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此次中國行,應該到北京車展走一走

車行放大鏡 2024-05-01 11:54:37

馬斯克還是離中國市場太遠,如果他能到北京車展走一走,或許就會發現,低價車和30萬元以上的高檔車,哪個更能提振特斯拉的中國銷量和全球利潤表現。

馬斯克像一陣旋風,4月28日突然造訪北京,就在外界期待他將現身2024北京車展,成爲繼小米雷軍、360周鴻祎之後,爲車展帶來新一波話題與熱度的頂級霸總時,馬斯克揮揮衣袖,乘著灣流G550的私人飛機又飛回了美國。

不同于此前幾次來中國時提前釋放消息,馬斯克此次中國行非常突然,行程也最爲緊湊,只在中國停留了不到24小時。

關于馬斯克此次中國行的目的,路透社報道稱,馬斯克正尋求在北京與中方官員會面,討論在中國推出完全自動駕駛(Full-Self Driving,簡稱FSD)系統,並尋求獲得批准。4月馬斯克社交媒體平台X平台上回答提問時表示,特斯拉可能將會“很快”向中國客戶提供FSD。

此外,路透社援稱引知情人士的說法稱,馬斯克或尋求獲准將在中國收集的數據轉移到國外,用以訓練自動駕駛技術算法。業內專家表示,中國複雜的交通狀況,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比許多其他國家都多,不同場景對于更快地訓練自動駕駛算法至關重要。

馬斯克到訪北京當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關于汽車數據處理4項安全要求檢測情況的通報(第一批)》。通報顯示,比亞迪、理想、路特斯、合衆新能源、特斯拉、蔚來等6家企業的76款車型符合汽車數據安全4項合規要求。特斯拉是唯一的一家外資車企。

這被認爲是特斯拉掃清了FSD入華的關鍵障礙,4月29日,特斯拉股價大漲18%,創下該股自2021年以來的最大漲幅。這一波強勁增長也使得馬斯克身家超越貝索斯,再次成爲全球首富。

這是近期特斯拉第二次股價大漲,就在一周多前的4月23日,在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發布會上,馬斯克確認,特斯拉特斯拉將加速推出更廉價車型,定價2.5萬美元左右的低價車型Model 2明年上市的計劃不變。新車將于墨西哥、柏林以及上海工廠開啓投産工作。同時,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將于今年8月發布。

上述消息發布後,特斯拉股價一日大漲13.38%。可以說,在市值管理,打擊空投機構方面,特斯拉和馬斯克再次打了大勝仗。

但要真正走出利潤下降50%,銷量不及預期的局面,特斯拉需要的恐怕不是FSD和低價車,而是更多適合中國市場的中高端車型,以及更敏捷的本土化開發能力。

01

FSD遠水難解近渴

目前,無論是特斯拉還是政府層面,對于特斯拉FSD入華,都沒有明確時間表。有媒體分析,認爲特斯拉FSD即將入華其實是外界的過度解讀,從中汽協公布的文件內容看,只有幾項汽車隱私數據收集合規。

如果嚴格摳字眼的話,會發現馬斯克此次中國行的兩個目的,不管是FSD入華還是特斯拉在中國采集的數據出境,都沒有明確答案。

另據媒體報道,根據中國現行政策,特斯拉在中國采集的數據必須留在中國,如果特斯拉想在中國訓練出與美國版本能力相近的 FSD,就必須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和類似 Dojo 的超算中心。

2021年5月,特斯拉中國官方微博發布公告稱,已經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以實現數據存儲本地化,所有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車輛所産生的數據,都將存儲在中國境內,並將陸續增加更多本地數據中心。

但Dojo超算中心2023年7月才在特斯拉北美總部投入使用,從首次亮相到正式投入使用,用時兩年。據此,媒體預測,特斯拉FSD 在中國落地起碼需要一年的時間和 100 億的資金投入。

就算特斯拉FSD能夠快速入華,能給特斯拉帶來多大銷量加持還要打一個問號。

一方面,自動駕駛等智能化技術在中國雖然十分火熱,但消費者想要的智能化,目前更多集中于人性化的人機交流、舒適的智能座艙方面,完全自動駕駛並非最熱門選項。尤其在近年新勢力汽車接連不斷、人車雙亡的慘烈交通事故後,很多人更願意把方向盤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一方面,完全自動駕駛的技術成熟度,離真正的量産還有多少距離,業內還有爭議。2023年3月,王傳福在比亞迪2022年財報交流會上表示,現階段不斷鼓吹的無人駕駛、自動駕駛,幾乎無異于泡沫:

“無人駕駛那都是扯淡,弄個虛頭巴腦的東西那都是忽悠,它(無人駕駛)就是一場皇帝的新裝,比亞迪有60多萬員工,想用機器取代這些人工都做不到。因爲,機器不可能模擬人工操作的每一種場景。連固定的生産線上的工作,都無法做到“無人”,更何況是變化無常的實際路況呢?”

