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HUOERCadenza4四單元圈鐵耳機評測:招牌的入門,入門的招牌

KomoWeekly 2024-04-03 00:39:09

旗艦,是技術展示,是門面是生招牌。

當廠牌將心思和心血都傾注到一款産品上面時,那一款就會成爲旗艦。

但後來,人變得貪心,旗艦也不再是唯一。

漸漸地,次旗艦誕生,和旗艦分擔了撐起廠牌形象的擔子;

漸漸地,旗艦越來越多,「旗艦」的名號慢慢從單品變成了一個系列;

漸漸地,旗艦系列也會覆蓋到全部的價位,旗艦系列的名號就會慢慢變成......

「招牌」

像是用 Cadenza 12 打出名堂之後,Cadenza 也成了 LETSHUOER 的招牌字段。

現在,他們打算擴大 Cadenza 字段的版圖,推出一款定位相對入門,並將時下流行的多單元結構、可換線、可換接頭設計都整合到一起的新耳機——Cadenza 4。

旗艦 Cadenza 12 是一款搭載 12 單元的多單元耳機,那按照命名規律,這次的 Cadenza 4 也就是一款搭載了一圈三鐵的四單元耳機。

包裝用了封套搭抽屜式內盒的設計,灰白色的外封套很幹淨,內盒用了磁吸開蓋的方式保留了旗艦系列要有的貴氣。

盒內設計了兩層,底部放了耳機,下層放了收納盒、替換接頭和耳機線以及替換用的膠塞,並用了抽屜收納的形式呈現。

放在旗艦系列裏面很常見,但對于一款入門定價耳機來說,這個心思就有點 Fancy 了。

反正,我就在 IER-Z1R 裏面看過這個陣勢。

如果 LETSHUOER 再加多一層或加多一外層絨布的話,整件事會來得更誇張一點。(笑

配件是基本配備,除去耳機本體和配線,LETSHUOER 給到了兩種共六對膠塞,一個圓形收納盒和配線用的三種替換接口。

膠塞分成透明用的人聲加強,還有暖灰色的均衡塞,兩種都有大中小三種尺寸。替換接頭有最常用的 3.5mm 單端和 4.4mm 平衡口,還有很久不見的 2.5mm 平衡口。

收納盒堅持了 LETSHUOER 的圓柱旋蓋設計,這裏的黑色表面做了啞光,和耳機腔體外側的處理不謀而合。

配線方面,Cadenza 4 搭載了一條 392 芯高純度單晶銅鍍銀的線材,線材強調了『能量傳輸損失低』和『細節飽滿』的特點,後者應該是選擇鍍銀的原因。

似乎在大隊轉向無氧銅的好幾年之後,慢慢又見到有廠牌在入門定位上見到了不少用單晶銅的産品。可能是無氧銅的已經卷夠了,是時候換個玩法了吧。(笑

對我這個對單晶銅有偏好的人來說,似乎也是個好事情。

底部的接口最簡單直接的無鎖插拔式設計,防呆結構放到了保護插口外部,而且標示明顯,基本不可能看錯,接口的替換也十分方便。

只是,接口替換的部分除了中間的線芯插口之外也沒有卡扣固定,日常受力就比較容易受損。

LETSHUOER 用了 L 型接口設計,如果連接的機器是縱向入袋,那接口就有可能會長時間承受一個向上的力,時間長了接口會出現接不緊的情況,如果之後可以出個直插接口的版本就會好一點。

畢竟現在手機都不帶耳機接口,播放器也甚少需要橫向操作,感覺用直口會更合適。

Cadenza 4 的造型是標准的 LETSHUOER 設計,外面板用了 CNC 處理的磨砂鋁合金,面板上透過幾個不同角度的面來增加視覺上的層次感,金屬磨砂帶來粗顆粒也能夠豐富細節。

