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與子宮頸癌

安卉看健康 2024-04-23 01:57:27

子宮頸癌是女性的第四大常見惡性腫瘤。約占全世界診斷的所有癌症的4%。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18年,全球約有57萬名女性被診斷患有子宮頸癌,導致約31.1萬人死亡。根據形態學特征,子宮頸癌主要有三種亞型,包括鱗狀細胞癌、腺癌和腺鱗狀癌。所有這些亞型的一年淨生存率均爲85%。腺癌和鱗狀細胞癌是兩種最常見的亞型,分別占子宮頸癌的近25%和70%。

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是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幾乎占子宮頸癌病例的全部(99.7%)。超過2/3的子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是由16型和18型兩種高危HPV毒株引起的。此外,吸煙、合並感染2型單純疱疹、合並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高産次和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該病的發生風險。子宮頸癌的一些危險因素與獲得HPV感染或免疫系統對HPV感染反應不充分有關,比如過早性行爲、高危性伴侶、多個性伴侶、免疫抑制、性傳播感染史、HPV相關外陰或陰道發育不良史等等。

HPV疫苗接種和子宮頸癌篩查可用于預防這種疾病。目前已批准的HPV疫苗有兩種,包括二價疫苗和四價疫苗。前者針對HPV16和HPV18,後者針對HPV6、HPV11、HPV16和HPV18。預測表明,如果疫苗覆蓋率達到90%,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將降低83%。子宮頸癌篩查是一種二級預防方法,可以發現和治療癌前病變,有助于預防惡性腫瘤。在資源豐富的國家,早期診斷和治療癌前病變可預防高達80%的子宮頸癌。細胞學檢查是發達國家最常用的子宮頸癌篩查手段。對于篩查發現宮頸癌前病變的患者,比如宮頸上皮內瘤變,可行陰道鏡檢查以證實其發現。在資源匮乏的國家,一種可行的觀察和治療方法是醋酸和盧戈氏碘液染色肉眼觀察法。然而,盡管篩查項目的可獲得性有所增加,但其覆蓋率仍然很低。

子宮頸癌在早期通常不表現出任何症狀。性交後陰道出血、陰道異常出血以及陰道分泌物有異味,是這種癌症的症狀。當女性出現這些子宮頸癌症狀時,需要進行盆腔檢查和宮頸細胞學檢查,以及內窺鏡觀察宮頸和陰道黏膜。

目前,子宮頸癌常見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治療子宮頸癌的主要藥物順鉑的主要問題在于腫瘤耐藥性和急性不良反應,比如血小板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腎毒性和神經毒性。這可以通過將抗癌藥物局部遞送到子宮頸來克服,這相對于全身遞送有一些優勢,包括避免全身化療藥物循環,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藥物浪費,還可以減少副作用,並可以將高劑量的生物活性藥物靶向遞送到子宮頸,最終提高治療效率。 局部藥物遞送對轉移性腫瘤無效,由于它對癌細胞缺乏選擇性,這會損害快速增殖的正常細胞。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種新的安全有效的子宮頸癌治療方法。

人體攜帶有成千上萬種細菌,它們是抵抗感染的基本防禦,幫助維持宿主健康。其中,9%的微生物位于泌尿生殖道。宿主免疫系統與泌尿生殖道微生物群落之間也存在一種平衡。這種平衡的破壞可能使感染因子在該區域生長,從而導致子宮頸癌的發生和進展。益生菌對子宮頸癌的影響因此而受到關注。

益生菌

在攝入適當數量的情況下,能夠爲宿主提供多種健康益處的活性微生物被稱爲益生菌。益生菌的英文“probiotics”來自拉丁語,意爲“爲了生命”(for life)。早在益生菌被發現之前,包括奶酪、面包、葡萄酒、啤酒和開菲爾在內的發酵食品就因其營養和治療益處而被廣泛使用。

