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看懂九王爺胤禟給年羹堯下跪,才明白雍正帝此計有多毒

楊角風發作 2024-03-31 18:31:26

在《雍正王朝》中有這麽一段劇情,非常耐人尋味,那就是年羹堯被任命爲撫遠大將軍沒多久,老九胤禟也被雍正帝派往了軍中,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

當時跟隨老九胤禟一起去西北軍營的還有十名禦前侍衛,畢竟是皇上面前的紅人,且都是些皇親國戚,所以並未把年羹堯放在心上。可沒想,到了西北大營沒多久,年羹堯便找了個借口要砍了這十位不知天高地厚的侍衛。

由于這十位是老九胤禟帶來的,也算是自己的幫手,真要砍了他們,不僅自己性命難保,就算回到京城也沒法向皇上交代。萬般無奈之下,老九胤禟竟然跪倒在年羹堯面前,求放過。

那麽,問題就來了,年羹堯哪來的膽子,竟敢讓“九王爺”胤禟下跪?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看懂九王爺胤禟給年羹堯下跪,才明白雍正帝此計有多毒?

一、

老九胤禟給年羹堯下跪這事,從頭到尾都透露著一股邪性,要多離譜就有多離譜。

老九胤禟乃雍正帝的親兄弟,雖然爵位僅僅是個貝子,但在清朝宗室皇親制度下,也是高于公爵的,故人稱“九王爺”。像老十四胤禵被康熙帝任命爲大將軍王,出征都是帝王標准,實際上他的爵位也是個貝子,但不妨礙他自稱大將軍王。

不過,《清史稿》中的記載跟《清聖祖實錄》不同,它裏面記載的老九胤禟爵位是貝勒。所以,劇中也是采取的這種說法,比如老九胤禟急著見年羹堯的時候,就特意強調:

“軍前效力九貝勒胤禟,求見大將軍!”

但是,就像我楊角風前面提到的那樣,老九胤禟就算是個貝勒爺,那也是王爺級別。比如在他去西北之前,雍正帝下達的命令中,對其稱呼就是九王爺:

“張廷玉,擬旨,九王爺允禟,前往西北戰場!”

後來老九胤禟到了西北大營,衆軍士迎接的時候,也是稱呼其爲九王爺:

“給九王爺請安!”

而年羹堯呢,雖然職務是撫遠大將軍,但爵位按照史書記載,這時候應該是三等公。後來他取得西北大捷後,雍正帝才封了他一個一等公,還說:

“論理啊,就是封你個王爺也不過份,不過自古以來啊,異姓封王多沒有好下場啊!”

這樣一來,九王爺胤禟,給一個包衣奴才出身,頂多算公爵的年羹堯下跪,就說不過去了。

二、

要想解釋清楚九王爺胤禟這下跪一出,究竟是咋回事,我們還得雍正帝撤掉老十四胤禵的大將軍王說起。

康熙帝前腳剛蹬腿,後腳即位的雍正帝就下達了一條命令,解除老十四胤禵的軍權,並讓他火速回京奔喪。而負責執行這件事主要人物,就是年羹堯,也是他帶著三千綠營軍一路跟隨老十四胤禵回了京。

正因如此,西北大將軍的位置便空缺了出來,並在後面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補上。

畢竟西北的戰事還在繼續,這個位置必然不能長久空著,這也導致朝廷上下官員全都盯著這個位置。

第一個站出來主動請纓的是老十三胤祥,因爲他倆下棋總是和棋,被雍正帝一頓訓斥。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老十三胤祥已經摸不透雍正帝的脾氣,一方面有邬思道臨走時的警告。另一方面,他也發現雍親王府做秘密事情的人全被清除了,所以有點害怕。

等到倆人開誠布公、敞開心扉細聊之後,老十三胤祥才說出了自己的請求:

“臣一身一命惟皇上是從。臣即請纓請命,願與青海與羅布藏丹增兵車相會……”

就像我們之前有一期分析的那樣,雍正帝畢竟剛當上皇上,根基不穩,留下老十三胤祥在京城,心裏更踏實一些。另一方面,他都打算封老十三胤祥爲鐵帽子王了,若是再讓他去立功,那封賞的時候除了皇位,還能賞啥?

三、

更重要的是,讓老十三胤祥當大將軍王的後果,是雍正帝所不能承受的。

老十三胤祥立了大功,要麽賞無可賞,只能賜死,要麽就是自己被逼讓位。別忘了,當年老四胤禛舉薦老十四胤禵當大將軍王的時候,就說過這麽一句話:

“十三弟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的大汗,倒不是說他去帶兵就會反叛,而是牽了這層關系,就會影響軍心!”

