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史記-(54)---因爲嘲笑殘疾人而引發的血案

鹿鳴看文化 2024-05-04 04:59:38

作者簡介:本公衆號主人,定居武漢的東北人,業余曆史愛好者。

最近讀《史記》,對裏面的一些內容略有感悟,在此記錄下來和朋友們分享,不當之處還請大家不吝賜教。

背景介紹:

晉國中軍佐郤克在出使齊國時,因爲郤克自身駝背,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在齊國朝堂上竟然被齊頃公的母親給嘲笑了。郤克爲此非常惱怒,幾年後他率領晉軍通過鞌之戰大敗齊國,報了當年齊國受辱的仇怨。

故事經過:

邲之戰以後,晉國爲了拉攏齊國,委派時任中軍佐的郤克出使齊國。郤克本就略顯駝背,走路一偏一拐,在齊國的朝堂上走路的姿勢不怎麽好看。這時候齊頃公的母親蕭同叔子在帷幕之後看見郤克的糗樣竟然忍不住笑出聲來。自尊心很強的郤克被一個婦人嘲笑,怒火中燒。出來後,憤怒地說道:“如果我不報此仇,今生定不過黃河。”于是安排栾京廬在齊國處理一些外交事宜,自己就提前回國了。

回到晉國的郤克,實在無法忘記在齊國受到的奇恥大辱,這一陰影始終籠罩在郤克的頭上。郤克屢次向晉景公提出討伐齊國,晉景公認爲伐齊時機並不成熟,一直不同意。郤克又提出:我帶著我們郤氏家族的親兵,與齊國去做個了斷。晉景公也不同意。于是郤克終日悶悶不樂,做事不按常理,完全喪失了先前的那種英明與睿智,執政大夫士會對此擔憂不已。

士會爲了顧全大局,主動提出退休讓位給郤克。郤克擔任中軍帥以後,一直在伺機報複齊國。不過機會很快就來了,公元前589年春天,齊頃公親征攻擊魯國,魯國的盟國衛國派兵去救援魯國,結果在路上就被齊軍打敗而回,于是魯國和衛國一起派人到晉國求援。晉景公這次認爲時機已經成熟,決定討伐齊國,打擊齊國的囂張氣焰,于是郤克挂帥,攜同上軍佐士燮(士會的兒子)、下軍將栾書及800乘並與狄人構建的步兵參戰。齊頃公面對晉國大軍,起初自信滿滿,主動進攻晉軍,戰鬥中郤克表現非常英勇,在受傷流血的情況下,依然作爲主帥指揮戰鬥,郤克的表現讓晉軍士氣大振,最後齊軍戰敗,齊頃公是和自己的車右互換了位置和衣服才僥幸逃脫,這場晉國和齊國之間的大戰由于發生在鞌地(今山東濟南附近),又稱爲“鞌之戰”。

晉軍乘勝追擊,齊頃公終于挺不住了,決定向郤克求和,郤克毫不客氣的列出兩條苛刻的談判條件:

第一,要齊頃公的母親,就是那個曾經嘲笑過郤克的蕭同叔子到晉國做人質;

第二,要齊國把境內的耕地田壟全改爲東西走向——“盡東其畝”。

面對這樣的條件,齊國使者不敢答應,同時魯國和衛國的代表也力勸郤克,之前被齊國侮辱的仇怨已報,沒必要把齊國逼到牆角,萬一齊國要魚死網破也是得不償失的。于是大家在結盟以後,郤克帶領晉軍班師回國。

後來齊頃公親到晉國與晉國君臣會面,竟要尊晉景公爲王,晉景公雖不同意,但其虛榮心著實得到了滿足。齊晉兩國攜手,共同維護北方穩定。此後20年間,齊國都沒有再與晉國叫板。

以下是我對晉國和齊國之間的的鞌之戰有關人物故事的解讀,純屬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首先,國際格局的變化引發了鞌之戰,而鞌之戰的結局又進一步改變了國際格局。晉國和楚國之間的邲之戰結束以後,由于晉國戰敗,老冤家秦國也趁機不斷欺負晉國,就連曾經的東方盟友齊國此時對晉國也落井下石,和楚國之間眉來眼去,大有媾和之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晉國爲了拉攏住齊國,才派郤克去出使齊國,也才有了郤克被侮辱的故事,齊國趁著晉國新敗,並且靠著和楚國的暧昧,竟然又攻擊魯國,同時和援助魯國的衛國也發生遭遇戰,晉國爲此出兵聯合攻打齊國,齊國也並不害怕,歸根結底還是齊頃公認爲當時的國際格局對齊國是有利的,所以他才無所顧忌,最終在鞌之戰遭到慘敗。而鞌之戰的慘敗,讓齊國認識到晉國依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況且齊國和晉國都位于北方,搞好和晉國的關系對齊國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相應的齊國調整了對外關系政策,這樣整個國際關系的格局再一次的發生逆轉。