益生菌在預防或治療各種疾病方面的應用已經在一些調查中進行了研究。益生菌參與消化系統的各種過程,比如消化、代謝、上皮細胞的先天免疫、清除病原體以及通過粘附在人體腸道上實現大腦和腸道之間的溝通。益生菌和益生元共同作用,具有抗病原體、抗炎症、抗糖尿病和抗肥胖等多種有益特性。

益生菌還參與免疫過程,比如增加抗體反應和抑制單核細胞增殖。增加抗炎細胞因子(比如IL-10和IL-12)和減少促炎細胞因子(比如IL-1β和IL-6)是益生菌的抗炎活性,已被應用于多種胃腸道問題,包括腸易激綜合征、便秘、潰瘍性結腸炎和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益生菌可以幫助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和多發性硬化症。其它研究結果也表明,益生菌對血清中的高膽固醇水平、過敏、外陰陰道念珠菌病、HIV和癌症有益。

益生菌與子宮頸癌

1、選擇益生菌治療子宮頸癌的原因

益生菌是爲宿主提供健康益處的活性微生物,它可以爲腸道和宮頸腔提供健康環境,增強免疫,促進消化和抑制活性氧,爲上皮細胞提供先天免疫,清除病原體並控制一些致癌生物標志物的反應。益生菌它們還在免疫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增強抗體反應。各種研究表明,益生菌在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外陰陰道念珠菌病、艾滋病毒和癌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益生菌附著在腸上皮黏膜層,具有免疫原性。它們還可以在管腔內定植,並耐受胃酸低pH值和膽鹽水平。

近年來,益生菌在治療癌症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益生菌通過增強宿主自身免疫、改變轉運時間、抑制致癌物以及幹擾對致癌物形成至關重要的微生物,來發揮抗腫瘤作用。多項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與癌症轉移、細胞增殖、細胞死亡、抗氧化潛力和炎症反應相關的生物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益生菌也可以作爲抗癌治療藥物的輔助劑,對子宮頸癌的治療具有更好的聯合效果。

一些研究發現,在一些癌症發病機制中,受損的微生物群落啓動了癌變進程。在子宮頸癌中,陰道菌群失調會通過影響HPV的積累、消除和保留以及通過影響防禦系統活性來影響HPV感染和宿主的免疫功能。HPV感染是由于陰道菌群失調引起的,益生菌可通過粘附在生殖器黏膜上並破壞生物膜的形成,幫助維持宮頸菌群的健康環境。益生菌可通過控制上皮細胞鈣粘蛋白E-cadherin來阻止子宮頸癌的轉移。益生菌還有助于維持正常腸道菌群,並通過不加區分和特定的藥理作用支持宿主防禦反應。

益生菌抗癌的另一種機制涉及啓動吞噬細胞,直接清除早期癌細胞。使用表達病毒癌蛋白E7的乳球菌預先免疫,可提高對腺病毒的抗腫瘤活性。HPV感染者口服益生菌可幫助清除HPV感染,降低腸道促炎細胞水平,啓動抗炎細胞,這有助于抑制婦科癌症和慢性炎症。益生菌還可以改變細胞周期、調節癌症相關生物標志物信號通路和抑制病原體的定植,來降低腫瘤發生的幾率。

益生菌在婦科疾病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乳酸杆菌是陰道中最常見的有益菌,它通過産生乳酸來維持陰道的酸性pH值,因爲酸性pH在抑制病原菌在陰道中的積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根據研究結果,乳酸菌可通過産生細菌素和生物表面活性劑來阻止陰道內其它致病菌的生長和發育。常見于健康陰道菌群中的格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和卷曲乳杆菌,可以抑制人宮頸癌Caski細胞的生長,並僅僅引起病毒癌蛋白E6和E7的輕微病理改變。這兩種蛋白會與pRB和p53腫瘤拮抗劑結合,是向惡性腫瘤轉化所必需的。

因此,益生菌在預防和治療子宮頸癌中具有一定的意義。

2、益生菌與HPV感染的預防和清除

子宮頸癌主要由高危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所引起。HPV持續感染可導致宮頸上皮異常改變,可能導致非癌性或癌前病變,進而發展爲癌性生長。

