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改善氣候,美國科學家出奇招:給奶牛吃點小袋鼠便便

怪羅科普 2024-05-10 15:10:41

屁屁收集器

打嗝放屁,如此正常的生理行爲,但偏偏牛,不被允許在這兩件事情上肆意妄爲!

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爲“制造”少放屁少打嗝的牛而努力。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也是各種操作各種秀。

早在2016年,就有科學家提出來,給牛的食物中添加一些海藻,就能讓牛少放屁少打嗝;

2023年,比爾蓋茨名下的一個公司,也投資了一個研究“牛少排氣”的項目,總額超 1700 萬美元;

也是在2023年,科學家發表研究,認爲袋鼠寶寶的糞便可以做到少排氣;

期間,其他科學家還嘗試了疫苗、選擇性育種,甚至還動用了基因工程,試圖通過基因改造來解決這個問題。

牛,究竟做什麽?人類爲什麽要限制它打嗝和放屁的頻率?

每打一次嗝,都在爲地球升溫

衆所周知,牛是性價比非常高的動物了,吃的是草,但産的是奶,還能當肉牛供應給人類。

牛之所以能將植物變成奶,這要歸功于它胃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能有效處理牛吃進肚子的草,合成營養物質後,用于産奶産肉,但也産生了副産品甲烷。

甲烷,是臭名昭著的溫室氣體。

有研究表明,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的甲烷濃度翻了一倍多,如今全球變暖,有20%要歸因于甲烷。

排在甲烷前面的,則是二氧化碳,它爲全球變暖貢獻了75%。

大氣中的甲烷,雖然沒有二氧化碳多,但其吸收熱量的能力,大約是二氧化碳的 28 倍,導致甲烷成爲控制全球變暖的關鍵因素。

而牛在排放甲烷方面,貢獻很大。

根據2020年全球人類活動的甲烷排放量來看,除了使用化石燃料(33%),甲烷排放最多的就來自于畜牧業,高達30%。

而畜牧業中,牛的甲烷産量是最高,一年超過10萬升,這還只是一頭牛的産量,全世界預估有15億頭牛。

很多人會很驚訝,牛真的會排出這麽多甲烷嗎?

2008年,阿根廷科學家測試了一下牛的排氣情況,他們將一個塑料桶(屁包)綁在牛背上,一根管子直通腸胃,用來收集氣體。

結果表明:一頭550公斤的奶牛每天會排出 800 -1000 升的氣體,可以從中提取出300升甲烷氣體(多的有500升)。

研究人員表示,300升的甲烷,能量轉化後,足夠支撐汽車行駛24小時。

而且,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這些甲烷氣體,有97%是通過打嗝釋放的,只有少數通過放屁排出。

如何才能創造出環保牛?

因爲以上原因,于是科學家將排氣少的牛稱爲環保牛,也試過很多辦法,但效果不是特別好。

科學家發現,牛體內的微生物中,只有3%能産生甲烷,這些生物來自一個古老的細菌群落,只要抑制這些細菌的生長,就能有效抑制甲烷的産生。

2016年,澳大利亞科學家提出,食物中添加紫杉狀海門冬紅藻,就能減少甲烷産量。

在人造牛胃的實驗中,添加紅藻後,甲烷産量減少了99%,這種方式對羊也有效果,實驗中羊的甲烷排量也減少了70%。

然而,有效歸有效,但是這個方法治標不治本。

一旦停止攝入這種特殊的食物添加,甲烷還會再次恢複到以前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全世界那麽多牛,海藻的量根本不夠這些牛吃的。

于是有科學家提出,開發一種牛疫苗吧,用來抑制這些制造甲烷微生物。

但由于牛體內的微生物種類實在太多了,導致牛疫苗的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最終這種方式也沒有推廣。

2023年2月,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科學家則提出,給牛吃小袋鼠糞便吧。

根據他們的研究,小袋鼠的糞便裏有一些特殊的微生物,可以取代制造甲烷微生物,和牛共存,最後産生的不是甲烷而是乙酸。

試驗結果是好的,但目前這個試驗還未在牛上實施過。

2023年6月,加拿大一公司率先給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基因改造和選擇性育種。

首批經過改造,具有低甲烷遺傳特性的公牛精液已經上市,也有農場主購買了。

很多人認爲牛體內的微生物菌落差異性,主要和吃的東西相關。但事實上,從遺傳學角度來看,基因也會影響牛體內的微生物菌落。

因此只要改變牛和體內微生物的基因,制造出低甲烷特征的牛,然後經過選擇性培育,就能將這種牛推廣開來。

根據該公司宣傳,經過選擇性育種的奶牛,牛奶品質以及生長發育,和普通的奶牛無異,每年還會減少甲烷排放1.5%,預估到2050年至少減少20%排放。

但有科學家質疑,經過改造後會影響牛的生長發育,目前還沒有被全面認可,只在80個國家售賣。

最後

總的來說,科學家爲了讓牛少放屁,少打嗝,煞費苦心。

乍一看,這似乎是一件彰顯科技進步的事情,但仔細一想,就會發現,牛似乎成了提線的木偶。

有一個網友的評論非常有意思:

“全球變暖,問題不在牛,而是在人身上。人這麽多,要喝奶要吃肉,就得養很多牛。結果,最後只想讓牛做出改變。制造水泥産生那麽多溫室氣體,沒人去阻止,開車燃燒汽油也會産生大量有害氣體,也沒人提。牛爲人類的貢獻還不夠大嗎?”

0 阅读:12

怪羅科普

簡介:世界如此奇妙,一起認識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