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趑趄”不讀lièqiè,也不讀cìjū,正確讀音呢,有什麽含義?

文學一淺閣 2024-04-30 07:42:20

華夏漢字衆多,形近字也不少。字字成詞,詞與詞之間也有相似處,但意義不同。近日看到“趑趄複趑趄,妄夢得天下”這句詩,對“趑趄”的讀音和意思産生了疑問。它既不讀liè qiè,也不讀cì jū,到底怎麽讀,又有何意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

一、“趑趄”該怎麽讀?

正確讀音:zī jū

同音字:姿 居

部首:走

結構:左右結構

關于“趑”的 讀音,《廣韻》上爲:“取私切”,《集韻》《韻會》上爲:“千資切,音咨。”因此它該念“zī”。而“趄”的讀音,《廣韻》和《集韻》《韻會》上標注:“七余切、千余切,音疽”以及《集韻》上:“或作且、跙”看,它有兩個讀音,分別念jū和qiè。當然,在“趑趄”這裏念jū。趑趄念“zī jū”,而不是“zīqiè”,更不是趔趄liè qiè,cìqiè。

二、“趑趄”怎麽解釋

關于“趑趄”的意思,在古文中,《說文》解釋爲:“行不進也”,《廣雅》解釋爲:“難行也”。因此,“趑趄”的原意爲身體歪斜,腳步不穩,難以前進,趑趄不前也是這個意思。到了現代,趑趄主要有以下四種意思。

1.滯留;盤桓。

2.形容躊躇不定,心思多。

3.畏畏縮縮,小心翼翼;形容尴尬的樣子。

4.想前進又不敢前進。形容疑懼不決,猶豫觀望。

三、“趑趄”的字形演變

“趑趄”都屬于形聲字,都由兩部分組成。走爲形旁,甲骨文字形由兩部分組成,上面像一個人擺動手臂邁步前行的樣子,下面類似一只腳。“趑”中,次表聲同時兼有一部分意,古體字形中,上面類似8,像一支軍隊,下面有兩橫,聯合起來就是指軍隊駐紮在此。聯合走組成“趑”有表示滯留停留盤桓之意。“趄”中,且表聲,且爲俎,指砍肉的砧板,表示走路不穩就如同腳被砍傷一樣。趑趄的小篆逐步演化,簡化後就成了楷體字的“趑趄”了。

四、“瓠”字在古文獻中的運用

1.一人荷戟,萬夫趑趄

荷,拿著。戟,古代兵器。荷戟,指拿著兵器防守。趑趄,躊躇不前。“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出自魏晉張載的《劍閣銘》,意思就是:“一個人在此防守,千萬人馬都躊躇不前。”換個說話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句話總結上文,說明了劍閣這個關隘地勢的險要。

2.趦趄屢卻顧

土門

[宋]範成大

汙泥汩峻阪,狠石臥中路。

睥睨無敢前,趦趄屢卻顧。

長繩引籃輿,前挽後推去。

吏士更叫號,作氣欲飛度。

顛墜較分寸,商略營蹞步。

須臾氣亦竭,一一汗如雨。

峻阪,陡坡。趑趄,躊躇不前。本詩作者範成大,字至能,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人。南宋文學家、書法家。“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全詩采用敘事手法,描述了一個人面對艱難險阻,努力克服障礙,但最終力量逐漸消耗,不得不停下腳步的情景。詩中運用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個人的奮鬥過程,蘊含著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同時暗自表達了做任何事情也要量力而行的觀點。

五、結語

漢字文化,韻味十足,每個詞都有不同意思,趑趄和趔趄看似相似,卻大爲不同。有詩雲“趑趄複趑趄,妄夢得天下。”理想太豐滿,現實很骨感。人生路上,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總是在趑趄中慢慢前行,稍不注意,可能還有趔趄。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努力前行,趑趄、趔趄不是借口,也不是阻攔,望你我量力而行的同時,也要奮力拼搏,在人生路上漸行漸遠。

10 阅读:5860
评论列表
  • 2024-05-07 13:56

    閑得蛋疼!!!👎👎👎👎

  • 2024-05-07 13:56

    閑得蛋疼!!!👎👎👎👎

  • 2024-04-30 21:05

    一個詞啰嗦大半天,值得嗎?浪費老子時間

  • 2024-05-07 13:56

    閑得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