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複位後,面對弟弟的五位後妃,他的所作所爲有多冷血無情?

曆來有些現實 2024-05-06 15:11:56

“你回去對皇上說,趕緊讓我回去,回去之後,我當個小老百姓就成。”

“我回去之後,也不回紫禁城了,就在先帝的皇陵守墓也可以。”

“回去之後告訴皇上,也先願意給我送回去,不是想讓我在這裏受苦,要是不答應他,瓦剌這邊就會頻繁入侵大明,十年之內恐怕不會罷休。”

面對朝廷派來的使者,明朝的第6個皇帝明英宗朱祁鎮說了這番話。地點是在茫茫塞外,瓦剌的大本營。

明朝的皇帝本尊,爲何到了蒙古人那裏?

明朝建立之後,元朝軍隊並沒有被消滅,殘余力量跑到了北方大漠之中,苟延殘喘。殘余力量有兩大股,有的到了漠北,有的在漠西。漠北的武裝力量,明朝管他們叫鞑靼。西部的,被稱作瓦剌。

後來,瓦剌統一了漠北各個部族,慢慢崛起。正統四年(1439年),也先成爲瓦剌部族首領,軍事實力走上巅峰。反觀明朝已經建立將近百年,軍隊的戰鬥力大爲下降。

而古代的遊牧民族,卻不必擔心戰鬥力下降的問題。這是因爲,他們的生活方式本就是遊牧,以打獵爲生,跟猛獸搏鬥。他們必須要擁有出色的騎射功夫,刀口舔血,才能夠在大草原生存下去。

草原的戰馬也不會退化,沒有爆發力和耐力,它們就會被狼給吃掉。草原上的孩子,是聽著狼嚎,聞著血腥味長大的,血管中流淌的血都充滿了戰鬥性。

中原子弟看到戰爭血腥場面,大多都會瑟瑟發抖。原因很簡單,他們是農耕生活,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殺豬宰羊,看到血腥。

再說了,哪一朝的中原封建統治者都希望老百姓成爲溫順的綿羊,不許擁有武器,更不許你練兵。瓦剌那邊卻是全民皆兵,天天打仗。明朝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老百姓“過著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只要瓦剌那邊突然打過來,雙方勝負可想而知。

然而,瓦剌一直並沒有大舉南侵。他們的領袖大汗脫脫不花也好,軍事統帥也先也罷,都沒有先輩那樣的入主中原的雄心壯志,未打算入侵明朝,占領北京城,恢複大元帝國榮光。

瓦剌當時的外交政策是,維持現狀,雙方和睦相處。

遊牧民族是不擅長生産生活用品的,曆史上的匈奴、突厥、契丹、金人,對中原發動戰爭,主要是爲了搶奪生活物資。除了鮮卑人和成吉思汗,大多都沒有侵占中原建立王朝的想法。

瓦剌也是如此,主要不是打不過,而是對去中原當皇帝沒興趣。

到了瓦剌時期,對邊境大規模的劫掠也基本上停止了。那麽,他們需要的物資如何解決?

很簡單,就是易貨貿易,拿牛羊、戰馬或者牛羊皮、弓箭等跟明朝政府交換糧食等生活物資。

可是到英宗時期,還是爆發了一場戰爭。戰爭的導火索,不是瓦剌要侵占明朝,而是因爲貿易糾紛。

每年瓦剌都要派人送馬匹等到北京去,然後讓明朝給賞錢帶回去。

但是在交易過程中,明朝官員發現瓦剌存在以次充好,虛報人數(明朝這邊按照過來的人頭賞賜)等不誠信行爲,沒有按照約定付款。

這下,瓦剌人生氣了,打算入侵大同,給明朝一個教訓。這邊英宗獲得情報之後,決定針鋒相對,保衛國土。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軍兵分多路入侵明朝。其中也先入侵大同,另一路由脫脫不花率領入侵遼東。

