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傲LT-TC5系列體驗:百元線材精選,換條數據線就能提升音質

KomoWeekly 2024-02-29 00:24:49

感覺上,很久沒有寫過音頻的東西了。

捏指一算後,我發現之後 2 月份結束後就會進入到密集的試用體驗期。到時候不只是耳機、手機,還會有大量塑料制品、金屬制品來襲......

那,我還是趁這一段時間清理一下堆積。

清堆積,不只是砌一下未開的模型,掃一下未裝的菲林。

還有,講一下未講的主題。

今次,我們來講講音頻用的數據線,講講飛傲新推出的數據線「系列」—— FiiO LT-TC5。

開箱的時候啰嗦過的,今日會再啰嗦一次。(笑

再啰嗦一次

從 2023 年 11 月開始用 LT-TC4 的我,已經經曆過兩代包裝了。

第一代是 FiiO 最常用的黑藍色漸變帶閃粉的紙盒包裝,第二代則是現在和 LT-TC5 系列一樣的紅色開窗透明包裝。

這樣的改動不知道是基于成本原因,還是覺得和耳機線一並使用紅色包裝比較好。

但如果 LT-TC5 系列都可以用舊款的紙盒包裝,哪怕裏面不附帶定型吸塑,只有一個紙盒,整體的觀感都會在原本看起來就更高端的 LT-TC5 變得更加高端。(笑

回到本體,LT-TC5 系列和 LT-TC4 的包裝配置基本無大變化,三款尺寸都用了自帶透窗和自密封設計的紅色膠袋包裝,LT-TC5L(也就是 150cm 的版本)在線上會多綁一條集線用的魔術帶。

和以往 LT-TC 系列以及用 Lightning 接口的 LT-LT 系列數據線不同,LT-TC5 是有 S(10cm)、M(80cm)以及 L(150cm)三種不同長度可選,相信是爲了對應隨身小尾巴到固定用的台放設備等場景。

原本以爲 M Size 會是和 LT-TC4 重疊的 50cm,這裏可能是飛傲想多增加些線材的靈活性,所以把長度延伸到 80cm。

但對于我來說,不管是 80cm 還是以前的 50cm 都是兩邊不到岸的感覺,隨身太長,用到桌面上又只能碰到拓展塢。

所以我這次只選了兩個極端,10cm 接小尾巴,150cm 則是放到工作台上,讓 FiiO K11 直接接到 MacBook 的 C 口上。

三點更新

LT-TC5 系列的更新,主要集中在外觀、用料和聲音上。

外觀變化非常大,LT-TC5 放棄了 LT-TC 系列原有的「幼細」,整體粗了一圈有多。線材表面繼續使用編織質感,並在黑色的主體線身上加了一些金色做點綴,這也成了飛傲新一代音頻線、數據線的標配外觀。

線材變粗之後,接頭也換上了一個體積更大的亮面金屬接頭。強調亮面金屬感是爲了與官圖「區分」開來,官圖用了啞光效果,實物則是有點鏡面,而且很容易就能夠指尖作畫,時刻要保持幹淨的用家就要辛苦點,並自備好擦鏡布了。

接口上面只保留了 FiiO 標志,少了上一代的方向標識,這也意味著這一代不需要拘泥方向,即插即用。

外觀大改之後來到了同樣大改的內部用料,LT-TC5 沒有再用 LT-TC4 的銅鍍錫線芯,而是用上更爲常見的銅鍍銀組合。線芯到編織線網外層還有高密度聚乙烯 HDPE、黑色石墨烯鋁箔和仿硅膠 PVC 中被三層材質做隔離。

屏蔽層是帶石墨烯塗料的鋁箔層,用于仿硅膠的 PVC 中被有足夠厚度和彈性,可以保護線芯,同時也能在這個厚度下提供一定的柔軟度,彎折並不會損壞線材。

只不過,再怎麽柔軟也會有形變的力,加粗之後的 LT-TC5 (特別是線比較短的 LT-TC5S)形變帶來的力會比 LT-TC4 要明顯。所以在選線材的時候盡可能在空間和長度上預留多點一點,接口和線的壓力就會少一些了。

