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道至柔而動也剛,母親往往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未來

璞因挲果 2024-05-06 11:47:53

我們知道在《易經》中,乾、坤兩卦作爲文化符號可以指代很多的意向,如:乾爲天、坤爲地;乾爲陽、坤爲陰等,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則是以乾指代男性,坤指代女性。

或許就是因此,《系辭》中一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使得曆史上許多人抓著“尊卑”的字眼狹隘的理解《易經》的道理,要求女性“順從”,甚至搞出所謂的“女德”、“女戒”,來要求女性低眉順從。這非但讓中國的女性千年來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也使得孔聖人無辜地背負了性別歧視的罪名。

于孔聖人而言,所謂“尊”只因天高且遠,而人類發展的初期,自然而然地對高遠難企及且神秘難以捉摸的事物存在著敬畏,這便是所謂的“尊”。而生養我們的大地,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大地是近且親切的,自然便因熟悉而“卑”了。

很顯然,《系辭》中的“天尊地卑”,尊卑並非地位上的對立與沖突,代表的不過是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罷了。

從《易經》的體系上來看,乾坤各司其職,周行運轉才能保證天地萬物生生不息,正如我們生活中,男性與女性相輔相成,相互扶持,社會生活的運轉一樣是少了誰都不行。

但是天地運轉男女相合,使得天與地、男與女之間自然存在著不同的特性,這便是陰陽對立又和諧統一的局面。乾卦純陽至健,坤卦則柔順而容載萬物。

厚德載物乃坤之德,大地以寬廣深厚的胸懷成載萬物、包容萬物,以高尚的情懷和奉獻的精神,滋養萬物、周全萬物。這是女性所特有的胸懷,更是君子需相仿的坤德。

因而曆史上,女性雖多處于從屬地位,卻也能決定著一個家族的長久興盛。所謂“安”字,便是家宅之中有女主便能安,女性作爲母親,作爲家族女主人的格局便決定了家族中子孫的成才與家族興盛延續的關鍵。若無孟母三千,又何來日後的亞聖;而嶽母刺字,則培養了一位民族英雄;王維父親早逝,其母辛苦培養了七個子女,堪稱教育家。

梁曉聲甚至說過:“民族和民族的較量,也萬網是母親和母親們的較量。”畢竟母親的養育將決定了孩子未來的一生,而所有孩子的未來便直接影響了我們整個民族的未來,可見母親們足以決定一個民族。

雖說代表女性的坤卦特色以柔順爲住,但孔子認爲“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坤雖柔順,不動則已,一旦行動起來也會變得剛強;雖便面甯清柔美,但內在的美德卻是幾位方正。正如女性一般,在柔順的表象下,亦有堅韌方正的內核。

漢代的才女班昭,本是出身書香名門沉靜內斂的才女,但夫君早逝使得班超年方20便寡居侍奉公婆,教育子女。在她的教導下,兩個兒子一者官至齊相,一者陳留爲官,幾個女兒也先當賢惠。

然而在班固去世後,班昭毅然繼承了父兄的遺志,曆經十多年時間,終于完成了《漢書》的編撰。漢書能流傳至今,離不開班昭的整理和傳播。

從寡居深宅大院,到成長爲一代大家,她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曆史重任,展現出令人敬佩的才情和意志。而這不正是“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的“坤德”麽?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道家對世界事物發展的總結。也足見坤道在事物發展規律中的重要性體現。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