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司馬懿:集天時地利人和于一身的“天選政變人”

文叔逗號 2024-04-24 10:21:06

基建狂魔曹睿 司馬懿狂飙的開始

司馬懿的高平陵政變發生在公元249年,此時司馬懿已經70了,而就在10年前,60歲的司馬懿雖然已經是曹丕的托孤大臣,但完全沒有認何能夠政變成功的樣子,就是這短短10年間,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今天我們就來複盤一下,司馬懿的狂飙10年。

曹魏的第三代曹睿,這個皇帝非常特別,這時可以說是魏國的全盛期,也是曹魏最後一個掌有真正實權的皇帝,但是他的性格很特殊,曹睿非常的果斷,也有政治手段,但是他又是個纨绔子弟。

曆史上的記載,曹睿有一個癖好,他有興建宮殿的狂熱。根據記載,他在位的十幾年的時間,沒有一天消停過,一直在建建建。

似乎他特別喜歡蓋房子,簡單說,在景初二年238年,司馬懿准備率軍遠征遼東,在遠征遼東之前,他當時就勸谏魏明帝曹睿,他說:

昔周公營洛邑,蕭何造未央,今宮室未備,臣之責也

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窮,外內有役,勢不並興,宜假絕內務,以救時急

意思是,如果像當年周公建洛陽,蕭何造未央宮,是因爲當時的宮殿不夠用,那現在來講已經不是這樣了,現在國家還有更多的急用,他說河以北,就黃河以北,百姓困窮,老百姓生活並不好,要不要把這些不必要的內務,就是指蓋宮殿,暫停一下,把錢省下來,我們打仗用比較好。

雖然他是曹丕的托孤大臣,是有資格這樣去勸谏皇帝的,但是曆朝曆代對皇帝講這樣的話都是很危險的。司馬懿也不例外,曹睿依然大興土木,客觀地說曹睿壓制司馬懿是成功的,他讓司馬懿爲他所用,可是又不會威脅到他的政權。

所以曹睿其實是頗有政治手腕的一個人,不過他跟他爸一樣短命,他爸曹丕40歲挂掉,他33歲,更短命。

雖然司馬懿的勸谏並沒有成功,反而讓曹睿心生嫌隙,但這件事情讓當時的朝野歸心,所以當時朝野上下都在稱贊司馬懿,說天下還沒平定,國家確實應該省一點錢,這件事情讓司馬懿博得了很好的名聲。

後來沒有多久,曹睿就死掉了,曹睿死掉之後,據說曹芳一即位,司馬懿再次建議當時的中央政府,停止興建宮殿,這一次曹魏政府倒是接受,原因是因爲司馬懿又當了第二次托孤大臣,這個在曆史上很少見,連續兩代托孤大臣都是他。

曹芳就下令把所有還未完成的宮殿全部停工,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來,當時司馬懿在整個曹魏朝廷中的地位不斷在上升,而且最重要一點是,他講話以及他的政策都能夠切中時弊,都能夠贏得朝野的支持。

所以史稱叫天下欣賴,司馬懿的威望再次上升的一階。

司馬懿天下欣賴 曹氏宗室凋零

但曹睿不是這麽簡單的一個人物,他托給司馬懿,但是他也提拔了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大將軍曹爽,曹爽就是曹真的兒子,曹真是曹操的侄子。

是非常接近的曹氏宗親,那另外我們也要知道,就是曹氏宗親在第一代漸漸凋零之後,他們的整個族內的能人漸漸在減少,曹真算是曹操後期,相對幹練的宗親。

那也就是憑借著他爸爸的威望,曹爽得到了一個很大的重用,而且還有一個點,曹睿跟曹爽從小是玩伴,跟親兄弟一樣,其實就輩分來說他們是同輩。

曹睿當然知道司馬懿這個人狼顧之相,爺爺說過的話,曹睿怎會不知道呢,但是曹睿要用他,因爲這個時候曹魏的頂梁柱就是司馬懿。

司馬懿官階已經做到了太尉,那一個大將軍曹爽怎麽來壓制司馬懿的權力呢?

