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河南女子爲救兒子大火毀容,兒子成年後突然失蹤,究竟爲何

北有南栀 2024-05-24 09:47:23

1983年,河南洛陽偃師市王七村意外發生了一場大火。

著火的正是秦潔偉一家,他的母親爲了救他,被無情的大火燒傷毀容。

屋漏偏逢連夜雨,母親被大火燒傷毀容後,父親又罹患惡疾最終離世。

身體殘缺的母親苦苦支撐著這個搖搖欲墜的家,秦潔偉和哥哥兄弟倆艱難的長大了。

就在秦潔偉兄弟倆長大成人,想著開始孝敬回報母親的時候,母親卻突然離奇失蹤了。

從此秦潔偉便踏上了長達16年的漫漫尋母之路。

秦潔偉的母親爲何含辛茹苦將兩個孩子撫養長大,卻在兄弟倆長大之後突然失蹤?

秦潔偉苦苦尋母16年,他最終找到母親了嗎?

兒時對母親的印象

秦潔偉一家住在河南洛陽偃師市王七村的一角,這裏偏僻而貧窮。

自秦潔偉記事以來,他的心中始終萦繞著一片疑雲。

他觀察著周圍的小夥伴們,他們的母親都擁有清晰的五官,靈巧的手指,而自己的母親卻與衆不同。

她的臉上沒有鼻子和耳朵,布滿了猙獰的疤痕,甚至雙手的手指也消失無蹤。

這樣的形象,無疑在幼小的秦潔偉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讓他對自己的母親産生了難以言說的畏懼。

每當他看到母親那異于常人的模樣,心中都會湧起一股強烈的好奇。

他不止一次地向父親和哥哥提出疑問,自己的母親爲什麽會是這副模樣。

可是每一次,哥哥都會緊張地捂住他的嘴,示意他不要再問。

平時威嚴的父親,則會選擇沉默。

母親究竟經曆了什麽,她爲什麽會變成現在的樣子,這個疑惑始終萦繞在秦潔偉的心頭。

爲救自己母親被毀容

秦潔偉的好奇心從未被熄滅,他總是不斷反複追問父親和哥哥。

直到有一天,父親趁著母親不在家,才將那個深埋心底的秘密告訴了他。

原來,他的母親也曾是個清秀美麗的女人。

那時的她,五官端正,手指纖細。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卻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

1983年冬日,秦浩偉的父親在午飯後如常出門擺攤。

家中留下他的母親和他和哥哥,那年秦潔偉年僅2歲,哥哥也只有5歲。

母親轉身回到堂屋,繼續踩著她的縫紉機,而他和哥哥在廚房的角落裏嬉戲。

突然,他感覺房間裏空氣變得異常灼熱。

轉頭一看,原來是烤火的蜂窩煤,不慎點燃了床鋪上的棉被。

火勢迅速蔓延,連牆壁上的窗簾也未能幸免。

火舌逼近廚房的大門,仿佛要將整個家吞噬。

母親心中焦急,她本可以直接從堂屋出門逃生,但孩子們還在廚房。

穿越火海並非易事,但母親卻毫不猶豫地沖向廚房。

她用力頂住即將被火焰吞噬的門板,盡力保護著孩子們的安全。

同時,她聲嘶力竭地囑咐孩子們:“快點出來!”

就在此時,秦浩偉的父親結束了擺攤,回到家中。

遠遠看到火光沖天、黑煙滾滾,他心知家中出了大事。

他沒有片刻猶豫,毫不猶豫地沖進火海。

在熊熊烈火中,他將妻子和兩個孩子一一救出。

秦浩偉和哥哥因吸入煙塵而昏迷,而母親卻遭受了更嚴重的傷勢。

在那場災難中,她失去了鼻子和耳朵,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疤痕,雙手的手指也被火焰吞噬。

她的面容被火焰燒得面目全非,身體也落下了終生的殘疾。

雖然她努力地生活,但那場大火的影響卻永遠無法消除。

聽完父親的講述,秦潔偉的心情無比沉重。

他終于明白,母親並不是怪物,她只是一個受害者,一個在災難中失去了自我的可憐人。

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對母親産生過畏懼,反而更加珍惜與她的相處時光。

因爲他知道,每一個她承受的痛苦,都是他無法想象的。

東拼西湊爲母親治病

爲了籌集給母親治療所需的巨額費用,父親起早貪黑一刻不停歇地辛勤工作努力賺錢。

六個月後,母親經曆了兩次手術,終于成功地修複了被火焰燒毀的下嘴唇。

現在的她,吃飯時不再擔心飯菜從嘴角滑落。

然而,這場災難仍然給她留下了滿身的創傷。

她的左手只剩下手掌,右手則失去了兩根手指,耳朵和鼻子都已不複存在,手臂的皮膚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母親因此成爲了一名重度殘疾人,徹底失去了勞動能力,甚至日常生活都無法自理。