其次,郤克是一個意氣用事的人嗎?從故事介紹中看,郤克在齊國受辱後,回到晉國以後反應非常大,屢次想爭取晉景公同意攻打齊國,甚至想自己帶領郤氏家族的親兵去報複齊國,在被否定後郁郁寡歡,非常異常,這確實讓人感覺郤克這個人太過意氣用事,作爲晉國高層因爲一點個人恩怨實在不應該,但我認爲這一切或許只是假象,因爲很多迹象表明郤克並不是一個意氣用事的人,一方面當他在齊國被齊頃公的母親嘲笑時,按史料記載他並未當場發作,而是出來後才發的牢騷,然後自己回國,讓其他人代爲處理剩余事務,並沒有因此就把兩國之間的政治任務丟下不管,另外一方面,當郤克率領晉國大軍打敗齊國後,郤克一開始是獅子大開口,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談判條件,如果郤克是一個意氣用事的人,他完全可以把這些條件堅持到底,那樣才能把原來受到的侮辱幹淨徹底的洗刷幹淨,但實際上郤克沒有那麽做,在條件被齊國使者拒絕,魯國和衛國代表勸說下,郤克很快放棄這些條件而選擇和齊國結盟,這說明郤克至少是一個氣量不小的人。我猜想,郤克之所以在受辱後有那些反應,一方面是郤克他作爲郤家年輕的一代,他是有所追求的,他並不甘心只做一個中軍佐的職位,另外一方面就是郤克想要攻打齊國,爲自己的受辱報複只是目的之一,而如果他郤克能夠通過這場戰爭取勝的話,那郤克以及郤氏家族在晉國的地位就會更加穩固,他的功業就會勝過他的老爹和祖父。

再次,士會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按照晉國以往中軍帥的先例來看,基本都屬于是終身制的,就是可以幹到死的那一天,士會從出道以來,大都是非常正面的評價,而對于郤克在故事中的異常表現,士會看得非常透徹,他曾經對自己的兒子士燮說,如果郤克的這股怨氣,不能發泄到國外,那麽很有可能就會在國內導致禍亂,與其國內禍亂,還不如給郤克創造機會發動對外戰爭,這樣對晉國是有利的。同時士會把中軍帥的位置讓給郤克,那麽郤克必定會感恩于士會以及他的後人,這樣對士會家族也是有利的,所以士會絕對是晉國高層裏的絕頂聰明人,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士會,後面將專門介紹和解讀士會的事迹。

最後,晉景公具備一個大國之君的政治定力,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當郤克主張晉國發兵去攻打齊國的時候,晉景公認爲時機不成熟而拒絕了,因爲這是郤克的個人恩怨,讓國家來爲郤克的個人恩怨來背書確實不應該;二是當郤克提出僅僅使用郤氏家族的親兵去報複齊國的時候,晉景公還是拒絕了,因爲郤克家族的兵力畢竟有限,如果答應他去和齊國開戰,很有可能會失敗,那麽最後還是晉國的損失,而如果一旦郤克取勝,那麽郤克勢必會做強做大,很有可能會脫離晉國和晉景公的控制,對晉國實在得不償失;三是在士會讓位給郤克的時候,晉景公選擇了默認和同意,因爲他也看到了士會看到的問題,必須因勢利導,否則晉國國內真的就會發生動亂;四是在齊國攻打了魯國並和衛國開戰後,齊景公認爲齊國已經犯了衆怒,對齊作戰時機已經成熟,于是立即派郤克等人以正義之師出兵討伐齊國;五是齊頃公在晉國認老大的時候,晉景公始終保持人間清醒,並未因爲鞌之戰的勝利,以及齊頃公的恭維,就同意升級爲晉王,那樣的話就上了齊頃公的大當。

《史記》晉世家原文節選:

八年,使郄克于齊。齊頃公母從樓上觀而笑之。所以然者,郄克偻【偻:嵴背彎曲。】,而魯使蹇【蹇:跛。】,衛使眇,故齊亦令人如之以導客。郄克怒,歸至河上,曰:“不報齊者,河伯視之!”至國,請君,欲伐齊。景公問知其故,曰:“子之怨,安足以煩國!”弗聽。魏文子請老休,辟郄克,克執政。

九年,楚莊王卒。晉伐齊,齊使太子強爲質于晉,晉兵罷。

十一年春,齊伐魯,取隆。魯告急衛,衛與魯皆因郄克告急于晉。晉乃使郄克、栾書、韓厥以兵車八百乘與魯、衛共伐齊。夏,與頃公戰于鞍,傷困頃公。頃公乃與其右易位,下取飲,以得脫去。齊師敗走,晉追北至齊。頃公獻寶器以求平,不聽。郄克曰:“必得蕭桐侄子爲質。”齊使曰:“蕭桐侄子,頃公母;頃公母猶晉君母,奈何必得之?不義,請複戰。”晉乃許與平而去。

楚申公巫臣盜夏姬以奔晉,晉以巫臣爲邢大夫。

十二年冬,齊頃公如晉,欲上尊晉景公爲王,景公讓不敢。晉始作六軍,韓厥、鞏朔、趙穿、荀骓、趙括【趙括:趙衰之子,趙盾異母弟。】、趙旃【趙旃:趙括之子。】皆爲卿,智自楚歸。

(所有圖片來自于網絡)

《詩經.小雅》: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0 阅读:0

鹿鳴看文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