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關鍵人物,史書卻未記載其名,李世民到底在隱藏什麽?

曆來有些現實 2024-05-07 21:57:57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曆史上十分有名的一次流血宮廷政變,也是一場成功的政變,發動者李世民因此登上皇帝寶座,開創了貞觀之治。

這裏面有個怪事,作爲政變的策劃和參與者,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均在史冊留名,廣爲人知。

有一個關鍵人物,此人是當時看守玄武門的軍官,是他將李世民的手下放了進去,在裏面設下埋伏。

政變不是大軍交戰,講究的是突然性,需要悄悄進行,神不知鬼不覺。一旦有個風吹草動,被李建成兄弟倆知道了,人家就有了准備,就不去玄武門挨收拾了。甚至,他們會直接帶兵掩殺過來,雙方進行大規模火拼。

李淵要聽到喊殺聲,也會出來幹預,人家才是合法皇帝。

那樣的話,李世民就會功虧一篑,政變就會宣告流産。換句話說,只要守衛玄武門的軍官不配合,李世民就必須動武,那樣消息走漏,失去突然性,政變很難取得成功。

但是這樣一個爲政變做出突出貢獻的關鍵人物,無論是《舊唐書》、《新唐書》,還是《資治通鑒》都對他的事迹只字不提,甚至連他的名字都沒有寫。

因爲《新唐書》和《資治通鑒》是參考《舊唐書》的,而《舊唐書》的編寫者要考慮李世民的態度。也就是說,是李世民不敢讓此人的名字出現,怕泄露天機。

那麽,此人到底是誰?李世民爲何不願意此人的名字出現,他在試圖掩蓋什麽?

既然史書上都沒有寫,我們又是如何知道此人的?

此人名叫常何,出生于588年,去世于653年,享年65歲。

常何是汴州浚儀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祖籍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溫縣),跟司馬懿是老鄉。

常何並非無名小輩,他的父親是隋朝朝散大夫常緒,也算是官二代,根黃苗正。不必像寒門子弟那樣寒窗苦讀,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不過,常何命運似乎不是那麽好,他長大之後,隋朝開始動蕩。楊廣不顧老百姓死活,對外不停打仗,對內大搞基建,逼得老百姓起來造反。

常何一看官做不成了,幹脆參加起義得了,他也不是平庸之輩,也想轟轟烈烈幹一番。父親不答應,說你老爹我端的是大隋的飯碗,和楊廣在一條船上,你可不能胳膊向外拐啊。

常何說,我們不能只說立場,不說是非,這樣腐敗的政權必須推翻。于是,他不顧父親勸阻,騎著一匹駿馬,帶著一杆長矛,直奔瓦崗寨而去。

古代作戰沒有那麽複雜,不需要戰略戰術。那時候當將軍,不需要上軍校,有力氣就行。然後呢,在戰鬥中慢慢摸索。比如劉邦的手下有殺豬的,有宰羊,到後來都成爲赫赫有名的戰將。

常何在起義軍將領李密的手下很快成長,數次領軍打敗了隋朝政府軍的進攻。

李密是個很有才華的將領,但是心胸狹窄,格局不大。他殺死了上司翟讓,瓦崗寨因此分崩離析,戰鬥力迅速下降。

常何一看瓦崗寨不行了,就勸告李密說,咱們跟李淵幹吧。李密也明白,自己不是當領導的料,就投靠了李淵。很自然,常何也跟了過來,成爲李淵的手下。

可待了一段時間後,李密還是覺得當老大好,曾經滄海難爲水啊,想離開李淵,自己重新單幹。在得知李密的想法後,常何進行勸阻,奈何對方不聽,沒辦法,只得跟李密叛逃。

後來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常何成爲俘虜。王世充沒有殺他,繼續讓他帶兵。常何待了一段之後,分析了一下,覺得天下這麽多公司,還是李淵的公司有前途。于是他産生了一個想法,重回李淵的陣營。

走的時候,他還策反王世充左右,帶著一支隊伍過去。李淵並沒有因爲之前的叛逃而爲難常何,反而對他更加重用,讓他當了車騎將軍。常何從此走上正軌,再也不迷路了。

有人肯定會說,常何這樣做,跟民國時期的倒戈將軍石友三、孫殿英和馮玉祥沒什麽區別啊?這家夥一定不靠譜。

其實不然,在當時,起義軍隊伍很多,走錯路或跟錯人是很正常的現象。

發覺老大不靠譜,我就跳槽,在隋末將領中屢見不鮮。唐朝開國大將秦叔寶也是如此,他最初屬于政府軍,是隋將來護兒的手下。起義之後,他先跟李密,再跟王世充,後來跟了李世民。他多次跳槽,不是變色龍,而是道不同不相爲謀。或者像古人常說的,“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遇到李世民之後,他們忠心耿耿,再也沒有背叛。