面對這樣的困境,父親不僅要繼續承擔種地和務工的重擔,賺錢養家糊口。

還要肩負起洗衣、做飯等一系列家務活。

秦潔偉依稀記得那段艱難的日子。

白天,父親總是外出勞作。

晚上則熬夜加工批發來的棉線,將它們制成手套,以換取生活所需的口糧。

天有不測風雲,1988年,秦潔偉的父親被診斷出患有腦部惡性腫瘤。

這個消息對于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一家人四處奔波,東拼西湊,終于籌集齊了手術費用。

父親被緊急送往醫院,進行了開顱手術。

在手術室外,秦潔偉和家人焦急地等待著,祈禱著父親能夠平安度過這次難關。

父親最終離世

盡管秦潔偉的父親成功挺過了那場手術,然而這場疾病帶來的經濟壓力卻是沉重的。

爲了還清因治病而欠下的巨額債務,秦父不得不放棄原本應該靜養的日子。

他不顧自己的病體,又在外奔波掙錢養家。

身體尚未完全康複的秦父,沒過多久就再次病倒了。

這一次,他的病情異常凶猛。

盡管被及時送往醫院接受治療,但仍未能阻止他病勢的惡化。

病痛的折磨不僅摧殘著他的肉體,更讓他的心靈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面對兩個尚未成年的兒子,秦父躺在病床上感到萬分的無奈。

失去經濟來源的家庭,生活變得異常艱辛。

每天的食物不過是紅薯、鹹菜和玉米餅子,這就是他們一家人賴以度日的全部。

1989年8月,在病魔的無情折磨下,秦潔偉的父親離開了人世。

那時的秦浩偉只有9歲,還不懂得死亡的含義。

他緊握著父親那雙粗糙而厚實的手,試圖用自己的體溫去溫暖它,但那雙手卻永遠也搓不熱了。

秦潔偉和他的哥哥站在父親的遺體旁,失聲痛哭。

整整三天三夜,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們最終將父親安葬在了一個安靜的地方。

失去父親的痛苦和生活的艱辛,成爲了他們心中永遠的痛。

母親扛起搖搖欲墜的家

在秦潔偉童年的記憶中,母親是一個堅毅而頑強的女人。

她的心靈承受著無法言喻的悲傷,但她卻用無盡的母愛與毅力,努力維持著家庭的和諧與安甯。

每當晨曦初露,母親便開始了她的辛勤勞作。

她熟練的操持著廚房的一切,切菜、做菜,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對她來說卻充滿了挑戰。

她的右手虎口已經失去了表皮,只剩下嫩肉。

但她依然忍著劇痛用它緊緊夾住刀柄或鍋鏟,艱難的爲兩個孩子做飯。

家中的兩畝地更是母親的重擔。

在玉米豐收的季節,鄰居們只需輕輕一壓,便能將金黃的玉米收割下來

母親卻只能用她的胳膊夾著玉米,艱難地擰幾圈後再往下拽。

她的雙手被玉米的稭稈磨得鮮血淋漓,但她從未抱怨過一句。

秦潔偉和哥哥看著母親滿手的傷痕,心中既心疼又愧疚。

他們曾想過放棄讀書,幫母親分擔一些農活。

母親卻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她總會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們:

“無論多麽艱難,你們都必須堅持上學。”

有一次,家中的果樹需要噴灑農藥。

鄰居們可以輕松地扛起100斤的藥水,但母親卻只能勉強承擔一半的重量。

那天,她在噴灑農藥時不慎連人帶車翻進了溝渠。

直到孩子們放學回來,才發現她滿身泥濘地躺在那裏。

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中,母親也沒有流過一滴眼淚,更沒有說過一句抱怨的話。

在母親的堅強影響下,秦潔偉和哥哥也變得非常懂事。

他們深知母親的辛苦與不易,因此在學習上總是認真刻苦。

他們明白,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才能改變家庭的命運,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

如今回憶起那些艱苦的日子,秦潔偉依然感慨不已。

他深知母親是一個身殘志堅、永遠埋頭苦幹的人。

在她的影響下,他和哥哥不僅學會了堅韌不拔的精神,更懂得了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

