搬出所住的大房子,直言自己有工作,是什麽級別就住什麽房子,堅持不搞特殊化。

1978年,謝覺哉病逝7年後,王定國向時任中央組織部長胡耀邦提出了一個要求。

胡耀邦當即做出了回複。

那麽,王定國究竟提出了什麽要求?得到了什麽回複?她的身上又有哪些傳奇經曆呢?

1913年,王定國出生四川營山安懷一個貧苦家庭,自幼命運多舛,六七歲開始就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

即便如此,一家人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她親眼看著妹妹被餓死,弟弟被賣掉,父親得病身亡,最後自己也沒能逃過一劫。

十四五歲時,王定國被賣做童養媳,受盡欺辱。

一直到幾位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到來,爲王定國帶來了光明。

地下黨的同志常給她講婦女解放,講男女平等,王定國從開始聽得懵懵懂懂,到後來直接開竅。

她剪了發,放了足,改名王定國,從婆家逃了出來,最終在組織上的幫助下,以40銀元交予婆家,終于了結了這段不幸的婚姻關系,自此踏上革命的征途,做婦女工作,做地下黨交通員……

1933年,紅九軍解放營山,王定國參加紅軍,入了黨。

1934年,王定國進入巴中蘇維埃學校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巴中道委保衛局工作,又先後擔任經濟公社社長以及被服廠三連連長。

1935年,王定國奉調進入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前進劇團,不久後即作爲紅四方面軍的一名女紅軍,踏上了爬雪山過草地的漫漫長征路。

王定國後來回憶起一段經曆說:

“那時劇團的女孩子多,幾乎天天都長途行軍,又累又困,行軍時經常碰在前面同志的背包上。在隊伍暫時停止前進的片刻,站著也會睡著,一叫開步走,往往就跌倒。有時夜行軍途中,忽然命令原地休息,一坐下就睡過去,醒來一看隊伍已無影無蹤,這一下急了,拼命追趕幾個鍾頭才跟上隊伍,這時就又哭又笑。”

而就在這段艱險的長征路上,王定國同謝覺哉有過一面之緣。

在這之前,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已于四川懋功勝利會師。

一天,王定國和劇團的戰友們正爲過雪山做准備,就見紅一方面軍一位留著八字胡的老同志,拿著衣物走了過來。

這位老同志,便是謝覺哉。

原來,謝覺哉當時是有事相求,只見他舉起手中的衣服,面帶笑容地詢問:“小同志,馬上要過雪山了,可以請你幫幫忙,幫我把這兩件單衣合起來,裝上羊毛,縫成一件羊毛衣嗎?”

“沒問題,我今天就縫好,明天給你送過去。”王定國當時見狀,一手接過,脆聲聲道。

謝覺哉聞言,連忙道謝,並自報家門:“那就謝謝你了,我叫謝覺哉,就住這山坡上,是一方面軍幹部休養連的。”

等到了第二天,王定國果然已將衣服縫好,送到了謝覺哉手上。

謝覺哉接過羊毛衣,連忙道謝,直誇王定國“縫得好”。

之後,他們就各自踏上了雪山。當時的二人,誰也不曾想到,未來的某一天,他們二人會因長征途中的偶遇結成終身伴侶。

1936年10月,王定國所在的紅四方面軍才終于抵達甘肅會甯。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勝利大會師。

不過就在會師不久後,王定國和劇團同志們不幸被國民黨馬家軍馬步芳部隊俘虜。

張琴秋

一直到1937年5月,在曆經半年的囚徒生活後,王定國終于逃脫得救,並在此過程中掩護了尚未暴露身份的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師師長張琴秋。