線材換了,聲音也會有變化。

配置已經說過了,所以這次會直接試聽聲音的變化。

試線的聽感簡單很多,基本就是基于參考一個 On / OFF 對比。但考慮到以上的機器都不會配備一條「原裝線」,那在這裏我就用一條 LT-TC4 作爲參考,

確實,既然你都已經決定或者開始糾結一條價值 50+ 的音頻線,那再用一些充電用的數據線來做對比似乎就沒有什麽意義了。

結果沒有意義,這個時候的 M11 Pro 是接近滿電的

就正如 LT-TC5 我也不會測充電效率以及傳輸速度一樣,它能充電和能過數據就 OK 了。

但如果有機會可以試到直接連外置硬盤的播放設備,那確實可以試試。

OK,頭盔夠多了,是時候開始試了。

測試部分會用了 FiiO K11,耳機會有 FiiO JH5 和最近頗爲常用的 beyerdynamic XELENTO remote,音源有播放 Spotify 和 YouTube 的 MacBook Pro:

先聽聽一些常規點,LT-TC5 的風格和 LT-TC4 的差不多,LT-TC5 的高頻和人聲會比 LT-TC4 稍明亮一些。換線之後,人聲位置沒有變化,埋身感不會增強,細節音稍稍提亮一點,但在整個聲音環境會變得幹淨和通透得多。

連接播放器(M11 Pro)的時候,LT-TC5 和 LT-TC4 在聲音幹淨度上差別並不大。有新一代屏蔽層的 LT-TC5,聲音會幹淨一點,但要反複聽才能聽出來。

但如果連接的是手機和電腦,有新屏蔽層的 LT-TC5 的優勢會明顯很多。鼓點更加聚攏,哪怕聽的是「味精不用錢」的 Spotify,以前會出現鼓聲像硬塊碎裂的聲音,換上 LT-TC5 就不會出現了。

聲音環境的幹淨度提升要比之前明顯得多,聲音複雜、低音渲染渾濁的問題也得到緩解。

所以如果你的播放源是手機或電腦,我個人是真心建議換上 LT-TC5。哪怕你之前已經用上 LT-TC4,LT-TC5 帶來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值接,升級

到這裏,先來個結論。

毫無疑問,LT-TC5 系列依然是性價比極高的音頻數據線,百元以下的最佳選擇,目前應該還沒有之一。

用料和結構的升級爲聲音表現帶來改善,在搭建出自己的調聲風格之前,先將地基打好,盡可能用內涵爲自己拿個好分數;

外觀設計上已經掌握了勝利的方程式,帶編織紋理的粗線身搭配優質金工的 USB-C 接頭,整個系列在觀感和用料上都給出了足夠的誠意和性價比。

用料的誠意來自上手之後能體現在細節質感,這安心的紮實感是整個系列給我的第一印象。至于觀感上的性價比,則是來自這個方程式組合完成後,看起來就能夠賣到一百幾十以上的外觀。(笑

作爲一款面對「比開箱即用稍高一點」的用家需求而誕生的産品,LT-TC5 系列是一款在功底和驚喜上都能夠滿足的系列。

如果你也是個很容易就丟失或忘記帶音頻線的人,比起臨時用自己的硬盤線、充電線甚至鍵盤線來救急,像我一樣把 LT-TC5 列爲常規使用品,像紙巾一樣隨時都放兩三條在背包內袋裏作不時之需可能還更有用。(再笑

但如果你問我是不是滿意了,我就覺得......未必。

如果 LT-TC5 的調聲風格可以明顯一點,FiiO 特有的那種突出聲音細節和素質的特質可以明顯一點,外觀上可以更低調沉穩一點會更好。

或者可以一次性滿足這些要求,並且以 LT-TC4 的純黑配色搭配啞光銀接頭再出一個定價稍高一點的「LT-TC5 Pro」系列,那我也樂意。

只不過,從 FiiO James 老板的講法就知道,這些應該都不太可能。

LT-TC5 的出現不僅僅是要延續 LT-TC 系列老線材主打耐用和功能性的傳統,還有肩負著統一現階段設計語言的重任,那純黑+銀的飛傲經典搭配似乎就不太會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但如果有,我可以等。

(認真

0 阅读:11

KomoWeekly

簡介:一個分享高質數字生活的科技內容聚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