前面說過,此時的明朝軍隊戰鬥力拉胯,打不過瓦剌軍隊,吃了不小的虧。但是瓦剌軍隊打攻堅戰的話,也占不了便宜。到明末的時候,後金軍隊攻城也基本沒戲,如果不是叛將過去帶去了制造紅衣大炮的技術,皇太極攻城仍然沒招。

也就是說,瓦剌軍隊雖然氣勢洶洶,但不會對明朝造成太大損失。更何況,他們原本就沒有打算改朝換代,只是泄憤而已。

按理來說,明英宗大可不必禦駕親征,自討苦吃。但是太監王振卻極力慫恿,說吾皇英明,是天才軍事家,如果您老人家出馬,肯定會把敵人嚇得渾身篩糠,不戰而勝。

朱祁鎮當時22歲,是個毛頭小夥,愣頭青,血氣方剛。王振的迷魂湯一灌,英宗頭腦發熱,決定禦駕親征。

七月十五日,朱祁鎮命異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師,翌日就帶著50萬大軍,浩浩蕩蕩出征。

這個數字可能會有點虛標,古人喜歡“號稱”壯大聲勢。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兵力不會低于30萬。還有,這些軍隊的明朝政府軍,是明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原因很簡單,皇上親自出征,帶兵肯定要多,而且要強。

總之,英宗出征時,把北京城內城外以及周邊地區的精銳部隊全帶去了。

前面說過,明朝的軍隊已經多年沒有見過刀光劍影,沒有聞到硝煙味道,根本不是瓦剌的對手。結果,在八月爆發的土木堡戰役中,明軍被打得滿地找牙,全軍覆沒,英宗也當了俘虜,是爲土木之變。

皇帝被俘,舉國震驚,北京亂成一團,人心惶惶。在此背景下,孫太後和于謙把監國的郕王朱祁钰推上皇位。

當時孫太後提出個條件,說你朱祁钰當皇帝可以,但是將來要讓我親孫子(朱祁鎮兒子)朱見深接班。

朱祁钰想,我先當上皇帝再說,掌權之後,讓不讓,還不是我一句話?

當然,也有人對朱祁钰提醒了:“郕王啊,這皇上不能當,到時候英宗回來怎麽辦?”

朱祁钰眼睛一瞪,說:“你這就屬于瞎說了,人落入敵營了,還可能平安歸來嗎?真當是去旅遊了?”

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有曆史經驗。在宋朝,金人俘獲了太上皇徽宗和欽宗皇帝,一直囚禁到死,沒有讓他們回去,想來瓦剌也不會那樣做。

這一次,朱祁钰想錯了。因爲金人的戰略目標是奪取中原,瓦剌對明朝沒有領土要求。

瓦剌也曾派兵攻打北京,但是在于謙等人的奮戰下,攻城無果而終。

景泰元年(1450年)春,也先突然做出決定,要送還朱祁鎮。

反正他們的戰略目標不是要奪取中原,還希望跟明朝政權共存,繼續囚禁英宗,沒有意義。當年六月下旬, 瓦剌派了一個使團到北京商討改善“兩國”關系,並且說我們願意放英宗回去。

朱祁钰聽到瓦剌人說要放英宗回去,當時臉色就變了。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哥哥回來,我怎麽辦?

