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南女子尋親30年無果,工友偶然一句方言,讓她找回老家

北有南栀 2024-05-24 10:05:01

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難改鬓毛衰。

河南女子姚傑,對這句話感觸頗深。

她自幼被人販子從重慶拐賣至河南,在河南長大成年後,卻因爲一句家鄉的方言,意外找到了失散30多年的親生父母。

姚傑當初是如何被人販子拐賣至河南的?

成年後,又是什麽樣的機緣巧合,究竟哪一句方言,讓姚傑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和母親趕集不慎走失

1980年,姚傑出生于重慶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作爲家中的老幺,她上頭有幾個哥哥姐姐,因此受到了全家的寵愛。

尤其是爺爺奶奶,對她呵護備至。

1984年冬天的一個日子,姚傑的母親帶她去集市采購。

那天市場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母親緊緊牽著姚傑的小手,不停地叮囑她:“一定要緊跟媽媽,不要走散了。”

母親在挑選水果和與攤主討價還價時,疏忽了對姚傑的照看。

幾分鍾過去,母親拿著買好的水果繼續前行,卻發現姚傑不見了。

她心中一緊,冷汗直冒,立刻回到水果攤詢問攤主,是否見過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

攤主搖了搖頭,表示人太多,沒注意到。

母親心中焦急萬分,但盡量保持鎮定。

她想著姚傑可能對周圍環境熟悉,或許已經跑回家了。

于是,她顫抖著回到家,一進門就大聲呼喊姚傑的名字。

可是家裏裏外外找了個遍,也不見姚傑的身影。

哥哥姐姐們發現妹妹沒回來,紛紛詢問母親。

母親愧疚地自責道:“都是我的錯!都是我沒看好孩子。”

哥哥姐姐們懂事地安慰母親,認爲妹妹可能只是貪玩,過會兒就會回來。

母親意識到不能在孩子們面前失態,努力平複情緒。

她決定去附近的地方找找看,同時通知親朋好友幫忙尋找。

但是即使發動了親友鄉鄰,也還是沒有找到小姚傑的下落。

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給全家人帶來了巨大的震驚和擔憂。

不慎失去了姚傑,這個打擊讓母親深感痛苦。

父親心中同樣充滿了擔憂和恐懼,但他深知作爲家中的頂梁柱,他必須保持冷靜和堅定。

他知道,如果他也倒下,那麽這個家就真的散了。

于是,他們果斷報警,尋求警方的幫助。

同時,他們印制了大量的尋人啓事。

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貼上了這些啓事,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數十天過去了,姚傑依然下落不明。

他們心中充滿了疑惑和焦慮,不知道姚傑到底去了哪裏,也不知道是誰帶走了他。

被拐賣至河南山村

小姚傑失蹤後,不幸被人販子拐賣至河南一偏遠山村。

當她在一個硬板床上蘇醒時,四周環境陌生而簡陋。

由泥土構建的民房處處顯得簡陋,牆面的縫隙在寒風中呼嘯,爲寒冷的室內增添了幾分刺骨的冷意。

她蜷縮在角落,淚水不停滑落,聲嘶力竭地呼喚著母親。

突然門被推開,兩個大約五歲的孩子走了進來,手中端著飯菜。

他們走到小姚傑身邊,溫柔地爲她擦去眼淚,安慰她不要哭泣。

饑餓難耐的小姚傑,立即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盡管這家人生活拮據,但他們從未把小姚傑當作外人,總是將最好的東西留給她。

在這家人的呵護下,小姚傑逐漸放下戒備。

將這個簡陋的家當作自己的避風港,度過了一個充滿歡笑和樂趣的童年。

姚傑從小就反複做一個夢,夢中她看到一條河流從橋下流過,河邊的石階上總有幾個婦女在洗衣服。

岸邊停泊著幾艘小船,隨著河水輕輕搖曳。

這夢境每晚重複,仿佛永無止境。

每當她醒來,她所看到的都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和位于山谷中的村莊,那條夢中的河流卻遙不可及。