陰道菌群在高危HPV感染和子宮頸癌的發生風險中發揮作用。乳酸菌的存在可以保護陰道黏膜並降低HPV感染的風險。HPV感染會改變陰道菌群組成,這些變化也與子宮頸癌進展有關。

由于腸道和陰道菌群是相關的,口服補充益生菌似乎也是一種有希望清除HPV感染的方法。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可以促進陰道上皮組織修複和清除HPV感染。其中鼠李糖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對HPV-16和HPV-18感染的HeLa細胞的細胞毒性效應最大,它們會産生乳酸、過氧化氫、細菌素、生物表面活性劑和胞外多糖。卷曲乳杆菌M247在未感染的女性中更常見,並表現出糞便和陰道定植特性,HPV感染女性口服卷曲乳杆菌可以提高HPV的清除率。在患有HPV癌前病變的女性中,每天飲用益生菌飲料(幹酪乳杆菌Shirota) 6個月,HPV清除率達到60%,而安慰劑組僅爲31%。

3、益生菌對子宮頸癌細胞的作用

詹氏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和卷曲乳杆菌是陰道菌群中常見的乳杆菌,它們的發酵上清液能夠抑制人宮頸癌Caski細胞的增殖並引起一些形態學改變。與乳杆菌上清液孵育後,S期細胞數量明顯增加,同時,G2/M期細胞減少。

E6和E7是HPV病毒編碼的8個基因中的2個,這兩個基因編碼與p53和pRB腫瘤抑制因子相關的蛋白,是惡性腫瘤轉化所必需的。乳杆菌上清液可導致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2(CDK2)、細胞周期蛋白A和HPV癌基因(E6和E7)的表達降低。此外,乳杆菌上清液處理的細胞中抑癌基因p21表達增強。

從年輕女性陰道分泌物中分離出來的植物乳杆菌,也具有益生菌特征和對HeLa子宮頸癌細胞系的抗癌活性。另一項對HeLa細胞系的研究表明,從人乳中分離的乳杆菌菌株(幹酪乳杆菌SR1、幹酪乳杆菌SR2和副幹酪乳杆菌SR4)具有顯著的益生菌活性,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抗氧化作用、耐受低pH值和高膽鹽環境。此外,研究結果表明,這些益生菌無細胞培養上清液具有抗癌活性,比如下調抑制細胞凋亡的BCL-2癌基因和上調促進細胞凋亡的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BAD。

從人陰道分離的格氏乳杆菌菌株G10和H15可抑制HeLa細胞的增殖。乳杆菌胞外多糖對癌細胞具有細胞毒性作用,可降低癌細胞的增殖。格氏乳杆菌的凍幹胞外多糖誘導的HeLa細胞凋亡是菌株特異性的,菌株G10誘導細胞凋亡的能力與Bax和Caspase3的上調有關。此外,格氏乳杆菌菌株可降低TNF-α,增加IL-10,從而對子宮頸癌具有抗炎作用。

鼠李糖乳杆菌和卷曲乳杆菌上清液處理HeLa細胞可降低CASP3基因以及MMP2和MMP9的表達,從而對轉移産生抑制作用。青春雙歧杆菌SPM1005-A對表達HPV 16型的SiHa宮頸細胞系具有抗病毒活性,並可能預防癌症發生。用這種細菌處理細胞已被證明可以降低病毒癌基因E6和E7的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

4、益生菌、活性氧與子宮頸癌

氧化應激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自由基的形成和消除之間的不平衡,導致DNA、RNA和蛋白質的損傷,它也是導致惡性轉化的遺傳變化聚集的原因。一般來說,HPV是産生炎症反應和活性氧的主要因素,活性氧的産生可導致多種大分子氧化變化積累而導致細胞衰竭。

線粒體中活性氧和活性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線粒體中大量存在過氧化物酶體和細胞色素P450,它們在代謝、細胞信號轉導和細胞周期途徑等方面的生理調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些細胞抗氧化系統,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有助于減少活性氧、炎症生物標志物和癌細胞的增殖。