所以,雍正帝思前想後,再加上李衛帶來了邬思道的建議,最終決定讓年羹堯當大將軍。

這條命令一下,朝廷上下一時間議論紛紛,頗有微詞。像老十四胤禵,就直接寫信給舊部下富甯安,讓他給年羹堯個下馬威:

“爾等皆是八旗曆經百戰之巴圖魯,馳馬禦邊揮刀殺賊皆分內事也,唯俯首聽命于一包衣奴才?”

富甯安也確實牛,年羹堯開會討論軍事,都敢站出來怼,還說年羹堯只會紙上談兵,遲早會誤事。

老九胤禟更是一肚子火,不僅慫恿大家去伯倫不歸酒樓聽小黃曲,還沖老八胤禩大吼。說他們借一個考生(劉墨林)的事,整夜羞辱你,還暗中擠兌老十四:

“楞把一個大將軍,派給了異姓奴才年羹堯……你怎麽嘔得下這口氣呢?”

就連雍正帝的女婿哈慶生,聽說了這事,也是托張廷玉送橘子,請求皇上把他從西北軍中調回京城,不想在年羹堯的手底下辦事。

四、

這時候的雍正帝,其實麻煩事一大堆,不僅這些兄弟們,很多大臣也是意見頗多。

像他先後用了諾敏和張廷璐,結果一個搞出了“山西諾敏案”,一個搞了個“科場舞弊案”。這兩個用人不當的案子,讓雍正帝臉面盡失,也影響到了他任命的其他官員。

比如重用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李衛,還一個勁袒護“酷吏”田文鏡,甚至連不尊禮法的毛頭小子劉墨林他都用,也導致了很多大臣抗議。

再加上年羹堯到西北之後,一直在養精蓄銳,遲遲不跟叛軍決戰。可是大軍的開支卻一項不能少,他這麽三天兩頭的催糧草,也讓戶部的衆官員壓力巨大,甚至引發了集體辭職。最後雍正帝實在沒辦法了,只得成立了軍機處,自己親自督促糧草供需。

而年羹堯在西北也沒閑著,一方面冷眼旁觀了富甯安大軍的覆亡,隨後又將其射殺,等于是清除了老十四胤禵的舊勢力;另一方面,又敲打了不聽從自己指揮,直接給雍正帝寫信的嶽鍾琪,等于整頓了自家陣營;再就是嚴格執行軍令,動不動就以軍法處置部下,連雍正帝的女婿哈慶生都未幸免于難。

後來年羹堯還以此敲打那十位禦前侍衛:

“哈慶生此人你們知道嗎?他是皇上身邊四格格潔明的女婿,他原來也在我的軍中。上個月,我讓他督辦軍糧,他竟敢誤了三日期限,我就請出天子令箭來,一刀斬了他,而且是先斬後奏!皇上不但沒有怪罪我,還下旨表彰。”

五、

由于富甯安也好,哈慶生也罷,都跟太後烏雅氏有關系,所以老十四胤禵和潔明格格都跑去太後烏雅氏那訴苦。

正因如此,太後烏雅氏才對年羹堯恨之入骨,轉而將怒火發泄到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頭上,並最終促成了年秋月的死。

所以當雍正帝得知此事,打算去勸勸太後時,老十三胤祥先喊住了他,並告訴他現階段朝廷上下都在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外面傳皇上心裏只有漢人,沒有滿人,眼裏只有奴才,沒有兄弟!

于是,就引出了題目的內容,雍正帝在隨後的朝堂之上大發雷霆。說自己之所以不用旗人,是因爲清軍入關才七十年,很多旗人連馬都不會騎了,能怪自己重用漢人嗎?

隨後便決定派出十名上三旗的禦前侍衛,前往西北軍中效力,曆練曆練。

同時,又提到還有人說,自己只有奴才沒有兄弟,所以,這次派九王爺胤禟跟著一起去前線,曆練曆練。

說到底,雍正帝是希望通過此舉,打破別人說他不重用滿人和兄弟的傳言,平息此起彼伏的質疑聲。同時,也給這些人一個震懾,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到時候你們就知道西北戰場的殘酷了。

當然,雍正帝此舉還有另外的意思,那就是自從富甯安軍隊全軍覆沒,以及嶽鍾琪被敲打之後,年羹堯在西北一人獨大,俨然成了“西北王”。所以,他把老九胤禟派去,也是故意制造倆人的矛盾,並通過十位禦前侍衛,監視他倆。

六、

當老九胤禟奉旨帶著十位禦前侍衛將去西北軍營的消息,傳到年羹堯耳朵時,他的內心很不是滋味。看完信後,氣憤地將紙扔在地上,後來等人都散了,自己嘀咕了一句:

“主子啊,您到底和奴才下的是哪一路棋呢?”

