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犧牲6年,妻子劉志蘭改嫁丈夫生前秘書,晚年向中央提一要求

紅色先驅 2024-05-07 18:33:56

1939年太行山,朱老總夫婦作媒,成就了一樁美好姻緣。

這段姻緣的男女主角,便是當時在八路軍久負盛名的儒將左權以及有延安“三美”之一稱號的劉志蘭。

兩人成婚這一年,左權34歲,劉志蘭22歲。

婚後,兩個人過得很幸福,並生下了寶貝女兒左太北,一時羨煞旁人。

只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戰場上槍彈無眼,婚後滿打滿算相處了一年多的兩人就永別了。

1942年,左權犧牲。

消息傳到劉志蘭耳中時,她一度不能接受,緩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

1948年,左權犧牲6年後,31歲的劉志蘭改嫁,對方是左權生前秘書。

而盡管改嫁,在劉志蘭心中,左權依舊是第一位的。

劉志蘭晚年,一直在爲一件有關左權之事奔走。1982年,同樣是爲左權之事,時年65歲的劉志蘭給時任總書記胡耀邦寫了一封信,並在信中提出了一個要求。

那麽,這個要求究竟和左權有什麽關系?後來怎麽樣了?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劉志蘭出生1917年,比左權小了整整12歲。

她出生北京,同彭老總的夫人浦安修早年在北師大女附中時就是同學兼好友,而彭老總和左權則是生死戰友。

北平學生抗日救亡運動,劉志蘭便是北師大女附中的代表,因此獲朱老總稱贊,是“女同志中的佼佼者”。

與此同時,北師大期間的劉志蘭才貌雙全,不光講話口齒清晰,聲音清亮,文章也寫得快速流暢,富于激情,另外還有一手好書法,引得同學們紛紛求字帖練習。

其中,自然不乏很多異性追求,不過劉志蘭盡管性格外向,爲人熱情,但在感情這件事上,她向來認真謹慎,後來到延安之後也是如此。

而左權,早年投筆從戎,成爲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後經陳赓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由于在戰鬥和學習中的表現突出,被選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同時期與美國西點軍校並列,爲俄羅斯乃至世界的軍事家搖籃)學習。

據說這期間曾有一同樣留學蘇聯的女學生愛上左權,不過兩人並未修成正果。

回國後,左權即開始了南征北戰的軍事生涯,一直到34歲未婚,期間不少人關心左權的婚事,要爲他介紹對象,但都被左權拒絕了。

一直到1939年,劉志蘭隨中央巡視團到太行山巡視,代表中央婦委講話。

朱老總和夫人康克清看到台上的劉志蘭,當即又想到了左權。

行事果斷的朱老總夫婦當即就決定爲這兩人說媒。

這兩人,一個是上學時就爲許多異性愛慕,但從未談過戀愛,一個是自蘇聯留學回國後,十年獨身一人。

這樣自持自守的兩個人,經朱老總牽線,在太行山相識,喜結連理。

婚後,左權對這段婚姻極爲珍視,對妻子呵護有加,劉志蘭懷孕後,早期反應很大,左權更是每天傍晚抽空騎馬到八路軍總部潞城(山西長治)駐地去看她。

總部的男同志都知道參謀長出了名地“愛老婆”,而女同志們則無一不羨慕劉志蘭有個體貼的丈夫。

婚後第二年,1940年5月27日,劉志蘭成功誕下一個小女嬰。

當時左權恰巧不在,彭老總和夫人浦安修前往探望,因爲小女嬰出生在山西省長治市武鄉八路軍總部的太北區,于是彭老總給孩子起了名字,叫“左太北”,小名“北北”。

後來左權回來,對女兒的名字十分滿意,“北北”叫個不停,而後,他又將妻女接回總部,夜裏親自起身爲女兒換尿布,做得比孩子媽媽還細致。

不過就在女兒出生幾個月後,左權就不得不同妻女分別了。

因爲八路軍要籌劃發動百團大戰,而左權作爲百團大戰的指揮官,自然最是繁忙。

隨著百團大戰一階段戰鬥取得順利進展,爲防敵人接下來的猛撲和掃蕩,總部指揮婦女兒童撤離,左權即便舍不得,但也不得不安排劉志蘭帶女兒回延安。

臨行之前,左權特意尋來攝影師,爲一家三口合影留念。

隨後,劉志蘭帶著照片和女兒,告別丈夫,離開太行山,去了延安。

只不過當時她怎麽也沒有想到,這竟然就是永別。

到延安後,劉志蘭因爲還帶著小太北,被安排到保育院工作,她不禁感到苦悶,畢竟,她在離開延安前還是自由的獨身女幹部,再回來的時候卻被幾個月的小太北綁住了手腳。

爲此,她在給丈夫的信中,除了對丈夫的處境很是擔心,偶爾也難免發一發牢騷,談及自己有時候被女兒惹惱,恨不得“打她一頓”。

而左權每每不厭其煩地給妻子回信,每每以“志蘭,親愛的”開頭,向妻子詳細描述前方的戰鬥形勢,勸妻子安心,並反複說理解她的處境,特意回信:

“太北這樣活潑可愛的寶貝不要打她……想來你愛她之心和我是一樣的,或許‘打她一頓’的話是向我發牢騷的,不是事實。希望這僅是發牢騷,不是事實,那太北就幸福了。”

另外左權知道延安艱苦,有人送給他呢大衣,還有他平時舍不得穿的新軍褲,總部發給高級首長的補血藥以及從敵人處搞來的白糖,他都會托人給妻女帶回延安。

與此同時,戰鬥之余,左權還寫了大量軍事論著,並翻譯了不少蘇聯紅軍的軍事理論書籍,從而賺取了一些以法幣計的稿費,他都會隨信發出,寄回延安,期望給當時生活困苦體弱多病的妻女帶來一些幫助。

就這樣,在分別的21個月中,每每有人去延安,左權都會托人帶包裹給劉志蘭,兩個人前前後後通了有11封信。

大家都不禁爲這夫妻倆之間的真摯情感所感動,一些女同志還羨慕地對劉志蘭說:“左參謀長真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實在難得!”

小太北也在一天天地長大,劉志蘭將她照顧得很好,只等待戰事結束,一家團圓的一天。

只是這一天,她終究沒有等到。

1942年5月25日,日寇集結3萬多兵力,發起了針對八路軍總部的大掃蕩。

彭老總和左權帶領部隊在太行山與日寇精銳相遇,爲掩護八路軍總部安全轉移,兩人決定分路突圍。

結果就在總部剛突圍,數千人轉危爲安之際,左權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7歲,成爲抗日戰爭時期以身殉國的八路軍最高將領。

消息傳回延安,大家都不忍告訴劉志蘭,但紙裏終究包不住火,有關風聲還是傳到了劉志蘭耳中。

她跌跌撞撞地跑到朱老總處,親眼看到了來自彭老總前線發來的電報。

傷心欲絕的她差點當場暈倒,眼睛都快哭壞了,周圍人很想安慰她,但又不知說什麽好。

劉志蘭就這樣慢慢緩了一年,默默度過了自己一生中悲傷的時日,後來在朱老總的鼓勵下,強忍悲痛,在《解放日報》上發表了一篇紀念亡夫左權的文章,文中,她寫道:

“爲了革命我貢獻了一切,包括我的丈夫。你所留給我的最深切的是你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崇高的犧牲精神,和你全部的不可泯滅的深愛。我將學習你,繼續你的遺志奮鬥……”

後來,天性要強的劉志蘭主動離開了丈夫生前的圈子,靠自己的能力努力工作。

她將小太北拉扯大,並在左權犧牲6年後重組了家庭,改嫁給了左權生前的秘書,但再沒生兒育女,一生只有左太北一個女兒。

而除了女兒和工作,對于劉志蘭來說,余生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爲左權被奔走。

原來左權當年和劉志蘭結婚時,考慮到劉志蘭年輕,一直沒有將自己早年間在蘇聯留學時曾被誤會,蒙上一層陰影的事情告訴劉志蘭。

而劉志蘭後來讀到左權犧牲前屢次爲此事上送的申訴信,才知曉一切。

于是,劉志蘭晚年一直致力于此。

1952年6月1日,毛主席和左太北合影

實際上左權犧牲後,中央對他有很高的評價,對他的誤會早已解除了,只是缺一份書面的結論。

1982年,劉志蘭給時任總書記胡耀邦寫了一封信,提了一個要求。

那便是要一份書面結論。

對于劉志蘭的這一要求,中央有關部門最終應允,出具了正式的書面文件。

已年過花甲的劉志蘭老人當時聞訊,不禁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

198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左權傳》,陸定一作序。應劉志蘭請求,陸定一在序中寫明了左權曾被誤會,以及誤會解除的始末。

1992年,劉志蘭走完了一生。

如今,斯人已逝,而將軍和夫人的革命愛情,將永遠強烈深刻地激蕩在後人心中。

素材來源:

[1]舒雲.左權將軍犧牲之後[J].同舟共進,2008,(12):53-56.

[2]張岩松,王琴.左權與劉志蘭的婚戀故事[J].黨史縱覽,2005,(02):54-56.

[3]李霄淩.“親愛的,你是沐浴在革命風暴中最美的花”——左權與劉志蘭的愛情故事[J].湘潮,2004,(02):31-35+1.

[4]張丁.左權將軍21個月寫12封家書[J].福建黨史月刊,2018,(07):63.

喜歡本文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感謝大家支持!
0 阅读: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