家境貧窮放棄學業

歲月流轉,幾年時間匆匆而過。

哥哥以優異的成績邁出了初中校門,順利獲得了高中的入學資格。

那個明媚的日子,他騎車載著秦潔偉,滿懷期待地駛向新的人生階段。

兄弟二人在家附近的學校讀書時,總是以糧食作爲學費的支付方式。

學校的工作人員深知他們家庭的困難,總是盡可能地給予幫助,使得他們能夠順利的上學。

然而,高中的生活費用與初中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僅僅是報名費,就需要二百元。

這個數字對于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哥哥明白家中的困境,但他仍然懷揣著對高中生活的向往,向母親提出了這個請求。

母親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起,就開始憂心忡忡。

家中的債務已經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再也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

面對孩子的請求,她心酸地搖頭,轉身走進了廚房,淚水在眼角滑落。

這是自父親離世後,秦潔偉第一次看到母親如此傷心。

被拒絕後,哥哥的心情跌入了谷底。

他躺在床上,任由淚水打濕了枕頭,整整三天沒有起床。

之後,他選擇了離開家鄉,去外地打工謀生。

而秦潔偉在十六歲那年,也步入了社會,開始在村子附近的一家工廠工作。

時間來到了1999年,哥哥順利應征入伍當兵。

當他出發前往部隊報道時,特意繞道回家,希望能看到母親和弟弟的笑臉。

那幾天,家裏的氣氛格外溫馨,母親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而秦潔偉也感慨萬千,心中默念著:“我們家終于有盼頭了。”

母親突然不告而別

三個月後的一個下午,秦潔偉結束了忙碌的工作,像往常一樣回到了家中。

他習慣性地喊道:“媽,我回來了。”

然而,這次家中並沒有傳來母親熟悉的回應。

秦潔偉開始在家中四處尋找,但始終沒有找到母親的蹤影。

在屋內的桌子上,他發現了一張字條和一支圓珠筆。

字迹熟悉而親切,是母親留下的。

他急切地拿起字條閱讀,母親在字條中告訴他,她要去南京看病。

字條上還叮囑他:“有些事在家能辦盡量辦,不能辦不要勉強。”

秦潔偉的心開始不安地跳動,母親怎麽可能去南京呢?

他知道家中的經濟狀況,甚至無法負擔一張去南京的車票。

他開始猜測,母親可能是看到兩個兒子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事業。

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會成爲他們的負擔,所以選擇了離開。

母親沒有錢財,也沒有謀生的手段,她能去哪裏呢?

秦潔偉的心中充滿了擔憂和焦慮。

他立刻騎上自行車,開始四處尋找母親的身影。

淚水模糊了他的視線,但他仍然堅持尋找,直到天黑仍然沒有找到。

在這個夜晚,秦潔偉的心情異常沉重。

他深刻地意識到,母親對他的愛和付出是多麽偉大而無私。

他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找到母親,讓她知道無論遇到什麽困難,家人都會在她身邊支持她。

同時,他也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爲,是否曾經對母親給予足夠的關心和陪伴。

多年來四處尋母

秦潔偉在那一刻,仿佛被某種強烈的執念所驅使。

他辭去了工作,每天黎明時分,便帶著簡單的幹糧。

騎著那輛老舊的自行車,踏上尋找母親的旅程。

母親身體患有殘疾,有著鮮明的體貌特征,這本應讓他的尋找之路變得簡單。

然而,三個月過去了,他依然沒有得到任何關于母親的消息。

春節的鍾聲臨近,家家戶戶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而秦潔偉卻不敢回家。

那個家,曾經因爲有母親的存在而充滿溫暖,如今卻只剩下一片孤寂。

他害怕面對萬家燈火通明,而他卻無處歸家的現實。

他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母親,不想讓哥哥爲他操心。

然而,秦潔偉苦苦尋找卻始終沒有母親的下落。

最終,他花費了2000元在洛陽電視台發布了一則尋人啓事,但依舊沒有得到任何消息。

秦潔偉在心中無數次地呼喚:“媽媽,回來吧!兒子現在有能力養活你了。”

一年後,經過小姨的勸說,秦潔偉進入縣城的一家工廠工作。

每當領到工資,他都會迫不及待地在網上發布“有獎尋親”的消息。

每當有人提供線索,他都會毫不猶豫地請假,前去尋找。

然而,每一次都因爲線索不實而失望而歸。

春節再次來臨,秦潔偉獨自在宿舍度過了這個團圓的節日。

他買來泡面充饑,聽著窗外熱鬧的鞭炮聲,淚水不禁滑落。

他來到宿舍旁的山崗上,高聲呼喊著:“媽媽,你有沒有吃上飯?你有沒有挨餓受凍啊?”