腔體用了 LETSHUOER 最熟悉的類定制設計,內側的弧度和紋理比較多,表面也添加了一層有些防滑作用的啞光塗層,質感和之前用過的 DZ4 很像。

類定制的腔體,內側注定會有不少適配耳朵結構的小弧面。Cadenza 4 的弧面不算明顯,佩戴的寬容度比較高。

我自己的話,耳機帶上就基本嵌合再裏面了,穩定不緊逼,邊緣留有空余但不會松動。內側弧面放在耳內舒服,耳朵不會和內側弧面打架,佩戴長一點也沒有問題。

換線用的標准 0.78 2Pin 接口在機頂,沒有下嵌的設計應該是爲了兼容大部分通用的 2Pin 線材。

但要注意,面板和內側的位置有弧度,所以線材不會完全插到頂。接之前要注意,不要過分用力。

單元的部分,Cadenza 4 這次沒有花巧也像 DZ4 一樣增加難度,它搭載了標准一圈四鐵的結構,動圈部分用了 10mm 的鍍铍動圈單元,動鐵組則用了一粒 Sonion 聲揚的動鐵再搭配兩粒 knowles 婁氏動鐵單元。

三個單元整合後會分成動圈、聲揚動鐵和婁氏動鐵組,然後分別以單獨的導聲管引出到音嘴處,音嘴也就每一組做了單獨開孔,以減少每一組在輸出到耳之前的互相幹擾。

對,沒有花巧和複雜的結構,主打一個簡單直接到耳的體驗。

試聽的話這次也簡單一點,無損本地專輯的部分會用到 Walkman NW-ZX706,流媒體則是用找到了「經典」藍牙耳放 Oriolus 1795,用轉接頭外接 Cadenza 4 試聽。

試聽的時候基本全時保持均衡塞和 4.4mm 接口的搭配:

聽著的時候,我覺得 Cadenza 4 想強調的是一種平衡,一種要強調環境、強調空氣感和延展效果的均衡。

在基礎表現上面,Cadenza 4 不會特意強調某個部分,而是對整體進行全面推進。聲音入口整齊劃一,有一個個方陣踏著正步的感覺,整齊和清爽、利落甚至到了爽脆的地步。正如我之前的如意菜效果一樣,聽 Cadenza 4 也會有相同的效果,甚至更加整齊。

鼓點紮實飽滿,力量感充足但不喧賓奪主的表現,放在主打空氣感的主調聲音下穩穩陣陣做個點綴。

當然,在《廢學》這種鼓點持續出現的歌曲上,鼓聲會成爲主導,但還不至于是那種「捶捶到肉」的侵略感,也不會汙染到人聲。

對,保證人聲表現,將用家的焦點鎖死在歌手的聲音上是 Cadenza 4 的聲音重點。

聽的時候你能夠清晰地將歌手和背景的聲音完全分隔開來。背景很遠,不管橫豎都保留了足夠的距離,人聲的位置是近與更近,是一種沒有侵略性的緊貼。

像是在《時光邊緣的人》,可以聽到唱法更成熟的 On 仔溫柔地唱著:

Cadenza 4 要表達的,是這首歌要表達的感覺。

雖然在《愛裏沒有詛咒》這種背景開始複雜的歌裏面,要完全實現上面的縱深感和距離感是有點難度,但聽的時候你會感覺那個「大概」還在,Cadenza 4 的努力還在。

如果要說將 Cadenza 4 的空氣感最大化,那就必須看看 Cloud 的這首《回憶半分鍾》。

歌本身做得已是空氣感十足,Cloud 的唱法就讓她像變得像一個吸飽了氫氣的飄浮女孩,在第二段副歌後面的假音和細微的呼吸聲被 Cadenza 4 放大,配合這個本身就足夠大的演繹空間,幹淨的空氣感一下子就出來了。