這裏要來說說曹魏政權中後期,最大的一個危機就是宗族凋零,北方世家崛起。

因爲從曹丕開始重用北方的世族,司馬家其實就是當時,北方世族的代表性的家族之一,另外像什麽陳群,王淩這些人,都是來自北方的世族。

也就是說曹丕爲了讓曹魏政權,能夠在北方能夠鞏固,因爲他篡奪了漢朝的江山,所以他必須要跟曾經被曹操打壓過的世族群體,取得一定程度的妥協,可是問題是世族他擁有非常大的一個社會基礎,掌握了土地跟人口,最重要的是他們在朝廷,在中央跟地方都有聲望,所以久而久之就世族群體強大,反而讓曹氏宗親逐漸的削弱下來。

我們知道曹丕不喜歡他的兄弟,最有名的他整了曹植,七步成詩,這件事情就反映了當時曹丕的心態,他重用的世族反而刻薄對待了曹氏宗親。

這個事情到了曹睿,他很快就發現他父親這一代的問題,所以曹睿稍微長大一點的時候,就刻意的再把曹氏宗親的力量再把它拉起來,他希望曹氏宗親也能夠掌握軍政大權,不要完全把權力都交給北方這些世族。

最重要的就是曹爽,據說曹爽年輕的時候也跟司馬懿非常的要好,甚至還很崇拜司馬懿,但是因爲他的身份的關系,所以這時候他也成爲托孤大臣,再加上他又是曹氏宗親,所以這件事情就讓他在朝廷裏面的地位,一下子就洶湧膨脹了起來,可是曹爽卻有一個問題,就是他沒有立下什麽樣的一個大功。

所以他就很想要有所表現,他擔任托孤大臣沒有多久,就在他的一個部下叫作鄧揚的建議之下,在正始五年,244年,進行伐蜀。

而就在前一年,241年到243年,司馬懿在淮河南北這邊取得勝利,所以司馬懿的聲望又上來了。

曹爽就很想要在西線這邊取得一次勝利,這樣他才能夠跟司馬懿對抗,在244年的時候曹爽親自率領七萬部隊,進入到關中這一帶,想要從這邊直接一路攻到蜀漢,進行一場滅國性的戰爭。

當年司馬懿在蜀漢這邊,是采取一個保守的戰略,就是知道要攻入蜀漢沒有那麽容易,再加上蜀漢這個時候掌握軍政大權,是大將軍費祎,費祎也不是無能之輩,而且當時諸葛亮時代的一些老將,像王平,廖化這些人都還在。

也就是說蜀軍的主體老將都還在,那你曹爽根本沒有打過仗,他並沒有一個擔任統帥的經驗。

所以這一仗據說他的大軍,浩浩蕩蕩出發,蜀漢這邊很快就知道魏軍來犯,費祎從容布置,把所有重要的山口全都布置重兵。

曹爽的部隊根本就沒有辦法越過這些重要的山口,連秦嶺都翻不過去,就在這邊打了幾個月,部隊也有一些損失,一時間曹爽也是進退兩難,當時他的部下夏侯玄就勸他。

夏侯家當時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家族,他也是屬于類宗親家族,因爲他們世代跟曹家通婚。他們在整個曹魏的朝中具有特殊角色,一般會把它視爲宗親的一個範圍。夏侯玄當時就力勸曹爽:撤軍吧,不要打了,再這樣打下去沒有什麽好處,于是曹爽的部隊就開始撤軍。

這一撤不要緊,曹爽竟然沒有安排有力的後衛墊後,費祎抓住了這個機會,命令王平等人從背後發動猛烈的攻擊,這一仗,魏軍大敗。

諸葛亮爲什麽打這麽多仗從來沒有在撤退吃過虧,諸葛亮永遠都是派重將墊後,譬如說五丈原之戰最後留誰墊後,魏延。

這裏也看得出,諸葛亮的一個智謀跟曹爽智謀就落差很大,曹爽比起他爸爸曹真確實是無能之輩,不過在軍事上的失利,反而讓曹爽更加專權。

政爭白熱化:曹爽「明升暗降」削權司馬懿!