在上學後,老師總是強調要牢記自己的家鄉是河南。

年幼的姚傑並不知情,她並非生于此地。

那條河流是她童年記憶的碎片,而夢中的景象才是她真正的故鄉。

得知自己身世

在姚傑的青少年時期,她從村民的閑談中意外得知,自己是被收養的孩子。

起初,她並未將此傳聞當真,只當是鄉間的小道消息,沒有太放在心上。

隨著她的默不作聲,村民們的議論卻愈發激烈。

一些傳言稱她是野孩子,另一些則說她是因不祥之兆而被生父母遺棄。

這些議論不僅越來越離譜,也逐漸觸動了姚傑的心弦。

終于,她無法再忍受這種持續的猜測和誤解,決定向父母求證。

“你們是不是我的親生父母?”她直接向父母提出疑問。

“爲什麽村民們會這樣說,你們爲什麽不去澄清?”她的聲音充滿了不解和憤怒。

或許是看到女兒已經長大,或許是覺得沒有繼續隱瞞的必要。

姚傑的父母最終向她透露了真相:“你確實是我們收養的。”

他們的話語中透露出無奈和哀傷。

姚傑明白,時隔多年尋找親生父母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而且養父母對她的愛撫和養育之恩,也讓她無法輕易割舍這份感情。

所以她選擇了默默接受現實,但她心中的疑惑和尋找親生父母的渴望並未因此消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姚傑結婚生子,成爲了一名母親。

爲人父母的經曆,讓她更加渴望了解自己的身世。

甚至在夢中也經常出現,與親生父母團聚的場景。

她開始嘗試尋找親生父母,通過登報、尋求媒體和公安系統的幫助等各種方式,但都未能獲得有效的線索。

多年來,姚傑的尋親之路仿佛在原地打轉,。

雖然她始終未能找到親生父母,但她並未放棄。

她堅信,總有一天會揭開這個困擾自己多年的謎團。

來到重慶報警尋親

2015年,姚傑來到浙江打工。

在這個由五湖四海彙聚的群體中,普通話成爲了大家溝通的通用語言。

有一天,一位工友在電話裏用家鄉話和父母交流。

一句“哪個凼,你做啥子啊?”讓姚傑瞬間感受到了熟悉而陌生的沖擊。

這是重慶的方言,意爲“什麽地方”。

對于外人來說,可能難以理解。

但對于姚傑,這句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她深藏的記憶之門。

她仿佛看到了那條小河,女人們在河邊洗衣。

她們的話語與工友的方言如此相似,那是她兒時的記憶,是她最接近真相的一刻。

工友挂斷電話後,姚傑忍不住追問,得知他是重慶市合川區涞灘鎮人。

一種強烈的直覺告訴她,這可能是她尋找已久的線索。

于是,她請假前往重慶,帶著滿心的期待,希望這次能找到回家的路。

到達重慶後,她立刻前往涞灘鎮派出所報案,告訴警方她的目的是尋找親生父母。

她記憶中的家在河邊,四周環繞著許多河流。

而涞灘鎮正好位于三條江的交叉口,這與她夢中的場景極爲相似。

她向警方描述了自己的身體特征,包括左腰側邊的疤痕、左眼上方的痣,以及一個重要的信息——她是在冬天走丟的。

同時,她也詢問過養母,得知自己到河南的家時,腰上就已經有這個疤。

這應該是親生父母留下的痕迹。

涞灘鎮的警方根據這些線索開始在鎮上排查,但遺憾的是,他們並沒有找到任何與姚傑相符的信息。

警方對姚傑的生物樣本進行了DNA提取,並將其信息錄入全國數據庫,以便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比對。

同時,他們也在姚傑可能出沒的附近地區,廣泛張貼了尋人啓事。

希望能通過這一方式,尋找到與姚傑有關的線索。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比對,結果卻令人遺憾,沒有一個人的DNA與姚傑的相吻合。

意外尋得線索

經過數年的漫長等待,姚傑仍然沒有放棄尋找失蹤親人的希望。

她堅持不懈地前往涞灘鎮尋找,直到唐姐的出現,給這個尋找的過程帶來了新的轉機。

唐姐是一位負責基層工作的熱心人,在一次走訪貧困戶時,偶然看到了姚傑的尋人啓事。

她回想起之前在王瓊家登記的信息,得知王瓊的小女兒在1984年失蹤,年齡與姚傑相符。

她決定幫助姚傑,把這個線索告訴了王瓊,並鼓勵她去派出所核對信息。

王瓊卻因爲距離遙遠和過去的傷痛而猶豫不決。

她害怕再次失望,盡管心中對女兒的思念如錐心之痛,但她還是選擇了放棄。

這個決定讓王瓊錯過了與女兒相認的機會,也讓姚傑的尋找之路更加漫長。

然而,命運似乎並沒有放棄這個家庭。

2017年,唐姐發現姚傑仍在發布尋親信息,她再次找到王瓊,堅持要她去派出所核對信息。

在唐姐的鼓勵下,王瓊鼓起勇氣前往派出所。

當警察核對信息時,姚傑留下的兩處胎記讓王瓊瞬間淚流滿面。

她確信,這就是她失蹤30年的女兒。

經過科學的佐證,兩人的母女關系得到了證實。

這個消息讓民警蔡斌激動不已,他爲姚傑的事情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時間,現在終于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

