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誇獎張藝謀,點評《熱辣滾燙》?撕開了中國電影的“遮羞布”

令狐伯光 2024-02-25 21:55:17

文|令狐伯光

前幾天,香港導演王晶發文表示今年春節檔看了《熱辣滾燙》《第二十條》兩部電影,他認爲《第二十條》是張藝謀近幾年來最好的作品,而《熱辣滾燙》宣傳出色。

這可以說非常直接了,2024年春節檔我認爲除了那個動畫,《搖太陽》《紅毯先生》撤檔情有可原,電影質量真身也不算太差。而《第二十條》《飛馳人生2》還是今年春節檔質量最硬的片子。

2024春節檔很奇怪,最大問題其實還是在《熱辣滾燙》上面。

畢竟這部片子翻拍ip+現實主義噱頭+巨星話題噱頭=大賣片子占全了的片子。國産電影裏面都不多,至少知名的你除了陳思誠,還有開心麻花和一些拍喜劇的(後者往往沒水花),剩下都不這麽玩,賈玲這是學習陳思誠,還超越了陳思誠。

我始終覺得影視作品嘛還是本身最重要,減這個一百斤和電影有什麽關系嗎?有人說她真有毅力,爲了個電影減了一百斤,真棒,我還是想說那是她自己的選擇,和電影沒關系,包括很多評論也說,電影沒讓誰減肥,那爲什麽鋪天蓋地的拿減肥出來做文章?這不是在搞噱頭?不是在搞宣傳?

繼陳思誠,開心麻花過後,賈玲成了中國電影“新王者”

我寫文章從來以産業發展角色出發,從中國電影發展角色出發,你會發現目前中國電影影史票房排行前十除了列舉的《滿江紅》《唐探3》《李煥英》配不上那麽高的票房,還要加一部古早喜劇《美人魚》。

其它電影對于中國電影都有各個方面的影響力。

目前上榜電影大概能分兩大類,一類是工業大片,一類是商業劇情片。

《戰狼2》開啓中國現代軍事動作大片,《紅海行動》和它是一檔的。《流浪地球系列》開啓中國重工業科幻大片,同一個幕後團隊做了《獨行月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和背後一票中國神話動畫大片,只有《長津湖》是特例。

劇情片上面《我不是藥神》還是現實主義商業片力作,但凡同類新片都離不開它。

你從這個角度上講,你會發現《唐探》系列意義都大得多,雖然一部比一部爛,但開啓了中國商業推理大片風潮,至少比翻拍的《消失的她》《誤殺》系列還是有意義得多。

那麽其它的電影呢,如果《李煥英》的成功,反而促進推出其他優質同類喜劇片,那我認爲也是不錯的,因爲有好的影片被創作出來並流傳在市面上也是好的影響,因爲我們需要的是好的電影文化作品。

如果這個産品本身有內在的生命力的話,他是不會被投資人抛棄的。

結果我們低估了資本的電影人的投機,別說其它電影人沒有去學《李煥英》的真誠,賈玲本人還學到了陳思誠,開心麻花的投機。整翻拍+現實主義噱頭這種商業模式,我甚至覺得賈玲新片還不如陳思誠電影完成度高。

真的,這是從電影本身上來講的,至少《誤殺系列》《消失的她》電影感更強些。《熱辣滾燙》就是現實主義噱頭更足的開心麻花,還有一票翻拍喜劇片那種效果。

一個國家票房前十的影片可以說明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喜劇片本身是不錯的,至少說明了這個國家是樂觀的。《李煥英》內核不是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的屎屁尿型的低俗喜劇。內部還是有其真誠和溫馨的故事內核的。

這說明我國人是樂觀,真誠,溫暖的國民性格和風貌,豈不美哉?

但現在陳思誠搞這一套,開心麻花搞這一套,賈玲還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確實非常的厲害啊,中國電影要都這麽拍那可太厲害了。

同樣都是翻拍+現實話題噱頭?陳思誠爲何比賈玲更好

這個觀衆看電影的角度是不同的,但伯光作爲一名影視媒體工作者還是更看重鏡頭語言,故事劇情,敘事節奏和文本這些基礎的東西。畢竟表達人生在世,各有各的難點,你拍得好是感動,拍得差就是灑狗血。

如果你的鏡頭語言優秀還能保證影視這個文化商品的下限,對吧。賈玲的鏡頭語言和敘事有點太爛了,真誠不真誠的另說,先提升一下一些技術吧。能感覺出來她想通過這套女性主義敘事表達很多,但能力真的有限,這一點從很多人能“看出來很多所謂隱含的含義”另一些人啥都“看不出來”體現