而這首歌的樂器聲,結像飽滿紮實,一虛一實交融之後變成了一種別樣的調和,聽著真的很過瘾。

哪怕我聽的只是味精加滿的 Spotify 版,但歌曲和 Cloud 演繹時要傳達感覺,Cadenza 4 做到了。

要講家謙的話,當然也會提一下家謙。

只是,我想說的不是他唱的歌。(笑

其實不只是這首,上一首《回憶半分鍾》還有 On 在專輯裏面的《約定的夢幻島》裏面都會有些放置在 intro 和 outro 段落,要和背景聲分離出來的細節聲,《無答案》一開頭的機械聲,《回憶半分鍾》最後淡出的海浪聲和《約定的夢幻島》的鼓掌和混合的笑聲以及最後安靜後的鳥聲等等,Cadenza 4 也能做好距離感。

全程不「黐底」的感覺保持了聽感上的清爽,能讓細節、背景和人聲各司其職,由聽者自行選擇焦點的感覺真的很不錯。

而從長時間的串流體驗裏面,我會覺得 Cadenza 4 是不那麽糾結檔案規格,和很善于傳達拍檔的特點。

用 Spotify 不太會被他們的招牌味精影響,也不會因爲規格下降而粗糙。只要播放端能夠架得住,那表現基本沒有問題。

甚至你可以給到一些有些自己風格的設備來搭配它,它也可以把這份風格穿搭出來。

對,總體來說,我會覺得 LETSHUOER Cadenza 4 是一款表達平穩,而且很努力地表達這種平穩的空氣類選手。

組合、搭配以及配置這次都少了很多別樣的「花臣」,心思少花在這些吸引眼球的東西上,自自然然就有心思來打磨基礎。

所以會發現,LETSHUOER 這次在包裝設計、配置以及細節的打磨上都要紮實得多很多。

畢竟,要從基礎裏面看到旗艦的氣質,要在常見的組合上看到突出的表現,真的不那麽容易。

空靈感選手自然就不需要多說,Cadenza 4 演繹歌曲時會化身「空間管理大師」,平衡各項各處的位置關系,讓它們在一個松動的黑色密閉方塊裏面盡情伸展合奏,是 Cadenza 4 最核心和基礎的優勢。

至于平衡,我覺得 Cadenza 4 是把這個當成核心而努力地做。

當然,它做得很用心很用力,也做得很妥當。

結像飽滿紮實,細節不含糊,人聲的表現也符合預期,對聲音規格也不那麽糾結。如果要搭配小尾巴和藍牙耳放來聽流媒體的話,我會覺得 Cadenza 4 是一款不錯並且穩妥的選擇。

「那麽,還有沒有補充?」

有的,這個部分我也不太覺得是不足,而是會覺得.....可以做得更好。

雖然 Cadenza 4 對文檔的規格不糾結,但也比較容易傳遞組合裏面其他成員的特質。如果搭配一些數碼感本身就比較重的播放設備,會讓整個組合的聲音會變得稍稍硬一點,搭配時就盡量避免一下。

我反而覺得,選用 Oriolus 1795 和 Cayin C9 這一類自身味道重的搭檔,讓整個組合多一些別樣的味道反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又例如剛剛提到的均衡,我覺得 Cadenza 4 是很努力地表現這份均衡。

就像是一個很努力的學生,他每次都考到 86-90 分,自身功底不錯,考試成績能夠達到優秀,但就每次都給人一種用緊全力的感覺。

『對,就跟神奈川椿線下山方向的藤原拓海一樣。』

捏的比較緊,沒有了那種旗艦系列應該有的從容。

但考慮到定位,可能我要的這份從容可能要等到這系列幻想中的「次旗艦」Cadenza 8,才會有吧。

(笑

最後一點,就是要多給一些時間磨合。

Cadenza 4 是一款需要簡單熱身的耳機,到步之後不要急著聽,多留些時間給它熱身,那出來的聲場和空氣感就會更滿意了。

0 阅读:0

KomoWeekly

簡介:一個分享高質數字生活的科技內容聚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