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意識不到人類的存在?就像人類意識不到外星文明的存在?

星空承載夢想 2024-02-29 09:13:26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深度長文,希望您能夠認真看完,感謝您的支持!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我們的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也就是太陽系誕生初期,在大約50億年前,太陽系一片混亂,太陽誕生以後吸收了周圍大量的物質,所以太陽的質量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質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0.14,從占比上來看,我們就能夠知道太陽的質量非常大,在太陽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海王星的外面還有一顆冥王星,曾經冥王星也屬于一顆行星,但是後來科學家認爲冥王星的體積和質量都太小了,于是將它踢出了行星的行列,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地球是唯一一顆誕生了生命的星球。

科學家認爲,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主要是因爲地球滿足了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這些基本條件有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豐富的水資源、強大的磁場、厚厚的大氣層等等,如果說宇宙中的其它行星也能夠滿足這些基本條件,那麽其它行星誕生生命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人類作爲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從誕生以後就開始不斷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奧秘,現在人類已經對世界有了大概的認知,而且人類現在已經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宇宙,這說明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很快,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人類的好奇心被宇宙的浩瀚所吸引,人類想要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在宇宙中是不是還存在外星生命?帶著這些疑問,人類走上了探索宇宙的道路,爲了尋找外星生命,科學家們也做了很多努力。

科學家發現了很多先進的探測器,比如說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這兩個探測器是人類目前爲止飛的最遠的探測器,不過即使是這樣,這兩個探測器還是沒有飛出太陽系,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了很多先進的天文望遠鏡,比如說韋伯望遠鏡,韋伯望遠鏡耗資超過100億美元,是目前人類最先進的望遠鏡。韋伯望遠鏡主鏡直徑達到了6.5米,是哈勃望遠鏡直徑的2.7倍,是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主鏡直徑的7.6倍,韋伯望遠鏡由18個鍍金膜的六邊形反射鏡拼接而成,和傳統的太空望遠鏡的設計風格有所區別,而且韋伯望遠鏡光學設計是一個三反射鏡消像散,利用彎曲的二級和三級鏡以遞送圖像光學像差,還有一個精細的轉向鏡,能夠提供穩定的圖像,爲了調整光學系統,韋伯太空望遠鏡還配了126個小型電機,利用韋伯望遠鏡科學家對宇宙有了更清楚的認知。

目前來說,韋伯望遠鏡已經給人類傳回了很多關于宇宙的照片,比如說創生之柱等,不過可惜的是,韋伯望遠鏡也沒有發現外星文明的痕迹,難道說外星文明不存在嗎?科學家認爲,既然地球這顆行星能夠誕生生命,那麽其它行星也一定能夠誕生生命,主要一顆行星能夠滿足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那麽這顆行星誕生生命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既然如此,爲什麽人類到現在還沒有發現外星生命呢?對此有一些科學家認爲,可能是因爲外星文明和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維度,所以我們感覺不到它們,就像螞蟻無法感知人類的存在。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一個球面爬行的螞蟻,永遠都不知道球面不是平面的,因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很多人都認爲螞蟻是二維生物。

爲此科學家也曾經做過多次實驗,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螞蟻是具備三維視覺的,如果說螞蟻是二維生物,那麽它的眼中世界就是平面的,沒有任何凸起,簡單來說就是,如果螞蟻是二維生物,那麽它不會看到前面凸起的物質,但是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螞蟻能夠看到前面凸起的物質,而且還能夠做出相應的反應,科學家將螞蟻以體型大小分爲兩組,在它們巢穴路徑上面設置了一個障礙物,然後觀察螞蟻回巢的反應,最終結果表示,兩組螞蟻無論體型大小都不會自己爬過障礙物去,而是會繞過障礙物,這個實驗能夠說明螞蟻是有深度的生物,而螞蟻的視覺和他們的體型有很大的關系,體型越大視覺能力就越強大,反之就會越差。所以說在三維世界中,不可能存在二維生物。

那麽所謂的四維空間是什麽?四維空間是一個數學概念,數學家們將三維時空看作是由x軸、y軸、z軸構成的立體空間,而在三個基本軸稱加上一個時間軸,就是四維時空。這是最簡單而基本的概念,數學家們也通過低維空間的變化來定義四維空間,比如一維空間就是一條直線,無數的直線相加形成了一個平面,也就是二維空間。無數個平面疊加起來就會變成一個立體的空間,在空間當中既存在寬度,也存在厚度,人類就生活在一個這樣的三維空間中,相信很多人對三維空間都是非常熟悉的,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由三維空間組成的,它由三個相互垂直的維度組成:長、寬、高,這種空間結構構成了我們對物理世界的基本理解。