原因很簡單,李淵父子善于籠絡人心,知道尊重將領。

歸順大唐後,常何能力得到發揮,在唐初統一戰爭大顯身手,立了不少戰功。當時他除了跟隨秦王李世民,也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幹過,但最後還是跟定了李世民。

最初,常何一直在外征戰。唐朝建立之後的武德七年,常何被調入京城,擔任了中郎將,負責玄武門守衛 。注意,這個職務很關鍵,時間點也很微妙。這時候,恰好是玄武門之變發生的頭兩年。

李世民不是太子,但是能力出衆,對大哥李建成不服。因此,他要挑戰太子,向皇位發起沖擊。

當時李淵還是皇帝,李世民沒有那份耐心等老爸死去,他要先發制人,發動政變。既然是政變,必須是要流血的,也必須是小範圍的。

正像前面所說,李建成也是一位出色的將領,不能硬剛。那樣的話,就不是政變,就是沖突和戰爭,大唐肯定會天下大亂。所以,只能采取不體面的做法,騙李建成到玄武門去,在那裏將他解決。

而守護玄武門的常何,就成爲關鍵人物,李世民必須要將他爭取過來。

常何原本心裏只認皇帝李淵,只服從皇上的差遣,對李世民缺乏歸屬感。常何跟長孫無忌、尉遲恭不同,後者一直跟李世民作戰。而常何在武德二年的時候,才跟李世民征戰。但是他還不是直接跟著李世民,而是在其心腹劉弘基指揮下作戰。

武德三年的時候,常何才跟著李世民東征洛陽。到了武德五年,常和又被調到了李建成那裏,參加討伐劉黑闼的戰鬥。

李世民要發動政變,就必須要爭取常何。但李世民要下點功夫,不是簡單地下一個命令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武德七年,李世民給了常何一把金刀,黃金卅挺。如果是死黨,就不必用金錢收買,可見常何跟李世民的關系不是那麽鐵,要用金錢開道,收買和試探常何。

你要收了,就說明願意日後給我辦事。常何果然沒有猶豫,就將禮物收下。

他不是貪財,而是對李世民表達一種態度,我願意跟你幹。李世民大喜,又讓人給常何送去金刀子三十枚。

注意李世民送禮的時間,是武德七年,是在玄武門之變的兩年前。

這些金刀可不是全給常何的,是讓他收買收下的禁軍大小頭目的。 而常何很配合,把這些寶貝給了身邊的將領,在玄武門之變當天,他們放李世民的手下入內,埋伏在裏面。這才有了玄武門政變的成功,李世民才逼著李淵禅位,自己坐上龍椅。

毫無疑問,在政變中常何起到了關鍵作用。玄武門之變成功後,李世民論功行賞,讓他擔任馬軍副總管。

永徽四年五月十六(653年6月16日),66歲的常何病逝,被高宗追贈爲左武衛大將軍。

對于這樣一個關鍵人物,史官卻未曾給他立傳,而且記述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連他的名字都沒提。

李世民之所以對這位英雄開啓隱藏模式,大有玄機。

常何當然有功,他李世民也不是不想表彰常何,而是因爲一寫他,就會壞了事。

李世民想一再強調的是,他當時發動玄武門之變是被逼到了牆角,不幹不行了。說大哥李建成和小弟李元吉在多次暗害自己,發動政變純粹是正當防衛,自己根本就沒有當皇帝的心。

如果寫了常何,那你在政變兩年前就收買此人,又該作何解釋?

這可不是僅僅請他吃飯那麽簡單。是送金子,還是金刀,用意非常明顯。作爲皇子,收買把守皇宮的將領,這就是赤裸裸的意圖謀反。一但這事被天下人得知,李世民的權力就失去了合法性。

忌諱于此,在玄武門之變的史料中,“幕後英雄”常何的名字,就絕對不能提。

既然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都沒有記載,我們是如何知道此事的?

關于此事的描述,出現在常何墓碑的碑文中。

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保存著一份常何墓碑碑文的手抄殘卷。碑文不但記載李世民給了常何那麽多寶貝,還說讓他“委公賜骁勇之夫”。

意思是委托將軍你要把這些金刀,給那些骁勇善戰的禦林軍。

給這些人幹什麽?自然是發動政變時要用他們!

這一來,李世民發動政變,就是早有預謀,斷斷不是無奈之舉。因此,李世民是不會讓常何的名字被世人知道的。

最後要說的是,不管李世民用什麽手段上位,畢竟是人家開創了貞觀之治,讓統一的中原王朝強大,仍然不失爲一代明君。

1 阅读:42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