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大王”倪潤峰:昔日國民品牌傲視群雄,後與美合作反虧40億

小彭的燦爛 2024-05-07 19:01:20

文|小彭的燦爛筆記

編輯|小彭的燦爛筆記

【前言】

電視機在現如今已經成爲了家庭生活當中必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雖然在現在智能化的發展下,手機、平板等各種電子産品有著比電視更多的功能,但是電視在現今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電視機也一直都被認爲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在國際上還有世界電視日,到現在,從最初誕生之日開始,電視機的發展已經曆經了百年的時間。

在這百年當中,我國電視機技術的發展也在不斷發展,致力于給人們帶來更加美好的觀看體驗,增加人們的家庭幸福度。

而在我國是生産電視的家電企業當中,提起長虹很多人估計都會有“我就用過”的感慨,作爲曾經的國民品牌,這一企業的産品在當時可以說在各個家庭當中都有普及。

其創始人倪潤峰也曾一度被人們譽爲是“彩電大王”,但是在現在一衆家庭當中,其實很少再見到長虹家電了。

而這一國民品牌隕落的背後,不得不談的就是美國的那次合作,在其2004年的財報年報當中,這一企業的虧損達到了36.81億元。

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創下了中國證券市場成立以來的年度虧損之最,而在這在之後,長虹的發展速度就緩慢了下來,並逐漸沒落。

那這到底是怎麽回事?與美國的合作究竟爲什麽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呢?

【長虹彩電的輝煌】

在20世紀90年代,長虹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電視機生産商,在國內率先實現市場化的一個企業。

特別是在1998年的時候,這一企業的銷售額在當時占到了四川省GDP的15%,在這樣的人口大省,可想而知這樣的成績有多麽耀眼。

其業績輝煌到什麽程度呢,就是在國內的銷售量當中,每賣出3台彩電的,其中必定有一台是長虹。

1958年的時候,我國開始研制電視機的旅程,經曆了技術人員兩個多月的努力和試驗之後,這一年3月份的時候,我國成功掌握這一技術。

但是當時並沒有辦法做到立即量産,也因此很難滿足市場上的需求,後來同年的發展當中,長虹的前身也就是國營780廠作爲我國“一五”期間的重點工程之一開始動工。

一開始作爲軍工企業發展,後來在1972年的時候的,這裏的第一台黑白電視機研制成功,這一企業的轉型之路自此開始。

在最初的時候,這一企業也只是一家功能定位比較單一的企業,1986年長虹彩電工程正式開啓,這一企業的發展也開始轟轟烈烈的揚帆起航。

在我國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之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過渡期,國家在這個時候對彩電行業下達了一個調整政策。

因此主動購買電視機的人在這一時間段開始大量減少,當時國內所有的彩電企業幾乎都面臨著貨物堆積的窘迫現狀。

而在這個時候,長虹率先打破了僵局,這一企業率先開始爲消費者利益讓步的,同時針對當時的情況,成立了特別銷售團隊。

這一舉措的改變和實行正在當時的國慶前後的,命運的轉折點在這個時候也悄然落下,爲長虹的發展留下了異常閃亮的一筆。

在國慶節的黃金銷售期間,長虹的銷量依據上升,這場價格戰因爲長虹“身先士卒”的精神,直接推動了我國國産的彩電走向了市場經濟。

【與美合作卻造成虧損40億】

在1992年的時候,長虹彩電的銷售成功突破了100萬台,創下了曆史記錄,第二年其又憑借著自研的先進技術成功建立大屏幕的彩電生産下並開始投産。

長虹贏下第一場價格戰,並自此一舉成爲了我國當時彩電領域的一個龍頭企業,第二次靠著價格戰打贏了當時進口的“洋品牌”。

用低于索尼等國外品牌18%的價格成功讓國內彩電的市場份額華麗翻身,之後銷量也一直在平穩上升。

接著還采用了“家電下鄉”,先用後付的概念,進一步推進了長虹這一彩電品牌的銷量,但是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長虹成在價格戰,最終走向下坡路也是從價格開始的。