當曹爽南征蜀漢大敗回來之後,他反而就開始非常的不安,爲什麽不安呢,因爲他明顯被司馬懿給比了下去了,所以他當時用的方法就是;

逐步的拔掉司馬懿的權力,當時司馬懿的位置是太尉,一開始太尉理論上是全國武裝部隊的司令,但是實際上是經過兩漢四百多年的演變。

太尉這時候等于是一個榮譽賢,真正掌握實權的是大將軍,曹爽當時就擔任大將軍,可是他還是認爲要讓司馬懿從此之後,名不正,言不順,沒有辦法再掌握部隊,所以他就把司馬懿明升暗降。

把司馬懿從太尉升爲太傅,太傅就是文官啊,他就沒有資格再掌握軍權,司馬懿馬上就接受,司馬懿最厲害的就是這一點,他不跟你硬來。

第二件事曹爽把他的兩個弟弟,曹羲曹訓這兩個人,提拔爲當時中央禁軍的將領,

把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在禁軍中的位置把他拔除掉。

就是把司馬家掌握軍權這件事情,把他降低甚至于根本把他拔除掉,這件事情其實對司馬懿來講是非常危險,因爲等于是禁軍的指揮權完全不在他手上。

如果這個時候曹爽要是心狠手辣,發動一次武裝整肅的話,恐怕司馬家父子就不妙,不過司馬懿非常厲害,他不但接受,而且還告訴他們兒子們,我們也必須要接受這個安排,不久之後司馬懿稱病不上朝,而且還表示自己病得非常的重。

曹爽好幾次派了眼線,到司馬懿家去看望司馬懿,不過司馬懿這時候年紀也不小了,他這時候也快70歲了,在古代來講也是算是風燭殘年了。

據說司馬懿有好幾次,就在曹爽的眼線面前表演,他的仆人餵他吃粥,他的稀飯都從嘴角裏面流下來,以症狀來講有點像我們今天講的中風,他已經沒有辦法控制了,晉書寫得非常的傳神。

結果曹爽就開始放心了,覺得司馬懿已經老了,已經不複當年了,而他兩個兒子其實是靠著他的父親才有今天的地位,所以他認爲說只要司馬懿老了,司馬師,司馬昭也就沒有多大的作爲。

但其實司馬懿是故作姿態,他在找機會發動反擊,我們要知道,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是什麽,就是曹爽固然能拔了司馬父子的位置。

但是不要忘記司馬父子,已經掌握軍權幾十年了,軍中所有的將領故舊,大小的軍官,官兵們心中,那個聲望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動搖的。

曹爽帶兵打仗,吃了那麽大的敗仗,在軍中不但沒有地位,官兵可能對他都有所怨恨,曹爽根本不會打仗,所以實際上當時整個曹魏的部隊裏面,絕大部份還是願意接受司馬懿的指揮,司馬懿要等的只是一個機會。

司馬懿父子表面上被壓制,但實際上是史書稱,他們趁這段時間的時候養了三千死士,就養了私人部隊,而且這私人部隊突然間冒出來,但史書沒有詳細記載,但文叔認爲這三千私人部隊,就是他原先禁軍中的老班底,而且本身就是訓練有素,跟隨著司馬家父子南征北討,有作戰經驗的部隊。

因爲司馬懿當時他負責裝病,但是他的兩個兒子賦閑在家,沒事在幹嘛,假裝讀書,實際上都在練兵,他們這父子都是非常有才能的。

所以看上去曹氏宗親的家族訓練,跟司馬家的家族訓練有很大的落差

司馬懿在爭戰淮南戰役的時候,司馬師,司馬昭就跟著司馬懿作戰,也就是說他父親多年以來,是在刻意培養這兩個孩子,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是世族,世族本來就是受文武合一的教育。

所以他兩個小孩,在政治才能跟軍事才能上,到這個時候都已經培養到相當程度。而且司馬昭、司馬師這時候也已經四十幾歲了,曆練多年,無論政治軍事,都已經非常成熟,成竹在胸,從頭到尾司馬家父子就是不疾不徐。

對比像曹爽一家,其實他幾個弟弟說實在,雖然史書已經沒多少記載,但我認爲能力是不怎麽樣的。

高平陵之變:司馬氏的奪權列車正式開動!