得救後的王定國到了蘭州八路軍辦事處。

也便是在這裏,王定國和謝覺哉再次相遇,謝覺哉想起,王定國就是當年幫自己縫過羊毛衣的姑娘。

後來,王定國服從組織安排,留在辦事處,投入到營救失散戰友的工作中。

在這工作期間,王定國和謝覺哉朝夕相處,最終結成了革命伴侶。

謝覺哉向王定國說明了自己曾經有過的兩段婚姻,第一段是由于時代原因,父母包辦的舊中國農村傳統婚姻,當時謝覺哉只有15歲,妻子是長他5歲的何敦秀。

後來在20世紀50年代末,何敦秀去到北京居住。謝覺哉和王定國還曾邀她到家中做客,還給她送去了生活費。

第二段則是革命婚姻,妻子名叫郭香玉,是一名女戰士,曾經的她纏過足,帶著兒子守寡在家,後投身革命,認識了謝覺哉,結爲伉俪。

只可惜後來紅軍長征開始,纏過足的郭香玉不便行軍,只能留了下來,繼續遊擊鬥爭,後不幸壯烈犧牲。

而王定國成爲了謝覺哉的第三任,也是最後一任妻子,于謝覺哉而言,這段婚姻同樣也是革命婚姻。

1937年10月,王定國和謝覺哉在蘭州八路軍辦事處的一處簡陋的小平房內,組成了一個家。

婚後,不識字的王定國,在謝覺哉的幫助下,迅速成長。

紅軍老戰士、老一輩革命家伍修權曾在一篇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

“王定國同志當時才二十來歲,本來沒有文化,可是在謝老的直接幫助和影響下,從政治到文化水平上都得到迅速提高。她不僅在辦事處負責行政事務和生活管理,還根據謝老的指示,積極參加對外的統戰工作和營救失散紅軍戰士的工作。按照分工,她主要從事婦女界特別是與國民黨上層人士家屬進行聯系,以自己的熱情和純樸來感染她們,並通過她們去影響各自的姐妹和父兄,使其了解和贊同我們黨的政策主張,支持抗日活動。在王定國同志的積極工作下,不少婦女名流和太太小姐被她說動了心,有的還把她當作可靠的朋友和引路人。”

後來從蘭州到延安,再到北京,王定國給謝老當秘書,成爲了謝老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1953年,謝覺哉70大壽,王定國給丈夫寫下了一句話:

“謝老:自從我們在一起,不覺已近20年。互相勉勵共患難,喜今共享勝利年,花長好,月正圓。爲建設共産主義社會做貢獻。”

後來王定國生日時,謝覺哉也曾爲妻子賦詩一首:

“暑往寒來五十年,鬓華猶襯臘花鮮。幾經滄桑君猶健,俯視風雲我亦仙。後樂先憂心上事,朝耘暮飼院中天。三女五男皆似玉,紛紛舞彩在庭前。”

在兩人相濡以沫的34年間,王定國不僅脫了文盲,還跟著丈夫學寫詩詞,練書法,成了書畫社會活動家。

1971年,謝覺哉在北京病逝。

按照規定遺囑,王定國是可以繼續住原來的房子的,但是她做了一個別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她主動找到組織,退掉了車子、司機,搬出了大房子。

1978年,謝老離世7年後,一次,王定國見到了時任中央組織部長胡耀邦,提出了“好好幹一番事業”的要求。

胡耀邦當時就回複:“有一件大事正等著你做,那是將謝老生前的大批寶貴的文章、日記、資料都整理出來,這就是對黨的重大貢獻。”

此後6年,王定國全身心投入到整理謝老生前遺著的工作中,整理出版了《謝覺哉傳》《謝覺哉書信集》《謝覺哉日記》《謝覺哉詩集》等諸多文獻,“以此作爲對謝老最好的懷念”。

1984年,謝老誕辰100周年,王定國又和孩子們一起,將謝老生前省吃儉用,收集起來的2萬多冊線裝書,其中不乏各個朝代的珍貴版本,捐獻給了中央檔案館。

對此,王定國後來接受采訪表示:“讓它們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發揮作用。謝老若在天有知,定會欣慰。”

完成了這件大事,王定國又參與籌建了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一直到1994年離休。

十年後,2004年,91歲的王定國重走了長征路。

2006年,王定國入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候選人。

2017年,作爲健在的爲數不多的老紅軍,王定國老人登上了春晚,在春晚舞台度過了自己的105歲生日。

2020年,王定國在北京病逝,享年108歲,自此結束了堅定跟黨走的百年人生。

素材來源:

[1]陳慶立.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N].人民政協報,2020-08-08(006).DOI:10.28660/n.cnki.nrmzx.2020.004545.

[2]謝景星.謝覺哉夫人王定國在西路軍[J].炎黃春秋,2001,(08):18-20.

[3]軍仁.巾帼大賢——訪謝覺哉夫人王定國[J].世紀橋,2009,(02):34-39.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09.02.006.

喜歡本文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感謝大家支持!
4 阅读:88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