這些年的日日夜夜,他的心中只有對母親的思念。

就這樣,他尋找了整整16年。

求助節目尋找母親

2016年秋,秦潔偉在尋常的一個夜晚,偶然間切換到了中央電視台的《等著我》節目。

那期節目中,人們通過平台的幫助,重逢了闊別多年的親人,感動的場面深深觸動了他。

那一刻,秦潔偉心中湧起了一股強烈的沖動,他迫切地想要找回自己失散多年的母親。

懷著忐忑與期待的心情,秦潔偉爲節目組寫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郵件。

詳細描述了他對母親的思念,以及他們家庭失散多年的經曆。

他期盼著有一天能站在《等著我》的舞台上,等待那扇“希望之門”後,走出的是他日思夜想的母親。

時間如梭,轉眼來到了2016年的12月25日。

秦潔偉帶著一顆激動而緊張的心,踏上了《等著我》的舞台。

在那一刻,他的心情複雜到了極點。

他緊閉雙眼,盡量平複呼吸,努力讓自己顯得鎮定。

兩腿卻不由自主地顫抖,顯示出他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當那扇象征著希望與重逢的“希望之門”緩緩打開時,秦潔偉緊緊閉上眼睛,心中默默祈禱著。

然而,事實卻比他想象得更加殘酷。

盡管節目組發動了所有的力量,進行了艱苦的尋找,但最終仍是一無所獲。

當那扇門後出現的只是一把空蕩蕩的長椅時,秦潔偉的心瞬間沉到了谷底。

他睜開雙眼,看到那一片空曠,眼淚瞬間奪眶而出。

他哽咽著說:“哥,沒有找著。”

那一刻,他的心碎成了千萬片,痛苦與失望幾乎讓他無法站立。

盡管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秦潔偉並沒有放棄。

他知道,尋找母親的道路或許漫長而艱辛,但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就絕不會放棄。

節目結束後,他擦幹眼淚,重新踏上了尋找母親的旅程。

他堅信,總有一天,他會找到那個讓他朝思暮想的母親,讓他們的家庭再次團圓。

仍未放棄尋找母親

雖然屢屢受挫,秦潔偉仍然堅守著那份對母親的深深思念。

他辭去工作回到家鄉,經營著一家售賣機械零件的小店。

每當有人問及他爲何不回大城市追求更好的發展時,他總是淡淡地說:

“我怕媽媽回來,找不到家。”

母親的離開,成爲秦潔偉心中永遠的痛。

每當有關于母親的任何消息,無論他身處何方,正在做著什麽。

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放下手中的事,匆匆前往核實。

那份執著與堅定,仿佛是在用行動向世界宣告,他對母親的思念與牽挂,從未停止。

然而,這份執著也給秦潔偉帶來了不少困擾。

因爲經常無法准時交貨,小店的生意逐漸冷清。

隨著年齡的增長,親友們開始爲他的婚姻大事擔憂,不時給他介紹對象。

但每當與女方見面時,秦潔偉總是坦誠地告訴她:

“我一定要找回媽媽,如果你願意接受她,我們就繼續交往。”

雖然這個要求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最終,一個善良的女孩被他的真誠所打動,選擇了與他攜手共度余生。

婚後,秦潔偉依然保持著多年的習慣——熬夜。

他說,這個習慣是在母親離開後養成的。

每當夜深人靜,他閉上眼睛,腦海中就會浮現出與母親相關的點點滴滴。

睡夢中,也常常是母親在外流浪的身影。

他害怕夢境成真,因此不敢長時間沉睡,希望能減少做夢的頻率。

對于母親的離家出走,秦潔偉內心充滿了悔恨。

他常常自責地與哥哥說:“如果我們不長大,她就不會離開我們,我們不該長大!”

如今,距離母親離家出走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

雖然尋找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但秦潔偉仍然堅持不懈。

秦潔偉的執著與真誠,讓人們看到了孝順與擔當的力量。

真心祝願這位孝順的孩子,能夠早日找到他的母親,讓這份思念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你對秦潔偉執著的尋找母親的故事有何看法?

歡迎在評論你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0 阅读:120

北有南栀

簡介:講述不一樣的世間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