(不能推鍋給“共情不共情”,如果商業電影的敘事靠觀衆經曆共情帶起來,那本身就很失敗)。

還有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以“雨夜公寓”那個鏡頭爲分界線,前面太直給了,用的都是拍小品的那套,以至于出來雨夜鏡頭就會有種錯位感。這種前後對比的感覺其實能拍出來急轉直下的荒謬和蛻變感的(前後不突兀那種),但有些人在肉裏加菠蘿做出來的是咕咾肉,有些人加菠蘿純粹是做肉丁炒菠蘿來了。

另外減肥的部分,這一趴在電影敘事上純粹是使120%的力達到10%的效果,但是在營銷上明顯是100000%的效果。只能說賈玲在本次賀歲檔,在我眼裏的形象就是成功的電影掮客、極度成功的文化産業商人,至于在創作本身上嘛

《熱辣滾燙》這部電影只讓人記住了賈玲的減肥和勵志,在這個女明星方面賈玲是成功的,但作爲一部電影她塑造的角色並沒有讓多少人記住,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電影是失敗的,一部好電影讓觀衆記住的是塑造的這個角色,而不是演員本身,這就是這部電影被很多人诟病的原因。

我個人感覺,贊的質疑的黑的罵的可能大部分都是自己人,就像《少林足球》裏強雄那句:主辦方、球證,裁判都是我的人。

這件事我最佩服的有兩點一是營銷手段確實高明,其實歐美影星增肥減重摘桂的太多,去年布蘭登.費舍就是個例子,在這裏紅利就要讓後期的票房以及相關行業說話了。第二點就是保密工作,也不知道是娛記太拉還是團隊過于強大……就從開拍到上映這段時間愣是一點蛛絲馬迹沒泄露出來,然後突然來個爆炸性登場……大家都知道營銷可這種量級的營銷又有多少人,多少團隊能做到。

《熱辣滾燙》過後,賈玲贏了,但是中國電影可能“輸了”

這部電影和賈玲和背後資本宣傳手段,說句實話不得不佩服。

電影究竟是什麽?電影號稱是第八大藝術,要有思想的光芒,情感的碰撞,語言的力量,情節的鋪陳,表演者塑造的形象。電影也是技術,也要鏡頭的運用,色彩的渲染,音樂的襯托,以及現在越來越多的特效、虛擬造型的展示,由此出現了電影工業這個名詞。

我個人認爲藝術是第一位的,是電影的靈魂,畢竟特效搞得再完美,劇情表演一塌糊塗(更不必奢談思想)的爛片比比皆是,近來國産奇幻片大多陷入這個怪圈。

有的人老喜歡圈地成牢,文藝片就是賣情懷的,商業片就是該賺錢的,現在看到文藝片(姑且這麽說吧)賺錢了居然就不自在了,居然開始給文藝片安妨礙中國電影工業發展這個奇怪的罪名了。

藝術是要互相借鑒吸收,在競爭中發展的。其實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的電影裏面,上面說過觀衆罵得少的是《戰狼2》《流浪地球系列》《哪吒之魔童降世》《紅海行動》和《我不是藥神》。

這個爭議大的是《長津湖》《唐探3》,推到前二十還有《美人魚》等。

《滿江紅》《李煥英》《熱辣滾燙》再到推到前二十的《我和我的祖國》《消失的她》等,其實都非常古怪。有人老喜歡拿好萊塢作比較,動辄宣稱要和好萊塢的商業電影掰腕子,要趕超好萊塢的電影工業。

老實說,好萊塢拍的工業大片爛的也不少,很多電影劇情都不知所雲、漏洞百出,我常常感慨當年眼界未開,被震撼了,現在看起來不過如此。中國電影應該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單純在電影工業技術上超過美國並不是什麽值得大家稱道的事。

但是你會發現遠古傳到現在的電影要麽是重工業電影,就是《阿凡達》那一類。要麽就是《肖申克》那類劇情片。一者推進工業技術,一者推進文化價值,文藝片和作者型類型片票房天生不高,不用強求。

中國電影前者還推進了題材和工業的突破和進步,但是《李煥英》《滿江紅》《熱辣滾燙》這些電影除了票房,其它似乎就沒了。當然《李煥英》《熱辣滾燙》有當代中國社會某些文化情緒價值。

故事是電影産品的核心內容,也是承載産品價值的關鍵鑰匙,而觀衆才是電影産品的最終消費者。如果我們把電影産品最終消費者換成資本,我們電影産品的最後消費者是每一個觀衆,如果最後觀衆獲得了好的觀看體驗,同時産業也有了相應的提升。

這確實是好的,問題是《消失的她》《熱辣滾燙》最後會提供什麽呢?

我是真的覺得後者文化價值還不如《李煥英》,電影本身質量還不如《消失的她》完成度高。如果最後喜劇片壓制了《流浪地球》,或者是《戰狼2》這類更加重工業傾向的大制作,中國電影確實就好玩了。

無非是從流量時代,進入了另一個資本投機時代而已。

1 阅读:175
评论列表

令狐伯光

簡介:遊戲模型師| 動畫愛好 | 影視産業分析 | 網絡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