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淨化】破除偏見和苛刻,清除靈魂中的障礙和蔽惑是最偉大、最主要的淨化

書畫藝術之窗 2024-04-18 09:54:43

而柏拉圖“區分”思想的萌芽便産生于對“淨化”的探討中,因爲既然淨化是獲得真理性的認識,而認識的深化便要求對各種事物不斷進行區分,這既包括對同一層面不同事物的區分,又包括對同一事物不同層面的區分。

在《斐多篇》中,柏拉圖認爲假的快樂是欲望的滿足,假的勇敢是名聲的囚徒,假的自制則是怕失去了更多的安靜和快樂故本質上是一種放縱。這些只是與欲望以及享樂、恐懼、虛榮等情感進行的某種交換而非真正的美德。“實際上,使勇敢、自制、誠實,總之一句話,使真正的善得以可能的是智慧,建立在相對的情感價值之上的道德體系只是一種錯覺,是一種粗俗的觀念,找不到任何健全的,真實的內容。”只有在真實的指引下區分出假的快樂、勇敢和自制,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快樂、勇敢和自制,“真實是清除了這種虛假而得到的淨化。”

在後來的《智者篇》中,柏拉圖對這種區分式淨化作了更爲詳細的表述。首先“區分”分爲將相似的東西區分開和將好的和壞的東西分開,而後者便可以被稱爲淨化,因爲只有先將之區分開來,才能進一步作出正確的取舍,區分的過程就是淨化的過程。這種淨化一種與身體有關(身體的淨化對象又分兩種,疾病與畸形),一種與靈魂有關。靈魂中有兩種邪惡,一種是靈魂的混亂失調所産生的邪惡,如膽怯、放縱、不義,這種需要懲罰。一種是靈魂無知所産生的畸形(此處是沒有健康充分地伸展成長之意),而無知中最主要的部分又是明明不知道卻以爲自己已經知道。

消除這種愚蠢的教育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訓誡,這種方式效果不大,一種便是蘇格拉底式的辯證法,也即通過不斷的盤問和駁斥無知卻自負者,破除他們心中的巨大偏見和苛刻,就像清除掉靈魂中的障礙和蔽惑,從而使他們有可能獲得真理性的認識,因而這是“最偉大、最主要的淨化”。在這裏,柏拉圖賦予蘇格拉底式的辯證法以全新的意義,那就是其不止是一種理智的助産術,而且能夠對靈魂起到淨化作用,這也再次體現了淨化與求真二者的統一,而好與壞的區分本質上也便成了正確認識與錯誤認識的區分。

注:本文根據大愚觀點整理

本文爲《東西方美學參證》系列文章之十

「二十四品新解」勁健之神化,天之所化爲天文,人之所化爲人文

【藝術與自然】藝術的起源及其與“模仿自然”的關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