因此,氧化應激是各種病理狀況的原因,例如HPV感染相關的腫瘤。HPV相關的惡性腫瘤是導致子宮頸癌的最重要原因。HPV感染與子宮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尿道癌和頭頸部癌的發生有關。子宮頸癌是由被稱爲“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非侵襲性祖細胞腫瘤持續增殖所引起的,這可以通過不同程度的細胞質異型性來衡量。子宮頸腺上皮的改變是由HPV引起的,其它輔助因素可能經常導致宮頸腺癌。

持續的病毒感染可能導致HPV誘導的癌變的遺傳和表觀遺傳改變,這可能影響許多癌蛋白和腫瘤抑制蛋白的轉錄,並促進癌症的發生。感染性癌基因E6和E7對腫瘤生長和癌症發生至關重要,它主要由于病毒E2蛋白的破壞而擴增,而E2蛋白通常會抑制腫瘤病毒的産生。HPV的E6和E7基因與一些腫瘤抑制因子和細胞生長促進因子相互作用,比如pRB和p53。同時,它們會影響多種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生理分子,調節免疫逃避、細胞凋亡耐受和細胞增殖。

持續的感染、慢性炎症反應和攜帶HPV基因的角質形成細胞的異常代謝活動,都是促進活性氧産生和氧化應激發生的因素,氧化應激反過來又促進細胞周期進展。許多HPV相關癌症,尤其是子宮頸癌和陰莖癌,在超氧化物歧化酶産生時會減少。

各種研究已經證實,益生菌可通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有效阻斷活性氧的産生。氧化應激的産生是許多治療引起的惡性腫瘤發生的關鍵階段。體外和體內研究表明,補充益生菌可以減少癌症活性化合物引起的DNA氧化損傷。多項研究發現,口服特定乳酸菌及其生化成分可降低活性氧的積累程度,同時也有助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産生。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誘導的抗氧化活性在消除活性氧、增強對催化和非催化抗氧化特性的控制以及減少脂質過氧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4-硝基喹啉- 1-氧化物(4-NQO)誘導的口腔癌中,唾液乳杆菌可能阻止DNA氧化損傷。某些乳酸菌菌株通過與NADH氧化酶/過氧化物酶結合表現出抗氧化活性,並減少活性氧的産生。

因此,益生菌可能通過其抗氧化特性,而發揮抗子宮頸癌的作用。

5、益生菌與其它子宮頸癌治療的結合

順鉑一直是晚期子宮頸癌患者最重要的化療藥物之一。據報道,在肺癌小鼠模型中,順鉑與乳酸杆菌共處理可增強順鉑的促凋亡和抗生長作用。與乳酸杆菌共處理導致IFN-γ、PRF1和GZMB的上調,從而導致順鉑具有更好的抗腫瘤反應。

一項對228例子宮頸癌IIIB期患者的研究表明,一種源自熱殺死的幹酪乳杆菌YIT9018的反應調節劑LC9018與放療聯合使用可改善預後。接受LC9018作爲輔助劑的患者比單獨接受放療的患者有更長的生存期和無複發間期。此外,這些患者表現出較輕的放射性白細胞減少。

有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療法上,通過改變和利用患者的免疫功能來達到抗腫瘤的效果。現有的科學研究正在尋找可能針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拮抗劑,比如抑制T細胞活化的“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抗原4”(CTLA-4)。腸道菌群在免疫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它會影響癌症免疫治療的效果。脆弱擬杆菌可通過誘導IL-12依賴性Th1抗體反應性恢複CTLA-4的阻斷作用。口服雙歧杆菌可使抗PD-L1抗體在腸道菌群不利的小鼠中顯示出更好的抗腫瘤活性。雙歧杆菌菌株可通過激活樹突狀細胞發揮防禦作用,從而提高細胞毒性免疫活性。T細胞激活也可以增加癌症和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數量。