十名禦前侍衛前來的目的,倒是很好猜,年羹堯再傻也不會不清楚他們是來監視自己的。別忘了當年他提四川巡撫時,邬思道就建議老四胤禛派個人監視他,他也有自知之明,主動把李衛攬到了自己身邊。

事實上,十名禦前侍衛在來的路上,見一路走來如此辛苦,就已經在罵年羹堯了。

其中一個更是提到:

“到了西甯,伺候得好老子便罷了,伺候得不好,老子一天一個密折奏上去!”

見大家都在罵年羹堯,老九胤禟覺得這十名侍衛可用,于是掏出一萬兩銀票分給哥幾個,算是成了難兄難弟,達成了一致意見。

雍正帝派十名侍衛,問題不大,年羹堯想不通的是爲什麽要派老九胤禟?

因爲,年羹堯跟老九胤禟向來不熟,倆人唯一的交點還是血洗江夏鎮那次。當時年羹堯可是悄無聲息的端了江夏鎮,不僅殺光了老九胤禟的門人,連帶著將那裏的金銀財寶搜刮一空。

要知道,任伯安和劉八女積攢多年的財産,真正的主人是老九胤禟。他吃了這麽一個啞巴虧,還有氣沒處撒,怎麽可能會跟年羹堯關系好?

七、

再加上,此時的老十四胤禵恨死了年羹堯,同陣營的老九胤禟也沒少說年羹堯的壞話,此行對于他來講,也是一項巨大的考驗。

面對九王爺的到來,年羹堯的下屬(好像是師爺)一直在勸,說那十名侍衛很有背景,跟皇上關系很近。而且,九王爺胤禟不僅是皇上的親兄弟,也是康熙朝的貝子,于情于理都該去迎接。

可惜,年羹堯並未理會,直到老九胤禟進了大營之後,他才千呼萬喚始出來。更耐人尋味的是,這時候的年羹堯脫掉了大將軍的軍裝,換上了黃馬褂。見到老九胤禟之後,也僅僅行了一個拱手禮,並未稱呼“九王爺”或者“九爺”,而是直呼“九貝勒”。

至于那十名侍衛,年羹堯直接選擇無視,在老九胤禟一再提醒下,才派個副將去安排酒席,氣得穆香阿在後面直接大聲開罵:

“告訴你們年大將軍,就說老子們已經吃飽喝足了,用不著他接什麽屁風!”

甚至,給老九胤禟接風的宴席,一點都不豐盛,都比不上年羹堯後來被撤職後,當杭州將軍的一頓便飯。這頓飯也比他平常吃的烤羊排啊,小炒肉啊,白菜心啥的要寒酸的多。

說白了,年羹堯迎接九王爺胤禟的熱情勁,都比不上後來跑來送軍糧的邬思道。

而年羹堯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至少在衆人面前,他必須表現出冷漠的態度。要知道,上一次他對老八胤禩表現熱情,可是被老四胤禛罰跪了一整天。

八、

等到倆人到了後屋,左右沒人之後,老九胤禟小心翼翼的提了一句八爺,年羹堯這才下跪行禮,稱呼“九爺”!

說到底,他們倆人也是在相互試探,一方面,老九胤禟本身也是被監視的對象,若是跟年羹堯表現太熱情,難免會被猜忌。若是一封密折遞到了雍正帝手中,就算倆人沒事,也成了有事了。

另一方面,老九胤禟並未單獨跟年羹堯打過交道,他對年羹堯的印象還停留在一夜之間屠了七百江夏鎮男女老少上面。再加上年羹堯不久前又剛幹掉了富甯安,以及雍正帝的女婿,老九胤禟並摸不透其脾氣。

畢竟,老九胤禟和年羹堯分屬兩大不同陣營,明爭暗鬥這麽多年了,這裏面的隔閡哪是見一面就能消失的。

而且,就雍正帝的重視程度來看,年羹堯不僅是其心腹,還是他大舅哥。雖然平時八爺黨們沒少諷刺他是包衣奴才,但實際上人家是大權在握的大將軍,因爲年妃這層關系,還是皇親國戚呢。

反觀老九胤禟,是雍正帝最恨的一個弟弟,曆史上他也是被整的最慘的那個。在劇中,雍正帝也早就生了殺心,因爲他們去伯倫不歸酒樓聽小黃曲的事,雍正帝就痛罵:

“多行不義必自斃!”

連老十三胤祥也看出來雍正帝的殺心,一個勁勸:

“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您千萬不要和那幫人一般見識!”

