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育無果?想讓年輕人放心生育,需要搬離“3座大山”

海藍聊房 2024-04-19 12:01:53

2023年,我國新生兒數量902萬人,比2022年減少54萬人,降幅大大縮小,與一些專家和機構預測的700~800萬相比,情況好了很多,另外結婚人數更是止跌回升,比2022年增加84.5萬對,同比增長12.36%。

這樣的數據,無疑是好消息,意味著今年的新生兒數量甚至有可能實現反轉,然而在“向好”的同時,我們卻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出生人口與過去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我們是在2015年10月底全面放開二胎,而新生兒數量除了在2016年迎來一個小爆發後,便持續走低,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下降超50%。

在逐年下降的過程中,我們又在2021年放開三胎,很多城市爲刺激生育紛紛對二胎三胎家庭發放生育津貼、給予稅收優惠、購房補貼等等,但實際效果並未達到預期。

想要刺激生育,其實只靠補貼和稅收優惠是杯水車薪的,需要從根上來解決問題,也就是搬走壓在年輕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第一,住房難題。

本輪樓市調整,房價已經降了不少,今年1~2月時,新房的均價與2023年的峰值相比,下降23%,可即便如此,購房壓力還是存在的。

一二線城市和部分三線城市,房價輕輕松松上萬,導致大多數年輕人買房時,只能靠父母出首付,自己來還房貸。

而且不誇張地說,很多人時不時需要父母“幫襯”,這種情況下,自己好好活著都是一種奢望,哪裏還敢去想結婚生育。

第二,過高的生育成本。

說到生育成本,比較出名的就是育娲智庫的養育成本報告。

在《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中:

全國0~17歲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爲48.5萬元,0歲~大學本科畢業的平均養育成本爲62.7萬元。

全國城鎮家庭0~17歲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爲63萬元,農村家庭爲30萬元。

在《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版》中:

全國0~17歲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上升至53.8萬元,0歲~大學本科畢業的平均養育成本升至68萬元。

全國城鎮家庭0~17歲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爲66.7萬元,農村家庭爲36.5萬元。

二者進行對比,很明顯,養育成本在不斷升高,這裏就要問大家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了,你的工資漲了嗎?

此外該報告還有一個點值得關注:在0~17歲的平均養育成本上,僅僅是懷孕到孩子5歲期間,平均成本就超過20萬,占比38.68%。

越小越費錢,咱們不談未來,單單是這6年裏的養育成本,就已經把生育門檻拉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不少年輕人壓根兒就生不起。所以說,想要刺激生育,養育成本需要降下來,尤其是在前期。

第三,醫療。

根據數據,1995~2017年,居民醫療保健支出上漲22.4倍,遠遠超過可支配收入9.2倍的增長,我們總說,進一趟醫院大門,千把塊就沒了,這完全是實話,並非無的放矢。

目前的生育主力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一個人要贍養兩個老人,如果結婚後要一個孩子,那可就是兩個人養五個人的局面,不論是經濟還是精力,都要付出太多太多。

面對住房、養育、醫療這三座大山,有太多人不得不把結婚生育的人生規劃盡量往後拖一拖,而那些有孩子的家庭,在家庭收入沒有突破前,也很難響應國家號召去要二胎三胎。

當然,針對阻礙生育的社會難題,目前也有幾個比較好的消息。

首先是國家正在加大力度建設和供給保障性住房,尤其是配售型保障房。

我們能看到,不少城市已經公布了首批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設規劃,像福州甚至都完成首批申購。

保障房雖然不是白菜價,但絕對比商品房便宜,隨著保障房投入市場,越來越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難題會得到解決。

另外是收入問題,中央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提升收入預期,至于如何提,肯定要結合貨幣政策和經濟形勢。收入能提上來,這比什麽都重要。

還有在生育政策方面,提出要“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優化生育假期制度,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很顯然,國家也是想趁2023年結婚生育情況有所好轉這個好機會,從而把新生兒數量“掰回來”,可以預測,今年有關生育的支持政策會更多。

0 阅读: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