在數學中,三維空間能夠被視爲一組三個數字的集合,每一個數字代表一個特定的坐標軸上的位置,這個簡單而強大的概念是現代科學和工程的基石,科學家認爲,在三維空間的基礎上,加上一個時間維度,就變成了四維空間,早在19世紀的時候,數學家就開始設想超過三維的空間,雖然說四維空間並不是一個能夠看見的世界,但是在理論物理學當中,它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四維空間中,時間被定義爲第四維度,這一點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愛因斯坦將時間和空間融爲一體,提出了時空的概念,這一理論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對于三維空間的我們來說,時間是一種無法觸摸,只能夠感知的東西。

時間是一種抽象的概念,用來描述事件發生的順序和持續的量度。它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它是一個無可避免的存在,不論我們喜歡與否。時間的流逝是不可逆的,它不會停止或減慢,因此我們必須善用時間,讓它成爲我們生命的有意義的組成部分。時間也是物理學的一個核心概念,它與空間一起構成了時空,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對象。相對論理論表明,時間和空間是相互依存的,它們不是獨立的實體,而是構成了一個整體。時間的流逝也受到引力的影響,這是因爲引力會彎曲時空,使時間的流逝速度在不同的引力場中産生差異。不過時間進入四維空間之後,它的本質就發生了變化,它不再是虛擬的東西,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存在,就像長寬高一樣,能夠觸摸到。

那麽到底什麽是四維空間呢?一直以來,四維空間都是讓人著迷的話題,在四維空間中,時間不再是線性的,而是能夠被看做第四個維度,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看到某個物體在不同時間點的狀態,就像我們能夠看到一個三維物體在不同角度下的形狀一樣,這種時間上的變化會給我們帶來一種不可思議的感受,因爲我們沒有經驗來處理這種變化,其次,四維空間中的幾何學和我們三維空間的幾何學是不同的,在四維空間中,有一些奇怪的幾何圖形,比如說四維超立方體和四維球體,這些圖形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一種不可思議的感受,畢竟我們的大腦無法理解它們,更重要的是,我們無法想象或者描述四維空間中的事物。

我們的大腦只能夠看到三維空間的信息,對于四維空間的一切,我們的大腦都是空白的,在數學中,四維對象通常通過投影或者切片來視化,就像我們可以通過陰影來理解三維物體的形狀一樣,通過將四維物體投影到三維空間,我們能夠間接的感受它的結構,比如說一個四維立方體,可以通過在三維空間的投影來表示,這種投影不是四維對象的完整表示,但它提供了一種理解更高維度的方式,不過目前人類所有的嘗試都面臨一個共同的限制:我們無法直接體驗或者完全理解四維空間,我們的大腦和感官都是在三維環境中進化的,因此理解和可視化的四維空間是一個不斷挑戰我們認知的過程。在四維空間中,最著名的就是超立方體。

在三維空間中,立方體由六個面、十二條邊和八個頂點組成,但是在四維空間中,一個超立方體由八個立方體面、32條邊和 十六個頂點組成,這個概念在三維空間中無法表現出來的,就像三維空間中,永遠都不可能制造出克萊因瓶,克萊因瓶並不是一個瓶子,而是一個四維超空間拓撲體,克萊因瓶是一種無法裝滿水的瓶子,克萊因瓶的結構可表述爲:一個瓶子底部有一個洞,現在延長瓶子的頸部,並且扭曲地進入瓶子內部,然後和底部的洞相連接。和我們平時用來喝水的杯子不一樣,這個物體沒有“邊”,它的表面不會終結。它和球面不同 ,一只蒼蠅可以從瓶子的內部直接飛到外部而不用穿過表面,即它沒有內外之分。正是因爲如此,克萊因瓶是永遠裝不滿水的。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克萊因瓶都是假的,你會發現我們看見的克萊因瓶必然跟自身相交,用數學的語言來說,這樣得到的克萊因瓶在三維中的實現是克萊因瓶在三維空間中的浸入。不過真實的克萊因瓶它的瓶頸是通過第四維和瓶底相接的,它並不需要穿過自身,並不會和自己相交,我們能夠看到它的定義“無定向性的平面”,在三維空間中,無論你用什麽辦法,都沒有辦制造出克萊因瓶,因爲缺少了第四個維度的存在,在四維空間中,除了克萊因瓶之外,還有很多我們無法想象的物質,對于現在科學家所認爲的四維空間,其實都是科學家的一種猜測,真實的四維空間是什麽樣子的?目前誰也不清楚,任何一個維度都有它自己的特性,就像我們看到的二維世界其實就是一個平面。