當時贏下兩場價格戰之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讓世界看到了這一彩電企業的實力,但是一家獨大的現象最終也會引來其它競爭對手的“反擊”。

長虹想要壟斷國內彩電行業,但是在第三次價格戰發動之後,不僅沒有取得預想當中的成功,反而促進了其它彩電企業結成了同盟,迎來了這三家的共同“反抗”。

在這個時候,長虹爲了能夠打破所面臨的窘境,開始轉向出口發展,在多次考察之後,決定進到美國市場當中發展。

而當時選擇合作的企業是美國的一個華人公司——APEX,這一公司的主業就是把中國的DVD銷售到美國市場當中。

在2001年的時候,這一企業的DVD成功進入到了沃爾瑪,然後在第二年的時候,發展成爲了美國第一大DVD供應商,超過當時的巨頭索尼。

《時代周刊》甚至還報道了這一企業人,認爲其創始人季龍粉是當時具有全球影響力的15個商人之一。

因爲這一企業銷售的中國商品占據了非常大的低價優勢,售價只有別的品牌的一半,但是當時這一企業的名聲並不是很好。

一些跟APEX合作過的企業都說,他在取得對方的信任之後,會突然開始耍賴拒付,拖欠的企業的錢,有很多家。

但是長虹還是選擇了跟這一企業合作,其中具體什麽原因外人無法深知,就這樣在2002年的時候,APEX成爲了全美彩電的第五大供應商。

也是在這一年的時候,長虹和APEX的業務都達到了最高峰,但是只有賒賬沒有回款,之後兩年的發展,這一企業都均未收到APEX的回款。

賬務顯示,在2003年的時候應收賬款的余額是5.3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4.51億元,最終在2004年的時候,長虹所發布的年報當中,確認虧損金額達到了36.81億元。

從1998年到2003年之間,長虹的淨利潤爲28.35億元,但是在與APEX的合作當中,全部損失完,這幾乎是當時3萬多職工9年多的收入總和。

【十字路口的選擇】

而當時長虹的一把手倪潤峰宣布退休,趙勇接任成爲了長虹新的領導人,他在上台之後,選擇壓寶在等離子電視上,解決當前長虹所面臨的危機。

其實但是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大屏的等離子,一個是小屏的液晶電視,我們都知道最後占據市場的是液晶電視,但是當時沒有人知道究竟哪條路才是對的。

趙勇選擇了等離子,並在2006年的時候,投資了20億美元,收購了韓國的一家等離子公司,之後又加注資金,成立了一個專門生産等離子面板的公司。

但是等離子電視成本很高,隨之價格自然又高,最初缺點在小屏幕的液晶電視,在技術的發展和支持下,也迎來了大屏的時代。

這種電視在進入到彩電市場之後,就成功贏得了消費者的歡心,占據了市場主要地位,而等離子電視就這樣悄無聲息失去了競爭力。

最終在2014年,這一企業迎來了第二次的巨額虧損,淨利潤的虧損額達到了19.80億元,也是在這兩次重創之下,長虹徹底失去了競爭優勢。

在最輝煌的時候,長虹的市值達到了580億,而在其經曆了兩次虧損之後,市值一下子降到了143億。

當然後來長虹也多次掙紮自救過,接連進入到投資運輸、房地産以及手機通訊等行業領域當中,但是都沒有取得卓越的成效。

後來時代更新發展,快速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各路企業如小米開始崛起,長虹再無推出過市場爆品,而在現在智能化的時代下,這一企業的競爭優勢已經泯然衆人。

曾經的“彩電大王”,曾經可以名震中外的國民品牌企業,在現如今再談起的時候,迎來的更多也是衆人的唏噓。

但是其曾經創造的輝煌的成就是沒有人可以否定的,當提起曾經的高質量彩電的時候,有些人依舊會說起長虹。

一路走過來,只能說技術領先、創新加身,或許才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屹立的保障,但是人生無常,長虹現在也在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在其它的領域當中再創輝煌也說不定。

往期精彩鏈接

參考資料:

《國資報告》雜志中在2020年3月7日關于《長虹:一部濃縮的國企改革發展史》的報道

0 阅读:1

小彭的燦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