使用陰道栓局部遞送順鉑和益生菌可能是治療子宮頸癌的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雖然對益生菌在子宮頸癌中的作用有很多研究,但對其與子宮頸癌其它藥物的協同作用知之甚少。然而,益生菌可能是一種可以增加其它藥物的抗腫瘤作用的潛在方法。

6、益生菌對子宮頸癌治療副作用的影響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人們進行了多項研究,以推進抗癌治療,顯著減少有害的不良反應,最終目的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放療是治療子宮頸癌的一種有效方法。然而,放療有多種副作用,給患者帶來額外負擔,比如惡心、嘔吐和腹瀉。放療引起的腹瀉是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可涉及高達80%的患者,並可能導致嚴重的並發症。這可能是由于腸道菌群和腸動力的改變。這些事件導致胃腸道的免疫功能及其分泌和吸收功能受損。

嗜酸乳杆菌LA-5與乳雙歧杆菌BB-12等益生菌可以減少接受盆腔放射治療的子宮頸癌患者出現輕度到中重度腹瀉的幾率。此外,另一項研究發現,幹酪乳杆菌DN114001益生菌飲料對接受放療和每周順鉑化療的子宮頸癌患者有益,飲用該飲料的子宮頸癌患者的腹瀉發生率並沒有降低,但對糞便黏稠度有顯著的影響。

一項臨床試驗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服用一種由8種菌株組成的複合益生菌VSL#3的患者發生放射性腹瀉更少,並且每天排便次數更少,安慰劑組患者出現3級或4級腹瀉的比例要高得多。因此,益生菌可能是減少子宮頸癌患者放療相關腹瀉的有效策略。

合生元是由益生元和益生菌組成的産品。它具有多種有益作用,包括滅活致癌物、維持腸道完整性、免疫調節和抗炎活性。研究結果顯示,補充合生元的患者糞便鈣衛蛋白水平較低,嘔吐次數和強烈程度也較低。因此,合生元補充劑也可能有助于減少子宮頸癌患者胃腸道不良反應。

抗癌藥物治療的同時口服益生菌也可促進健康的腸道菌群,減少常與抗癌治療相關的嚴重胃腸道副作用。當益生菌與化療和放療聯合使用時,可抑制腹瀉,緩解黏膜炎。2010年,一項對接受結直腸切除術的癌症患者進行的雙盲臨床試驗顯示,補充益生菌對腸道菌群具有積極影響。2016年,另一項隨機雙盲試驗得出結論,補充合生元(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結合)可降低術後腸易激綜合征的風險。2017年,一項隨機臨床試驗表明,益生菌和益生元混合使用可以顯著降低結直腸癌患者的術後感染率。目前也正在進行一些臨床試驗和隊列研究,以衡量益生菌與抗癌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獲得協同效應。

7、益生菌對子宮頸癌治療靶點的影響

雖然大多數文章都集中在益生菌對子宮頸癌細胞的直接作用或它們在減少其它治療副作用方面的作用,但來自其它癌症類型的證據表明,益生菌可能會影響這種癌症的其它藥物靶點。

據報道,miR-29a和miR-21分別是最常見的下調和上調的miRNA,它們參與浸潤性宮頸癌的進展。在子宮頸癌中還存在其它一些異常的miRNA,包括miR-10a、miR-20b、miR-106、miR-16和miR-9。 此外,癌症進展相關的子宮頸脫落細胞也存在miR-375、miR-125和miR-34a失調。

研究發現,陰道分離的乳酸乳球菌可導致TLR-4、miR-200b和miR-21的下調,它們與細胞凋亡誘導有關。此外,研究還發現益生菌大腸杆菌Nissle 1917可以恢複某些miRNA的表達水平,包括miR-143、miR-155和miR-375。

HPV感染會觸發NF-κB的激活,影響先天和適應性免疫反應。該病毒通過下調NF-κB來消除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導致持續感染狀態。然後,NF-κB在向子宮頸癌轉化的過程中又會重新激活。NF-κB導致參與增殖和轉移以及細胞永生化和VEGF依賴性血管生成的基因轉錄。