在正始十年249年的時候,司馬懿的機會就來了,曆史上叫高平陵之變。

皇帝曹芳就在這一年的正月初六准備要去祭拜曹睿,當時曹睿的陵墓就是高平陵,

結果這一群姓曹的,曹芳,曹睿,曹羲,曹訓這些人竟然傾巢而出,沒有安排一個人坐鎮京師。

當時有人就勸戒著曹爽說,是不是應該要留一些人在洛陽。但曹爽完全沒有把司馬懿放在眼裏。

曹家人傾巢而出的結果就給了司馬家機會,司馬家迅雷不及掩耳,當時的司馬懿跟還挂著中護軍頭銜的司馬師,立刻就發動三千死士,直接進入到皇城之內,控制各城門,而且立刻進入武器庫裏,打開武器庫,開始分發武器裝備,史書是沒有明確記載,我認爲這時候禁軍已經完全變了。

當時有一個校尉叫嚴世,嚴世本來在樓上已經拿著弩,瞄准著大搖大擺進來的司馬懿,准備要開弓射殺他的時候,這時候旁邊竟然有另外一個也是曹爽的部下

叫作孫謙,這個人也是個禁軍的軍官,一把就拉住嚴世,跟嚴世講了一句很重要

叫:“天下事,未可知。”

就告訴嚴世說,未來的變化很難講,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要壓錯邊,司馬家可能會獲得勝利,所以嚴世就沒有動手。

司馬氏很輕松就控制了武器庫,立刻就進入到宮城之內,請當時的皇太後郭氏,郭氏就是曹睿的皇後。

他以皇太後的命令,立刻封閉洛陽所有的城門。而且禁軍馬上就接受他的指揮,從頭到尾禁軍沒有抵抗,到這時候爲止,還是不流血政變,禁軍立刻控制洛水上面所有的橋梁,對首都進行了交通管制。

到此爲止,首都革命已經完成了,接著他就命令司徒高柔代理假節行大將軍事,

高柔當時年紀已經非常大了,就是找了一個沒有什麽力量的一個老臣出來,號稱是奉了郭太後的命令,取代了曹爽,接管了曹爽所有的軍權。

而且司馬懿還立刻就任命王觀,擔任中領軍,就接替了曹羲跟曹訓的位置,就把曹羲跟曹訓的頭銜也給拔掉了,完全控制了之後,司馬懿開始派人去告訴曹爽,司馬懿當時用的理由,其實就是中國曆代所有政變用的理由,說曹爽心懷不軌,陰謀造反。

當時曹爽兄弟曆史上稱他們驚慌失措,怎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也非常的震驚,可是也不知道該怎麽辦,本來他們想立刻趕回洛陽,結果到了洛水的北岸就下不去了,所以當時曹爽也派了人去跟司馬懿談判,但是談判的結果司馬懿當時是告訴曹家兄弟。

他說罷兵息馬,交出兵權,什麽意思,就是你就完全放棄權力,罷兵息馬,交出兵權,或可保留爵位。

司馬家父子已經做到這個份上,怎麽可能還保留曹爽幾個兄弟的性命,但曹爽等人驚慌失措想了一個晚上,最後決定向司馬家投降,失去了政治權利,而且向皇帝請罪。

司馬家獲得了完全的勝利,後來曹爽兄弟隨即就回到了洛陽,立刻就被司馬懿派重兵把守,軟禁在他們自己家裏面,後來沒有多久經過一連串的審訊,當時司馬家父子也把曹爽所有重要的黨羽,全部加以逮捕,最後曹爽等人被誅滅三族。