母女終于重逢相認

那天,一通電話打破了姚傑的日常,她的生活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話的另一端,是民警蔡斌的聲音,他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姚傑的父母終于找到了。

多年來,姚傑一直抱著一線希望,努力尋找著自己的親生父母。

她心中的疑慮和不安像沉重的石頭壓在心頭,但她從未放棄。

兩年前,她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位來自重慶的工友。

對方的一句方言,一個地名“涞灘鎮”,讓她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她以爲,她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家鄉。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希望逐漸變得渺茫。

她開始懷疑,是否真的能等到和父母重逢的那一天。

然而,命運的齒輪總是奇妙而不可思議。

在姚傑和王瓊夫婦翹首以盼之際,民警蔡斌爲他們安排了一次視頻通話。

當屏幕上出現那張熟悉而陌生的面孔時,姚傑和王瓊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淚水奪眶而出。

這一刻,他們知道,無論經曆了多少年的分離和磨難,血濃于水的親情是無法割舍的。

通話結束後,姚傑迫不及待地購買了前往重慶的機票。

而王瓊的小兒子,姚傑的弟弟也提前趕到重慶機場,期待著能親自迎接姐姐回家。

在前往重慶的路上,姚傑的心情複雜而激動。

她期待著與父母的重逢,但同時也感到一種莫名的忐忑。

她害怕自己的身份被質疑,害怕像村民們所說的那樣,她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

當姚傑走進小鎮,遠遠地看到父母焦急等待的身影時,她心中的所有疑慮瞬間煙消雲散。

她看到父母爲了與自己團聚而焦急的樣子,深信他們絕不會是抛棄自己的那個人。

當她走到父母面前,看著母親那白發與青絲交織、皺紋滿布的臉龐時。

她再也忍不住淚水,哽咽著喊出一聲:“媽媽!”

這一刻,三十年的分離和磨難都化爲了虛無。

姚傑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家,找到了那個一直以來在心底呼喚的家。

她的堅持和勇氣得到了最好的回報,她與父母的重逢成爲了她人生中最珍貴的瞬間。

她們彼此凝望,眼中閃爍著喜悅與不易察覺的淚光。

那是曆經滄桑後的團聚,是心靈深處最真摯的相擁。

王瓊與她的丈夫,手中緊握著姚傑的手,一步步踏進了那扇象征著家的門扉。

他們生怕一不留神,這份來之不易的溫暖便會再次從指尖溜走。

對于這對失而複得的父母來說,女兒的存在,就是他們世界中最珍貴的光。

在家的溫馨氛圍中,王瓊夫婦帶著姚傑逐一認識了家中的每一位成員——那些曾在她成長道路上缺席的親人們。

她還有兩個年幼的弟弟妹妹,他們純真的笑容如同溫暖的陽光,融化了姚傑心中的冰山。

爲了讓姚傑感受到家的溫暖與歸屬感,王瓊夫婦特意爲她准備了一間房間。

房間內布置得溫馨而精致,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家人對她的愛與期待。

在那個歡聚的日子裏,家人們圍繞在一起,王瓊提出了一個建議——拍攝一張全家福。

那張照片不僅僅是對此刻的定格,更是對未來無數團圓時刻的期許。

姚傑的回歸,不僅讓王瓊一家實現了真正的團圓,更是他們心靈深處那份執著與堅守的最好回應。

爲了這一刻,他們等待了太久太久。

而今,所有的等待與努力都化爲了這張全家福上最燦爛的笑容。

結語

姚傑的等待終于有了結果,他夢寐以求的稱呼,終于在三十多年後得以實現。

“媽媽”這兩個字,承載了他長達數十年的堅定信念和深切期盼。

在他的夢中,這樣的場景曾無數次上演,然而每當夢醒時分,現實總是殘酷的。

現在,他終于有幸親眼見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

這樣的幸運,世間罕見。

跨越時間的重重阻礙,重逢的瞬間,無疑值得姚傑深深銘記,這是生活中最珍貴的瞬間之一。

你對河南女子姚傑因爲一句方言找到親生父母一事有何看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1 阅读:332

北有南栀

簡介:講述不一樣的世間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