益生菌可通過抑制NF-κB通路等不同的信號通路來抑制炎症。此外,益生菌可以抑制脂多糖與CD14受體的結合,導致NF-κB整體激活降低以及促炎細胞因子的産生減少。抗炎的植物乳杆菌NK3和長雙歧杆菌NK49可抑制小鼠陰道和子宮內NF-κB的激活和TNF-α的表達。約氏乳杆菌、長雙歧杆菌、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和發酵乳杆菌也可抑制NF-κB的激活。

STAT-3在子宮頸癌和HPV誘導的子宮頸癌的進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轉錄因子STAT-3與子宮頸癌前異常向惡性進展有關。促炎細胞因子IL-6可觸發HPV癌前病變中STAT3的激活,在HPV病毒存在的情況下,刺激STAT3磷酸化可對HPV癌前病變産生影響。

一種由8種菌株組成的複合益生菌VSL#3可通過抑制IL-6/STAT-3信號通路,具有抑制結腸炎相關癌變的作用。植物乳杆菌NCU116胞外多糖可改善STAT-3與緊密連接蛋白ZO-1和occludin啓動子的結合,最終增加胃腸道幹細胞的産生並刺激STAT-3轉錄因子。

總結

子宮頸癌在全球女性所有癌症中排名第四,它主要由高危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所引起。HPV持續感染可導致宮頸上皮異常改變,可能導致非癌性或癌前病變,進而發展爲癌性生長。

由于黏膜表面高度暴露于潛在有害微生物,黏膜相關免疫反應在感染的病理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陰道菌群在陰道健康中的作用不容忽視。陰道黏膜的生物多樣性較低,其中乳酸杆菌是陰道菌群中最豐富的。乳酸杆菌可産生乳酸和短鏈脂肪酸,使陰道環境酸化,防止致病菌的定植。陰道上皮細胞會産生足夠的黏液,保護黏膜屏障,幫助維持抗炎環境。pH值升高、菌群失調和炎症會破壞陰道黏膜屏障,從而促進活性氧的産生和基因組不穩定,從而形成促腫瘤微環境。因此,維持和恢複陰道菌群的幹預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腸道菌群也會影響人體對病原體的反應,包括病毒感染。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菌株可以抑制高危HPV的生長,降低病毒載量,並通過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來促進對抗感染的效應免疫反應,包括自然殺傷細胞和T細胞,它們在對抗癌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維持健康平衡的腸道菌群可能增強對HPV的免疫反應,並可能降低子宮頸癌的風險或改善抗腫瘤反應。

益生菌,比如乳酸杆菌,具有一些獨特的功能,比如酸化陰道環境,維持陰道菌群健康和穩定,它們可以粘附在陰道上皮細胞上,預防疾病的發生。益生菌也可以通過激活自然殺傷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成熟而顯示出抗腫瘤活性,它們也可以産生抗癌代謝物,比如短鏈脂肪酸、乳酸和細菌素,調節細胞分化、阻斷癌細胞遷移和控制免疫系統。乳酸菌可産生細菌素,這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它會破壞細胞壁的合成並導致細胞死亡。此外,胞外多糖還可以通過抑制病原菌的生長來抑制癌細胞。

益生菌具有誘導細胞凋亡、抑制增殖、減輕炎症、抑制轉移等顯著的預防或治療子宮頸癌的作用。當益生菌與其它抗癌治療藥物同時使用可改善治療效果,此外,補充益生菌對子宮頸癌治療引起的胃腸道副作用具有顯著影響。總的來說,益生菌似乎是一種可以用于預防和治療子宮頸癌的潛在方法。

圖片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Gutiérrez Salmeán G, et al. Effects of prebiotics, probiotics, and synbiotics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Mexican consensus and recommendations. Front Oncol. 2024 Mar 28;14:1383258.

Ashique S, et al. It Is All about Probiotics to Control Cervical Cancer. Probiotics Antimicrob Proteins. 2023 Oct 25.

Jahanshahi M, et al.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probiotics in cervical cancer. J Ovarian Res. 2020 Jun 11;13(1):68.

1 阅读:711

安卉看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