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真的“越老越吃香”?這種中年危機你有嗎?

醫來說 2024-04-01 13:10:31

職場上,有一句流傳的口號:消失的70後、焦慮的80後、奮鬥的90後。

年近四十,許多人在職場上的中年危機越來越強烈,性價比不如年輕人、退休年齡尚早、再就業又有些困難...這時候有個聲音出現了:“還是你們醫生好,越老越吃香!”

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的確,醫生的職業經驗確實是隨著時間流逝而增加。中年醫生們才是真正醫院裏的中流砥柱們和整體核心競爭力。但這並不代表,中年醫生們沒有中年危機。

中年醫生們的危機感,主要分爲以下幾種情況:

一、沒有硬件有能力。

硬件就是職稱,內科醫生沒有一定的職稱,再有能力也很少排上門診。外科醫生沒有達到一定的職稱,基本不會具備相應的手術能力,除非遇到非常好的上級醫生,願意給你當一助,手把手教你。其實做手術就好像開車,坐在副駕駛看別人開一萬公裏,都不如自己開一回,問題誰給你開第一回?

醫院每年的指標只有那麽多,遠遠不夠已經滿足條件的醫護人員名額,那麽必然就有不少人的職稱評審之路越來越難,積怨已久,厚重難返。盡管國家一直在努力修改規則選拔最優秀的人才,但是依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經常看到有同行連續三四年,差零點幾分失之交臂,也有同學晉了副主任醫師,醫院一直不聘。

這種情況讓不少中年醫生每年爲考職稱焦慮,看各種招聘簡章,要求主治不超過35歲,副主任醫師不超過45歲,害怕自己一步遲,步步遲。

二、有硬件沒能力。

有些醫生擅長考試或者別的機緣巧合,順利晉升職稱,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帶不了組,也很尴尬。自身努力悟性是一方面,有沒有機會給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畢竟不是廚藝,可以回家練,燒煳了也沒關系。

理論強于實踐的醫生所焦慮的點就在于,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三、硬件軟件都不行。

再卷的行業也有躺平的個體,有的醫生四十多歲還是個主治,對業務不鑽研不上心,寫寫病曆換換藥又不甘心,還和剛畢業的小年輕一樣做些無關緊要的工作,四十歲的履曆,和三十歲時比,除了徒增十歲的年齡,毫無區別。

面對步入中年的職業困境,轉行還是換崗?這是個問題。辭職轉行相當于放棄了前幾年的努力。跳槽想要更上一層的崗位機會並不多,大多數人只能在原來的崗位中慢慢熬著。

隨著醫學行業的改革和經濟平穩發展,新醫院、新崗位增加的速度減緩,使得現實的醫學行業並非“越老越吃香”的理想世界,而是一個需要不斷適應和應對挑戰的領域。

歸根結底,當你步入 35 歲的時候,唯一可以改變現狀的,就是不斷地看書學習做科研。應該提前選好適合自己職業發展的平台,持續努力,消滅危機。

0 阅读:61
评论列表
  • 2024-04-10 09:37

    醫生普遍越老越不想看病,值不值錢我不知道,一門心思只想早退休才是真的。

    奮鬥 回覆:
    對頭

醫來說

簡介:致力于大健康産業,爲用戶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