因此,朱祁钰只對講和感興趣,對方一提釋放朱祁鎮,他就打哈哈,顧左右而言他。事情也不能一直拖著,到最後朱祁钰還是派使臣過去,商談迎回英宗。

爲什麽朱祁钰的態度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是因爲于謙。

于謙因爲北京保衛戰的成功進行,威望大大增加,深受代宗皇帝朱祁钰重用,掌握著軍隊大權。于謙知道朱祁钰在擔心啥,就跟他說了,你讓英宗回來也沒事,改變不了既成事實。

言外意思是,只要有臣等在幫你撐場子,英宗即使回來,大位已定,你還是安安心心做你的皇帝,不會有什麽事的。

于謙的話,讓朱祁钰吃了定心丸。于是,他便派禮部右侍郎李實等人組成使團,在七月中旬到了瓦剌,商談此事。

這就出現了文章開頭一幕,英宗對使者說,只要讓我回去,當個老百姓就成,絕對不會跟我弟弟爭奪皇位。

八月上旬,楊善帶著朱祁鎮南歸。

回來之後,朱祁钰立刻把哥哥送入南宮(延安宮) 崇質殿,將其軟禁起來,與外界隔絕。

原因很簡單,英宗雖然說自己不會爭皇位,畢竟朝廷還有不少原班人馬,都是英宗一手培養和提拔起來的。朱祁钰對這些大臣很好,但是于謙“遮擋”住了他們的光芒。如果讓英宗複位,這些大臣就是“複國元勳”,地位還能進一步提升。

所以,朱祁钰不讓大臣跟英宗接觸,怕生出事端。

朱祁钰之所以要這樣安排,是權力的特有屬性,它太誘人,當皇帝的感覺太爽。曾經滄海難爲水,人最難承受的是大權旁落的滋味,他是不會主動交出政權的。

朱祁钰還是太嫩了,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如果想要皇位永固,起碼要在兩件事中選擇一件事做。

要麽大換血,把舊臣的權力剝奪,換上新人。要麽讓英宗吃飯死,喝水死,躲貓貓死,來個釜底抽薪,徹底杜絕隱患。

可是他還是有婦人之仁,兩件事中一樣也沒有做,當然,他真要那樣做的話,也會存在阻力,別說太後了,就連于謙本人也不一定支持。

于謙做人光明磊落,他對朝廷忠心耿耿,沒有個人野心,不喜歡窩裏鬥。

不管怎麽說,朱祁钰的優柔寡斷害了自己。

景泰七年(1456年)正月,大臣石亨、徐有貞和宦官曹吉祥等人發動政變,英宗成功複辟,登上了久違的龍椅。

朱祁鎮可不會像弟弟那樣有婦人之仁,複位之後,把支持代宗朱祁钰的大臣殺的殺,發配的發配,一個沒放過,朱祁钰的得力助手于謙,人頭落地。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肮髒的,還也是血腥的,可惜朱祁钰不懂這些,把自己變成笑話,在政變半月之後一命嗚呼。

那麽,對于朱祁钰的後妃和親人,英宗是如何處置的?

朱祁钰不只有一個兒子朱見濟,他當了皇帝之後,把英宗的太子廢了,立朱見濟爲太子。可惜這孩子短命,不久便死了。

朱祁钰不太好色,他只有五位妻妾,分別除了汪皇後、杭皇後,還有唐皇貴妃、李賢妃和李惜兒。

汪皇後自己沒有生育,當丈夫要立杭皇後的兒子朱見濟爲太子的時候,她堅決反對。理由是孫太後有言在先,英宗兒子朱見深是太子,不能胡來。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因爲自己沒有兒子,要是朱見濟是她生的,沒准就不會這樣做了。

朱祁钰見她反對,勃然大怒,將她廢掉。沒想到,汪皇後因禍得福,英宗複辟之後,複稱她爲郕王妃,後來的明憲宗朱見深也對她很尊重,待遇優厚。直到1506年,這老太太才去世,享年79歲。

杭皇後爲朱祁钰生下了兒子朱見濟,母以子貴,風光無限。朱見濟早夭後,杭皇後也抑郁生病,沒有等英宗複辟,就撒手人寰。

盡管如此,複位後的朱祁鎮也沒放過她,不僅將她的皇後谥號廢除,甚至還越過道德底線,將她刨棺毀屍。

朱祁钰幸存下來的三位妃子就更慘了,全部被英宗下令活埋。

朱祁钰還有兩個女兒,長女曾被父親封爲固安公主,次女封號不祥。朱祁鎮複位後,她們公主的封號被剝奪。由于她們是汪皇後所生,因此逃過一劫,得以善終。

總的來說,代宗還是沒有英宗心狠手辣,沒有玩過同父異母的哥哥。如果時光能倒流,天知道他會如何對待從瓦剌回來的英宗。

參考史料:《英宗實錄》《明史·本紀第十一·景帝》《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三》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