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年後回京問斬,後來回來多少人

古城青衣 2024-02-24 22:16:32

曆史上,有很多以仁德待民、吏治清明著稱的君王。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一位。

李世民治理天下的理念,包含著法的公正,嚴格依照唐朝法律執行。

但是卻在他在位時期,出現了“縱囚歸家”的事件。

這是怎麽回事呢?

李世民龍顔大怒

時間回到貞觀五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

而這件事,就是“縱囚歸家”事件發生的根源。

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大臣心中的好君主。

勵精圖治,嚴于律己。

所以在李世民治理下,唐朝出現了較爲繁榮穩定的貞觀之治。

貞觀四年,李世民下令將大理丞張蘊古在東市斬首。

張蘊古的死,讓很多唐朝的官員都非常害怕,而張蘊古的死與權萬紀有著直接關系。

當時唐太宗,看權萬紀在地方的工作做的很好,品格也算廉潔。

便直接將權萬紀,提拔到身邊做了禦史。

但是權萬紀這個人,實在是心思深沉。

而且禦史這個官職本身,就有監察朝廷大臣的職能。

他就不擇手段的檢舉揭發官員,以求自己能在朝堂上立住腳,能受到李世民的更多恩寵。

很多官員,因爲權萬紀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牽連。

尤其是身爲宰相的魏征,他十分看不慣權萬紀的所作所爲。

但是那段時間,唐太宗不知怎的就是非常相信權萬紀。

權萬紀,向唐太宗彈劾張蘊。

說張蘊古徇私情,將一位“因癫病胡言亂語”的犯人。

這讓一向崇尚嚴明法度的李世民,非常生氣。

直接下令將大理丞張蘊古,于東市斬首。

張蘊古死後,地方大臣們人心惶惶。

在對案件的量刑時,不僅更加謹慎了,而且還偏向于作出更重的量刑判決。

張蘊古的死,影響很大。

從此之後唐朝的司法體系,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地方官員們害怕,他們會一不小心惹得李世民不高興。

所以對所有案件的量刑都往重了判,因此唐朝的死刑犯在這一時期迅速增加。

根據曆史數據統計。

在貞觀四年,被作出死刑判決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但是在這一事件發生後的兩年,也就是貞觀六年,死刑犯已經多達390人!

“縱囚歸家”另有深意

390名死刑犯,也讓天下百姓感到惶惶不安。

不明白唐朝官府,會對那麽多人作出死刑的判決。

死刑在古代,都是最爲嚴厲的刑罰。

在唐朝時對于死刑的判決,也更加嚴謹。

唐朝時期,爲了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體驗唐朝法制的清明。

死刑,需要實行五複奏和三複奏的制度。

而且會在每年的秋冬處決被判死刑的犯人,並在行刑前再次“錄囚”。

這些制度和規定,都是爲了彰顯唐朝司法的公正。

而且還能讓百姓更加愛戴,作爲君主的李世民。

當時,李世民親自審問了地方上報的囚犯,將罪行較輕的犯人和死刑犯分開,等將罪行較輕的罪犯處理妥當之後。

看著這390名死刑犯,陷入了思考。

李世民是一個非常聰明、有能力的皇帝。

從當初他發動“玄武門之變”,將自己變成唐朝唯一繼承人,又或者從他在短時間內就將人心一統,都可以看出。

所以李世民十分清楚,這390名死刑囚犯裏一定有冤假錯案。

如果不把這件事情解決好,肯定會失去民心,失去百姓的愛戴。

想到這裏,李世民便決定賭一把“縱囚歸家”。

貞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尋常百姓家,正忙著准備過年。而此時的李世民,正在台上審視那390名死刑犯。

他對那些死刑犯說:

“你們,是不是很想家?”

李世民剛一說完話,那些死刑犯的一下子就擡了起來,他們的眼眶也變得微微濕潤。

是啊,在快過年的時候怎麽會不想家呢?

看著這些死刑犯如此可憐。

李世民便實施了他的計劃,下令釋放這些死刑犯回家過年,條件就是明年秋天必須如期回來。

聽到李世民的話,這些死刑犯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身爲一個將死之人,還能回家陪著親人過年,是多麽幸福的事情。

于是這些死刑,犯紛紛向李世民謝恩。

並且保證一定會按照約定的日期回來,絕對不會逃跑。

此時也有大臣,向李世民提出了自己的擔心。

萬一這些人真的死性不改,逃跑了怎麽辦?

李世民當時只是表示,如果他們遵守承諾全都回來了。

那說明,他們其實還有改造的可能。

但如果逃跑了,那只能說明他們已經無藥可救了。

雖然李世民表面上非常鎮定、自信。

但其實他的心裏,也不確定自己能否賭成功。

畢竟人性這個東西,誰也猜不透。

如今,李世民只能期望這390名死刑犯信守承諾,這樣以來他便能達成自己的目的。

李世民與390名死刑犯定下“君子約定”的事情,很快就傳的家喻戶曉。

有支持李世民做法的;

也有諷刺李世民傻的;

總之什麽樣的聲音都有。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第二年的秋天,有很多人提前便候在那些死囚犯和李世民約定的地方,准備好好地看熱鬧。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

那些回來的死囚犯越來越多,原以爲所有的人都回來了。

誰知道到了約定時間,清點人數的時候。

竟然,還有一個人沒來。

李世民讓官員對著當時的花名冊,一個個查找之後。

發現唯一一個沒有來的人,是住在京畿扶風的徐福林。

那些回來的死囚犯,在下面七嘴八舌的斥責徐福林。

罵他不講信用,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在場的官員,不知道事情該怎樣處理。

李世民也在想,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就在此時有一陣車輪的聲音,傳入衆人耳朵。

隨之而來的,是乘坐牛車姗姗來遲的徐福林。

徐福林整個人的臉色非常差,他下車之後連忙表示,自己在回來的路途中生了一場大病。

爲了能夠按照約定趕來,特意雇了牛車趕路,沒想到還是來遲了些。

聽完徐福林的話,在場的人都非常佩服他的守信。

李世民,也舒緩了自己緊皺起來的眉頭。

李世民賭贏了。

通過“縱囚歸家”這一舉動。

李世民,不僅將自己仁德的形象深入民心,更完善了唐朝的司法體系。

這一次兵行險招,雖然冒險。

但是李世民,成功達成了目的。

爲唐朝二百多年的繁榮,打下了重要基礎,更在曆史上刻下千古美名。

9 阅读:7381
评论列表
  • 2024-04-16 23:07

    回家過年意味著有家,你跑了不回來了,那就是欺君,要滅九族的[得瑟],你跑個試試

  • 2024-03-03 20:26

    哪最後殺了他們沒有?[滑稽笑][滑稽笑]

    li 超 回覆:
    死囚,你說呢
    黑兔子 回覆:
    沒殺,有些還成了朝廷要員,在後來的東征西伐立下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