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的怪陶器,專家都不知道怎麽用,甚至連名字都沒法確定!

船長卡戎 2024-05-11 10:32:32

在遙遠的五千年前,大汶口人生活在泰安以東的土地上。不知道什麽原因,他們決定向周邊地區發展。其中有一支勇敢的人群,毅然決定離開他們熟悉的土地。最終,他們來到了一個肥沃而平坦的地方,那就是現在的尉遲寺所在地。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們的家園逐漸成型,並且變得越來越繁榮。

時間來到上世紀1989年,安徽蒙城的尉遲寺發現有重要器物。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得知這個消息後,決定前往發掘。至今,已經進行了兩個階段的13次發掘。現在認爲,尉遲寺遺址是一個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遺存,東西長約37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約爲10萬平方米。這個遺址的發現填補了大汶口文化聚落研究的空白,並確立了大汶口文化的一個新的地方類型:尉遲寺類型。

大汶口文化在山東泰安附近,離安徽蒙城的尉遲寺遠隔千裏,那麽專家是如何確定這兩個是一體的呢?

原來在尉遲寺,專家發現了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大口尊。大口尊這種陶器最初是被用來釀酒的。因爲酒在那個時候是非常珍貴,所以經常被用于獻祭給神。久而久之,大口尊就成爲一種重要的禮器,頻繁出現在墓葬和祭祀遺址中。

專家們對這些陶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比較,試圖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他們把發現的大口尊殘片和當地的泥土取樣,並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進行了測試。得出結論是,這種器物是當地取土、當地燒制而成。這說明尉遲寺人群已經定居一段時間。在這裏大口尊還有新的用途,人們把它作爲一種埋葬兒童的棺材使用。

在發掘過程中,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些非常奇特的陶器。這些陶器的設計和功能令人費解,就是到現在,專家們仍然沒有就它們的用途達成一致。

這是一件非常特別的動物造型陶器。發現的時候,碎成20幾片。修複後,經過仔細測量,大家發現這個奇特的器具通高約60厘米,個頭不小。它底部是圓柱形的,直徑大約有14厘米,而上部則是一個倒立的漏鬥形狀。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陶器的頂點上,還站立著一只小動物。

至于那個神秘的小動物,專家們爭論不休,有的說它像鳥,有的說它像雞。最後,考慮到“鳥”比“雞”好聽多了,大夥兒決定把它叫做“鳥形神器”。不過,這應該不是什麽實用的工具,那只站在頂部的鳥也顯得太神秘了。別說在南方一帶沒有類似的發現,就是在全國範圍內,也沒發現第二件。最後專家們認定這很可能是一件祭祀用的器具,是我國迄今爲止發現的最爲完整的圖騰標志。具體怎麽用,還暫時不知道。

在這之後,考古學家們又發現了一件神秘的陶器,更讓人摸不著頭腦。這件寶貝是在2003年11月出土于房基中,總共發現了7件一模一樣的東西。這個怪家夥通高42厘米,口徑有12厘米,足長則達到了18厘米。它的肚子像一個圓球,中間有三個手指粗的镂孔。神奇的地方是竟然附加了七個錐形的長足!雖然這些“足”長度差不多,但因爲要放在圓形的底座上,接觸面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就像個活生生的“八爪魚”。

自從這件“八爪魚”陶器出土以來,大家都沒搞清楚它是用來幹嘛的,甚至連怎麽擺放都成了謎。如果把它口朝下放,倒是可以放平,但是這樣就沒辦法在裏面裝東西了。而要是口朝上擺,那七根比手指還粗的“足”又不在一個平面上,根本放不穩。

有些人認爲這是一顆模仿的人頭,因爲古代有獵取敵對部族族人的人頭作爲戰利品的習俗。他們認爲那七根陶棍是人的頭發。但是這個提議很快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罐身上並沒有镂刻人的五官,說它是人頭太牽強了。還有人認爲這個物品是模仿外星人的頭盔,那七根陶棍就是伸向高空的天線!這個好像也說服不了大家。至今沒有定論,連叫什麽都不知道,只好起名“七足镂孔器”。

各位朋友,要不我們評論區討論下,這些是什麽?

0 阅读:29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