但是對于二維空間的生物來說,它們看到的二維世界,可能就不是一個平面,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根本沒有辦法想象一個沒有任何高度的世界是什麽樣子的,或許二維世界並不是我們現在所想的那樣,而四維空間也是一樣的,對于科學家來說,四維空間就是在三維空間的基礎上加了一個時間維度,但是對于真正的四維空間來說,它是不是這麽簡單呢?目前科學家還在積極的研究當中,如果說外星文明真的存在四維空間中,那麽人類永遠都不可能找到他們,畢竟不同的維度空間都是有不同定義的,每一個不同的維度空間都有各自的法則,不同的生物不可能進入其它的維度空間,因爲這是宇宙的規則。或許在其它的維度空間中,確實存在不同的生物。

但是這些生物和我們三維世界中的生物是不同的,科學家認爲,在我們三維的宇宙空間中,一定也存在其它的生命體,只不過我們還沒有發現它們而已,關于外星文明的起源,還要從費米悖論開始說起,1950年的一天,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在和同事們討論飛碟和外星人時,突然冒出一句:“他們都在哪兒呢?”這句看似簡單的問話,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按照宇宙學的理論,在宇宙誕生137億年之後,應該有大量的智慧生命存在。這些生命應該已經發展出了星際旅行的技術,可以在宇宙中自由穿梭。但是,人類至今沒有發現任何確鑿的證據證明外星生命的存在。因此,費米悖論提出了一個關于外星生命的存在性和人類爲何沒有發現它們的問題。

目前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人類的科技還不夠發達,畢竟人類現在還無法飛出太陽系,即使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那麽它們也一定生活在太陽系外,比如說銀河系的中心區域,畢竟銀河系的中心區域天體數量是非常多的,對于高級文明來說,任何一個文明的發展都是需要能源的,我們人類之所以能夠有如此之快的發展速度,就是因爲人類利用了地球上的能源,比如說煤炭、石油、天然氣、可燃冰等等,雖然這些能源非常豐富,但是這些都是比較低級的能源,對于人類來說現在已經夠用了,但是對于高級文明來說,這些根本不夠看,對于高級文明來說,它們需要更加強大的能源,比如說恒星的能源,爲此,科學家認爲,如果一個文明的等級能夠達到二級文明,那麽它就能夠制造出戴森球來。

戴森球是一種能夠將恒星包裹起來的裝置,這種裝置能夠源源不斷的吸收恒星的能源,對于高級文明來說,它們能夠制造出這樣高級裝置來,爲什麽說大量的外星文明都應該生活在銀河系的中心區域?這是因爲在銀河系的中心區域,存在大量的恒星和行星,在銀河系中,恒星的數量大約是1000億到4000億顆,而百分之80的恒星都聚集在銀河系的中心區域,這意味著在銀河系的中心區域,存在著大量的能源,對于一個高級文明來說,它們想要利用更多的能源,居住在銀河系的中心區域是最好的,所以很多科學家猜測,在銀河系的中心區域,可能存在著大量的外星文明,不過現在人類還無法確定,畢竟我們看不到外星文明的具體位置。想要找到外星生命,人類必須飛出太陽系。

這樣人類才能夠前往其它星球,這才能夠真正的確定外星文明是不是存在,科學家認爲,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畢竟宇宙中的天體數量實在是太多了,目前人類能夠觀測到的宇宙直徑達到了930億光年,這個範圍並不是宇宙的全部,或許宇宙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很多,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既然地球能夠滿足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那麽其它行星也一定能夠滿足這些 基本條件,所以科學家普遍認爲外星文明存在宇宙中,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說不定人類能夠找到外星生命,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對此,大家有什麽想說的嗎?

1 阅读:498
评论列表
  • 2024-03-25 22:38

    悖論斯坦,背叛數學由公理演繹證明特稱命題的傳統,號稱證明全稱公設公理。以光速不變假說禍害相對速度公理,禍害絕對時空,禍害能量質量引力等物理基本概念和認知方法。禍害數學,禍害物理,終身搞騙,禍害極大極深極廣。

  • 2024-03-13 16:31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等級層次足夠高了才有資格接觸外星人。

  • 2024-03-01 21:28

    三體裏面比喻的更貼切一點,在外星人眼裏,我們人類就是蟲子[哭哭][哭哭][哭哭]

  • 2024-03-01 17:08

    才知道嗎?[紅臉笑][呲牙笑]

星空承載夢想

簡介:本人愛好天文,擅長寫科學領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