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蟳埔:蚵殼厝,由“蚝宅”變身“豪宅”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2024-03-04 19:15:41

泉州蟳埔的簪花圍現在是非遺了,滿街都是來此簪花的美女。但如果走進蟳埔深處,當地居民的住宅,一種叫做蚵殼厝的房子,也是非常有特點的。

蚵殼厝,就是當地居民利用海蛎殼建造的房子。“蚵”在閩南話中是海蛎的意思,“殼”則是貝殼,“厝”在閩南語中特指住所或房屋。

蚵殼厝不僅是一種特色建築,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據傳,蟳埔蚵殼厝始建于元末明初,而蚵殼厝的蚵殼並非泉州原産,而是産自于非洲東海岸。早在宋元時期,蟳埔作爲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重要港口,商船貿易到達非洲海岸。返航時海邊的蚵殼作爲壓艙石被帶回蟳埔。元末明初,泉州經常受到倭寇的侵擾,居民因無力重建新房就把海邊的蚵殼嵌飾在牆的外側,這就是早期的蚵殼厝。

每一地的風土人情都與當地自然環境相關,曆經歲月留下的,是經得起時間和自然“風浪”考驗的。看著有縫隙的蚵殼的牆體,比我們想象的要堅固。

看到一處廢棄的蚵殼厝,得以一觀蚵殼牆體的構造。先用碎石、泥沙砌好40厘米厚的牆體,再砌上一層蛎殼。

閩南喜歡以紅磚建大厝,蟳埔依然保留使用紅磚的習慣,在紅磚間大面積使用灰白色的蚵殼,強烈的顔色對比構成一幅幅極富美感的圖案。

蚝殼不平整本來不利于建築,但它緊緊相扣的兩片中間是中空的,起到保溫、防噪中空中空材料的作用,使房屋隔熱保暖,冬暖夏涼。

蟳埔村因地制宜的蚵殼厝,如今爲蟳埔吸引來全國各地美女來打卡,它由牡蛎殼打造的“小蚝宅”轉身爲名副其實的“小豪宅”。

蟳埔村本來是一個小漁村,古代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重要港口之一。

如今,因爲蟳埔村女子的特殊服飾——簪花圍,這裏已經成了最吸引女孩子的地方。

除了頭上簪花,注意一下這裏的建築,仔細看,後面建築的牆是牡蛎殼裝飾的。

蟳埔村女子日常也是簪花的。她們的裝束,頭戴“簪花圍”、身穿大裾衫、闊腳褲,簪花圍已經是非遺項目。

蟳埔村的民居是這種——蚵殼厝,用海蛎殼裝飾的。不遠就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在旅遊業興旺的今天,哪一處是真正的“豪宅”呢?

閩南建築多用紅色,這裏也是,只是在紅色間加入了大面積的灰白色,有了強烈的顔色對比。

能把海蛎子殼如此平整地砌好,絕對技術。

從一處斷壁殘垣得以得見貝殼牆的結構。

在村裏利用蚵殼厝拍攝寫真的很多。

每一處蚵殼厝都能看到美女。

這種海蛎子殼作爲建築材料,當時也許是因陋就簡,但“無心插柳”,一方面利用了海蛎子殼的中空,成了隔涼隔熱的中空材料,又成立吸引遊客的“背景牆“。

原來的“蚝宅”,現在能吸引來這麽多遊客,是不是變身“豪宅”了!

0 阅读:54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簡介:慵懶的理想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