02

低價車打不過比亞迪們

特斯拉喊了好多年的2.5萬美元的低價車,推出後的確能讓大多普通人都能買得起電動車,實現科技平權。但這樣的車在歐美在海外市場或許能大賣,在中國市場賣得如何同樣要打個問號。

因爲,電動車平權,已經被善于成本控制的中國車企們搶先了。2020年7月,微車之王五菱便推出售價2.88萬元起的宏光MINI EV。此後一發不可收,在10萬元以下的小型電動車市場陸續推出多款産品,連敞篷車都有。

更關鍵的是,五菱並不因爲車便宜就忽視智能駕駛,與大疆深度合作,推出“靈犀智駕系統”。作爲智駕領域的“成本殺手”,大疆打出了“7000塊錢成本,城市領航現在上車”。兩個“成本殺手”聯合,將智能駕駛裝載到10萬元以內的電動車小車上,搶先實現智能駕駛的科技平權。

在10-20萬元的中檔車市場,有比亞迪這樣已經在電動車領域摸爬滾打了20年的王者,後面還有廣汽埃安、吉利、長安、長城、奇瑞等一衆自主龍頭,20萬元以內的市場已成這些自主品牌們的優勢地盤,在燃油車領域正超越根基深厚的外資品牌,在電動車領域也都布局多年,還有小米、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也勢必會將10-20萬元的市場作爲主攻方向,並全力加碼電動化、智能化技術。

無論是低成本制造,還是深谙本土消費者玩轉流量方面,特斯拉和本土的比亞迪、小米們PK起來都處于劣勢。

當然,特斯拉也有比亞迪、小米們難以匹敵的優勢:極強的科技創新能力,而且是原始創新,這一強項使得特斯拉和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中國本土車企比起來,更具科技魅力、品牌站位也更高端。

還有創始人的明星優勢,當下中國汽車行業正在卷的車企CEO下場當網紅、親自帶貨,其實都是馬斯克帶入汽車行業的,要比拼創始人的話題度和流量,馬斯克還是比小米雷軍等國內車企大佬更硬核一些。

正如開創了智能手機時代的蘋果手機,堅持走高端路線、手機均價超過5000元一樣,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也應集中精力發力30萬元以上的中高檔市場。

目前,特斯拉在中國雖然已經推出了Model3、ModelY、ModelS、ModelX等多款車型,但真正擔綱銷量主力的只有Model 3和Model Y兩款國産車,售價區間集中在20-30萬區間,而且兩款車都已經推出數年,Model 3于2016年推出,Model Y于2019年推出,雖然Model 3也推出新一代産品,但在新車輩出的中國市場,特斯拉兩款國産車的外觀與內飾設計已經缺乏新意甚至落伍,空間也不夠大。

在30-50萬元的市場,特斯拉目前只有進口車,想要真正扛起銷量重任,還得是國産車。從傳統汽車巨頭們過去40多年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開拓經驗看,在15萬以下的低端車市場,外資品牌就算一度取得不錯的銷量,也會逐漸被更具成本優勢、營銷也更接地氣的自主品牌趕超。外資品牌汽車的優勢市場,主要在15萬元以上的中高檔車市場,尤其是30萬元以上的高檔車市場,利潤豐厚,銷量可觀。

和燃油車時代不同的是,在特斯拉低價車推出前,中國自主品牌已經搶先行動而不是跟在後面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斯克此次北京之行,不到2024北京車展上看一看,親身體驗一下比亞迪等中國車企的電動車,了解一下中國競爭對手在低價車領域卷到什麽程度,其實是一大遺憾。畢竟聽下屬彙報數據和分析,跟自己現場感受還是不一樣的。

同時經營多個公司、身兼數職的馬斯克,還是離中國市場太遠,如果他能深入走訪中國汽車市場,多看看中國豪華汽車市場的數據,就會發現,低價車和30萬元以上的高檔車,哪個更能提振特斯拉中國的銷量和全球利潤表現。

結語

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已經突破市場臨界點,邁入大規模量産,成本降低的階段。

2023年年初,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率先掀起“價格戰”,想通過領先者優勢搶占更多市場份額,但依然未能維持之前在中國電動車市場銷量“一騎絕塵”的地位,還繼續被比亞迪反超。特斯拉Model 3的BOM成本就有20多萬,已經沒有太多降價空間。

過去10多年,特斯拉靠大單品策略取得成功。但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電動車市場,特斯拉恐怕要改變一下策略,學習一下奧迪、大衆、豐田本田等傳統汽車巨頭麽的做法,強化本土化開發,空間該加長就加長,外觀內飾加快換代速度,科技配置該全家桶就上全家桶。

圖片:來源網絡

0 阅读:2

車行放大鏡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