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責怪孩子“人來瘋”?其實是父母這些沒做好

二胎媽媽會會 2024-05-13 19:57:42

門鈴響了,客人進來了,這時寶寶突然變得興奮起來,一會兒爬到沙發上,一會兒坐到茶幾上。父母批評他,他就伸舌頭、做鬼臉,甚至當作耳旁風。氣得父母大聲呵斥,可根本沒用。這就是我們常見的“人來瘋”,到底該怎麽應對呢?

什麽是“人來瘋”?

“人來瘋”指寶寶在客人面前表現出的一種近似胡鬧的異常興奮狀態。家裏來客人了後,寶寶表現得非常高興,一開始還能正常說話、吃飯,慢慢地就陷入了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態,又吵又鬧、上躥下跳!這種情況讓客人尴尬不已,家長也不知道該怎麽讓寶寶安靜下來,結果會給客人留下“家教不嚴”的壞印象。

“人來瘋”的典型行爲表現

1.大喊大叫:一會兒要吃的,一會兒尖叫,一會兒大聲說話,如果父母呵斥,寶寶則會又哭又鬧。

2.敲敲打打:把玩具拿出來拼命敲打,弄出響聲,引起關注。

3.亂蹦亂跳:在沙發上、茶幾上亂蹦亂跳,或在客廳和房間跑來跑去。

孩子爲什麽會“人來瘋”?

1.自控能力剛剛發展

隨著自我意識的增長,寶寶希望有人注意他的存在,由于生活經驗的局限,他認爲這種“鬧”的表現能夠引起別人的重視,于是就采取了不恰當的表現形式。而家長大多不太願意當著客人的面訓斥打罵寶寶。聰明的寶寶察覺到這種變化,便會利用這種機會來解放自己,更加難以控制自己的言行。

2.交往需要得不到滿足

很多爸爸媽媽因爲工作忙,平時很少帶寶寶出去玩耍,寶寶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剛開始學習與人交往,不能很好地掌握交往的手段,家裏來了客人就出現“人來瘋”的現象。

3.家長過度溺愛或過度嚴厲

有些爸爸媽媽對寶寶過分溺愛,不管寶寶的要求是否合理,一概給予滿足,使寶寶變得自私、任性,在客人面前對父母的話置若罔聞、無理取鬧。

相反,有些父母對寶寶期望高、管束過嚴,嚴重抑制了寶寶喜玩的天性,當有客人在場時,家長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客人身上,寶寶就會抓住時機盡情釋放自己。

如何教育“人來瘋”寶寶?

當寶寶“人來瘋”時,家長應及時采取對策,讓寶寶表現得既有教養又不失活潑,同時讓孩子在與客人交流中增長社會交往能力。

1.依然給予適當關注

當客人來時,還要給寶寶適當的注意,不能把他撇到一邊,可先向客人介紹一下孩子,然後適當地讓孩子也參與到招呼客人的事宜上,比如給客人拿水果、遞煙灰缸什麽的。孩子在做這些的時候,別忘了對他禮貌、懂事的行爲進行及時表揚,這樣孩子會得到滿足,覺得父母仍在關注著他,他的良好行爲也會得到強化。

2.擴大“宅”寶寶的交際圈

孩子對外界環境有新鮮感,所以家長要經常帶孩子出去看看、走走,讓孩子之間多接觸多交流,以減少看見陌生人時的新鮮感。

同時,要對孩子進行禮儀規範的養成教育,告訴孩子哪些是適宜的文明的禮儀行爲,應該堅持;哪些是不宜的粗俗行爲,必須嚴格糾正。

3.給寶寶表現的機會

在你和客人談話時,你可以給孩子找一些費時間和精力去完成的活動,如畫畫、做膠泥、拼圖等,在自己輕松會客的同時,也訓練了孩子的能力和自律性。在你和客人談完話後,一定要給孩子表現的機會,給足孩子的“面子”,滿足他的表現欲,孩子也就學會了如何正確地接待客人。

0 阅读:19

二胎媽媽會會

簡介:我們一起科學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