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7月宣布野外長江鲟滅絕,9月在野外就發現一尾,哪冒出來的?

5樓的男人 2024-04-28 08:22:01

北京時間2022年7月11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名錄顯示長江特有物種白鲟已滅絕,長江鲟野外滅絕。除了宣布滅絕物種外,同時提升了7種鲟魚的保護等級。

2022年9月6日,湖北升團風縣漁政執法大隊接到熱心市民王先生求助,在團風縣長江段發現一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就是一個多月前被宣布野外滅絕的中華鲟。

這不就奇怪了嗎?剛宣布野外滅絕了,這就在長江中發現了一尾,這就有點尴尬了!來搞笑的吧!

專家們根據現場相片和視頻,確認這就是被宣布野外滅絕的中華鲟。經過測量這尾中華鲟長度是96厘米,重量爲4公斤左右。

其背部還有一個紅點,被救助上來後比較活躍,生命體征良好。7日上午,就有相關研究人員趕赴現場,在對這尾長江中華鲟進行采樣後,于當天下午放歸長江之中。

這個事情就有點太那個了!是不是太草率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是什麽標准才宣布物種滅絕,既然宣布滅絕,那麽這尾中華鲟又是從哪冒出來的?

科學家們是如何判斷一個物種已經滅絕了?

實際上,宣布一個物種滅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出現判斷失誤,可能還會傷害正在竭力保護的生物。

原因也好理解,如果出現判斷失誤,原本沒有滅絕的生物,在被宣布滅絕後,就會減少對其重視程度,反而加速這個物種的滅絕。

一般負責這項工作的就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方全稱是: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英文: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縮寫爲 IUCN)

這個組織于1948年10月在法國楓丹白露成立,總部設立在瑞士格朗,其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曆史最悠久、並且影響力最大的全球非營利性自然保護生態機構。同時其也是聯合國上,擁有永久觀察員席位的環保組織。

自然保護聯盟的宗旨,就是保護自然生態多樣性,以及保持自然生態完整。其以1963年開始編制《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而聞名,該名錄采用嚴格的標准,對全球上萬種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現狀進行評估,具有很大的權威性。

目前自然保護聯盟對待物種滅絕風險,進行了7個保護級別,分別是:滅絕(EX),野外滅絕(EW),極危(CR),瀕危(EN),易危(VU),近危(NT),無危(LC)。

實際上,判斷一個物種滅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于一些大型生物還好說,但是對于一些小型生物,特別是一些水生生物,就非常難以判斷。

在早先時候,判斷一個物種是否滅絕,所使用的方法比較簡單,那就是某個物種在數十年時間內沒有被發現,就可以宣布這個物種已經滅絕。

實際上這種方法比較粗糙,對于一些鳥類,或者是水生動物,就很難判斷。普通民衆對于一些瀕危物種,除非是辨識度非常高,一般見到也認不出來,而一些專家們,雖然認識,但是碰到的概率比較小。

爲了避免出現錯誤的預判,從2019年開始,利用兩種新的方法來評估物種是否滅絕。

第一種方法,就是對該物種在曆史上出現過的範圍內,對其在這個地方可能出現的時間和季節,進行全面調查,調查次數越多,調查範圍越廣,那麽評估的可行度就越高。

第二種方法,就是根據這個物種可能面臨的威脅程度,或者受威脅的範圍來評估該物種的滅絕概率,例如:一個物種喪失了全部的棲息地,那麽這個物種滅絕的可能性就更大。

從最新的判斷方法上來看,明顯更加科學一些,利用調查的大數據,從概率上來判斷物種是否滅絕。而野外中華鲟可能就是用這種方法,判斷其已經滅絕了。

爲何被判斷滅絕的野外中華鲟,又突然冒出來了呢?

中華鲟有著“長江魚王”的稱號,之所以又這個稱號的原因,就是中華鲟體型大,常見的個體在0.4-1.3米長,體重達到50-300公斤,發現最大的中華鲟體長達到5米,體重達到600公斤,這個體型,對于長江中其他魚類來說,無疑是個巨無霸的存在。

由于中華鲟數量稀少,也有著“水下大熊貓”之稱,其最早可以追溯到1.5億年前的中生代,與恐龍是一個時期的物種,是一個稀有的活化石,因其産地在中國東部,所以就被稱爲中華鲟。

中華鲟的滅絕,與人類的活動有很大的關系,在上世紀70年代,長江中中華鲟群體數量估計在1萬尾以上,而到上世紀80年代,由于葛洲壩截流,導致中華鲟的數量劇減到2176尾,到2000年的時候,估計其數量僅有363尾,到2010年,估計只剩下57尾。

而到2022年7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野生中華鲟滅絕,也就是過去12年時間,專家們估計就連那57尾中華鲟,也已經沒有了,野外中華鲟已經歸零了。

在這裏要注意一個概念,那就是根據《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等級,物種滅絕之後,才是野外滅絕。

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關系,物種滅絕就意味著這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了,而野外滅絕,就代表著這個物種還沒有滅絕,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人工幹預,還留有一口氣,但是也離滅絕不遠了。

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國的另外一個野外滅絕物種——華南虎,自從1994年最後一頭野外華南虎出現後,幾十年過去再未發現一頭,如今的華南虎數量大約有200頭左右,全部都在人工飼養基地中。

中華鲟的情況與華南虎類似,野外野生的中華鲟從概率上來講已經滅絕了,如今遊弋在長江中的中華鲟,都是人工繁育,然後流放進長江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鲟魚專家組中國唯一成員、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所研究員、武漢長江中華鲟保護中心發起人危起偉。

在面對采訪時候就說過:“如今自然界中的中華鲟不能自然繁殖,並不是說長江的野外沒有中華鲟。如今野外發現的中華鲟,都是人工增殖流放的,在野外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如果流放到長江的中華鲟能夠自然繁殖,那麽中華鲟就會摘掉野外滅絕的帽子。”

所以,從結果上來說,7月公布中華鲟野外滅絕,9月份在野外發現中華鲟,這兩點不沖突,因爲被發現的中華鲟屬于人工流放的,並非大自然中自然繁殖的中華鲟。

結語:

目前對于中華鲟的人工繁育非常重視,目前已經對長江鲟實現了三代繁育,從2007年開始,就連續開展增殖流放,累積流放超過30萬尾,野外中華鲟的可見度明顯提高。

並且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進行10年禁漁期,禁捕水域涵蓋了中華鲟分布區域,將減少人類對于中華鲟的幹預,爲中華鲟的棲息地提供良好的棲息條件。

期望這10年的保護,能夠讓中華鲟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讓中華鲟可以摘掉野外滅絕的帽子,也讓我們能夠看到長江魚王的風采!

0 阅读:212

5樓的男人

簡介:感受世間萬物的神奇,一同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