另外還有一個皇室宗親,就是夏侯家,夏侯家當時有兩個比較重要的人物,一個是夏侯霸,一個是夏侯玄。

夏侯霸就是鼎鼎大名的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本身也是相當有武功才能,他的一個族侄就是夏侯玄,京城政變發生後,他們兩個討論到底要怎麽辦。

夏侯霸是覺得完蛋,不逃不行,不逃要被滅族了,所以夏侯霸就出逃蜀漢,但夏侯玄不想要跑。

他覺得我跟曹爽是表兄弟沒有錯,但是夏侯玄當時名滿天下,他是文人,所以他沒走,但是一樣照樣逮捕處決。夏侯家也被團滅。

至此,曹氏宗親,在朝中的所有重要的力量,完全被一舉瓦解了,從此之後司馬家控制中央政府的時代,就可以說是正式來臨。高平陵之變其實是一個重要的曆史轉折,就代表司馬家的奪權列車,到此可以算是正式開動,等待曹魏的就是倒數計時。

曹魏的宗親勢力爲什麽瓦解的這麽輕而易舉?

最後我來討論一個問題,司馬懿的政變似乎沒遭遇太大阻力,那曹魏的宗親勢力爲什麽瓦解的這麽輕而易舉呢。

我覺得這裏有一個主要的社會原因就是:皇權正在下降,而世族的力量正在上升。

曹魏當時使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官法令,九品中正制。

這是曹丕當時接受陳群的提案來確立的,九品中正制帶來的一個很大的質變,也擴充了司馬家的社會基礎。

什麽是九品中正制,簡單說就是由中央政府重要的官員,由他們的籍貫之所在,譬如說像陳群他是颍川人,那颍川地區的人才就由陳群負責舉薦,這裏面所象征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是在于說,因爲世族掌握了土地跟人口,掌握了社會基礎,那曹魏這個政權,他爲了要強化他的統治,就跟這些掌握土地跟人口的世族妥協,那交換是什麽呢,交換就是我把一部份的仕宦權力,交給了你們這些世族來進行掌握。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以及中國曆代政治得失裏面,還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個人非常贊成,他說:因爲這個時候的戶口散亂,沒有一個清楚的戶口,因爲天下已經亂了相當久了,所以朝廷就算想用人也不知道從何用起,因爲到底有多少人,人住在哪裏,朝廷也不知道,那誰比較清楚,世族比較清楚,等于是一種不得已的妥協,這我非常贊成錢穆先生的說法。

因爲把這些推薦的人才造冊,再根據他們的才能定爲所謂的上,中,下,總共九品,所以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

那結果是什麽,結果就是形成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叫作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從此之後基本上整個社會階級趨向于固化,這一點就非常重要。

那曹魏開始,世族就成爲往後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

一直要到什麽時候,要到隋朝之後,隋文帝開始重新統計天下的戶口人口,開始推動所謂的均田制,重新開始推動科舉考試,這個時間還相當的漫長。

起碼在曹魏這個時候,世族基本上就成爲整個中國社會,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司馬家就掌握了這個曆史趨勢,他就成爲了世族的一個領袖,而擁有一個廣泛的社會基礎。

世族之間彼此的通婚,彼此的提攜,提拔是漸漸的越來越緊密,所以皇帝對他們來講,反而變成一種可有可無的擺設了,逐漸的在弱化這個皇權,也就是這個皇權的弱化,來讓司馬家有一個更廣泛的掌權的基礎。

另外其實南方更嚴重,譬如說東吳的將領基本上都靠個將領的私兵在打仗,反而是諸葛亮治下的蜀漢,他對整個州郡縣的掌管的程度,反而治理的更像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蜀漢的部隊是國家化的。

在這樣的基礎之下,司馬懿當然可以更進一步,鏟除了朝中的最大政敵,把曹家給做掉了。

0 阅读:81

文叔逗號

簡介:記者、資深媒體人、主流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