九、

所以,就軍國大事來講,富甯安可以殺,哈慶生也可以殺,至于老九胤禟嘛,反正雍正帝對他沒好印象,他的死活,自然也不會放在心上。

事實上,雍正帝借刀殺人這招屢試不爽,當年他把年羹堯派到江夏鎮,就知道他會將那裏洗劫一空,以報當年的下馬之辱。後來他又把孫嘉誠派到年羹堯那,也知道這倆人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同樣,他這次把本就不對付的老九胤禟派到西北,除了督軍之外,也不排除想借年羹堯之手將其除之,至少也得敲打他一番,讓其吃點苦頭。

這一點,老九胤禟跟清楚,人爲刀俎我爲魚肉,是龍,你給我盤著,是虎,你給我臥著。到了人家的地盤,就得表現出足夠的卑微,可不能因爲一趟西北之行,卻成了自己的絕唱。

所以,他才沖年羹堯說,明人不說暗話:

“皇上和我雖是兄弟,但多少年來也存在著不少……芥蒂。”

當然,也不能太慫,畢竟那十位禦前侍衛還在面前看著呢。

實際上,老九胤禟是希望那十位侍衛,能雄起,給年羹堯制造麻煩,越麻煩越好。而那十名侍衛的想法也一樣,他們不理解皇上的親兄弟,九王爺胤禟怎麽會向一個潛邸奴才出身的年羹堯服軟。他們也希望九王爺能替自己出頭,硬剛一下年羹堯,看看他到底什麽反應。

于是老九胤禟采取蘿蔔加大棒的策略,來試探年羹堯的底線,一方面搬出八爺來警告對方。雖然你可以拿我不當回事,但我背後的八爺,你總得忌憚吧?

十、

光警告加威脅年羹堯沒用,頂多不沖自己下手,但在這裏的日子肯定不好過,還得給他點蘿蔔吃才行。

所以倆人說開了,年羹堯打個勝仗,九爺也能交代了,就體體面面回京。老九胤禟也以令尊大人過壽爲名,掏出了十萬兩銀票,買個平安。

就像剛才講的那樣,老九胤禟面上跟年羹堯交好,背地裏還是支持十名侍衛鬧事的。可是,他萬萬沒想到,年羹堯會這麽狠,當著衆人的面叫士兵去手,關鍵他們不帶半點猶豫,直接舉刀便砍。

啥意思?

證明他們之前也敢不聽過,但後果很嚴重,這也跟後來大殿之上,皇上讓士兵們卸甲,一個個都不敢動的原因所在。因爲年羹堯發的話,就是鐵令,凡是不聽的,後果很嚴重!

隨後,這幾位嘴硬的侍衛被帶到了年羹堯大帳,三說兩說,就被判了個斬立決。直到此時,這些侍衛才明白,年羹堯不玩虛的,是真敢殺人啊。

只不過,他在判十名侍衛死刑之時,特意給副將使了個眼色,讓他去找九王爺。

此時的老九胤禟還吃著飯呢,聽到消息是急忙跑過來求情,不求不行啊。這些侍衛一個個都是皇親國戚啊,比如直接跳出來跟年羹堯頂的那個,是雍正帝的外甥:

“我母親是和碩二十三公主,是康熙先帝爺的女兒,是當今皇上的妹妹!”

其他幾個基本也是這種背景,好家夥,他也管老九胤禟叫舅舅的。舅舅帶著十個外甥到西北大營,這才剛到一天,就全被砍了,怎麽向皇上交代?

當然,年羹堯也不敢真全砍了他們,可是這麽多將領看著呢,不砍,以後軍令怎麽發?

就像後來三王爺胤祉救李绂一樣,要破壞規矩,就得拿出足夠的誠意。在老九胤禟給在場的將領們一個個作揖的時候,年羹堯使了個眼色,大家才全都站出來求情。再加上老九胤禟向其下跪,這才免了十位侍衛的死罪,但活罪難逃。

這樣一來,十名侍衛不僅感激年羹堯,也得感激老九胤禟。

隨後,年羹堯又設宴請他們吃飯,席間還故意讓人送情報,說軍饷沒了,糧草沒了,其實就是試探他們,讓他們通過密折告知皇上,大軍的難處。

後面的事情就不多說了,總之連老九胤禟在內,原本三支互相制衡的力量,結果全都臣服在了年羹堯的面前。

總之,這段經曆,也成了老九胤禟一生中難以抹去的恥辱和回憶。這也是後來年羹堯被處死之後,老九胤禟高興萬分,還特意將上好的松針兒送給那大爺,讓他去伯倫不歸酒樓宣傳去。

當然,出此計策的雍正帝,心更毒,表面上看此計被年羹堯給破了。只不過,他更勝一籌,早早在軍中安插了更多的眼線,比如伊興阿將軍,終究是多算了一步。

1 阅读: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