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房鬧”又開始來了

大偉一線看樓市 2024-04-12 21:13:34

這幾天,一段業主怒砸售樓部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視頻中,武漢一個項目因近期采取打折促銷方式,引發前期購房業主情緒失控。

樓盤最初的銷售價格爲每平方米23100元,且提供精裝修服務。

這一價格在當時的房地産市場上屬于較高水平,但考慮到其地理位置、配套設施以及精裝修的附加價值,許多業主選擇了購買。

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開發商的促銷策略,該樓盤的價格開始出現下調。開發商首先將價格降至18100元/平方米,並且改爲毛坯房出售,這一改變已經讓早期購買的業主感到了一定的不滿。

他們認爲自己購買時的價格過高,而降價後的性價比明顯提升,這對早期業主而言是一種不公平。

更加劇這一情況的是,短短一年內,該樓盤的價格再次大幅下調,現在每平方米的價格僅爲14000元,並且附贈車位。

武漢不是個案,在其他城市最近也有這種現象。3月,南京一樓盤因爲單價下調約1萬/㎡,引發前期購房老業主的劇烈反應。

從中國房地産曆史看,每隔大約3年就會出現一波房鬧事件,高點搶房的一撥人,1-2年要收房的時候,發現房價跌了,砸售樓處的現象時時會出現。

什麽叫房鬧?“房鬧”指業內通常將已購房的老業主由于對新開或新推盤價格低于其購房時的價格不滿而發生的集體與地産開發商鬧事的行爲。在房價“下降”時的“維權”是房鬧。

從房地産市場發展看,最近2年的確出現了很多調整現象,爲什麽在最近開始房鬧蔓延?其實原因很簡單:

1:宏觀環境變化,樓市成交量逐漸高位回落,價格的確調整了。

1—2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136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4.8%。新建商品房銷售額10566億元,下降29.3%,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2.7%。

3月市場雖然走出前兩月的低谷,但是遠談不上回暖,一線城市整體修複稍好,但是其亦不及2023年四季度月均值,更不及2023 年同期。最終一季度低位開局,40城總成交較2023年四季度下降33.9%,較2023年同期下降45.9%。

賣地收入下跌50%。土地是行業發展的引擎,從2021年8.7萬億到2023年不到4萬億,下跌50%左右。

銷售收入之變,從2021年18.2萬億到23年的11.5萬億左右。2年丟了近7萬億。

新開工之變。新開工是投資,是房企對當年房地産市場信心認可的一個直接指標,也是領先銷售之變的先行之變。而這個指標從前幾年16.7億平米高峰迅猛下滑到如今2023年不到7億平米。

融資額之變。2023年典型房企融資額從過去1.7萬億如今收縮到0.47萬億。

企業銷售壓力下,各種形式的促銷非常多:

北京新房項目促銷也出了新招。今年清明小長假期間,位于北京通州的項目,甚至推出“買一送一”活動,買77平方米兩居免費送一套煙台108平方米海景現房。購房需在4月30日前完成簽約。

此外,項目還推出了清明購房福利,4月4日至4月6日期間購房並于4月30日前網簽,即可額外獲贈招商伊頓號遊輪8天7晚特別航次。購房期間還有機會抽取煙台3天兩晚自由行大獎。

大部分城市出現回落現象,房價調整開始出現從點到區域的現象。熱點城市下行,購買力很難再支撐市場穩定。

剛好2021年左右搶著買房的,面臨收房的降價破發的現象。

熱點城市開始進入賣不完時代,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溫州、甯波等市場,庫存均出現了環比上升的現象,除少數熱點豪宅項目外,去化率快速下行。

房價一旦不漲,對于習慣了過去3-4年通過投資投機房産獲益的人群來說,必然會出現房鬧現象。

而且隨著房企資金的壓力,房屋質量遠不如之前

偉哥給你幾個建議:

首先:盡量別買最近幾年施工建設的房屋。因爲不僅僅是開發商沒錢,現在建造商也虧。

其次:如果買,就盡量買大國企央企開發商、大城市的物業,相對質量要好。

第三:能別買精裝修就別買精裝修。容積率越高的項目,問題越大。

3:房鬧的曆史傳統:

首先:最近幾年的樓市逐漸出現了沖高回落的迹象,大量房企都在進入促銷優惠,加快回款的節奏中,這種情況下,打折、降價現象很可能從個案由點到線到面擴散。未來很可能收房糾紛與降價要補償的房鬧現象很可能明顯增加。

其次:當前市況下,部分城市的項目不降價促銷,銷售肯定難有起色,但如果降價,一旦遭到業主退房,事情就更加複雜、棘手。導致了部分開發商忌憚于降價後的退房麻煩,選擇暫時觀望,不敢貿然降價。一旦預期降價引發的退房非常激烈,大部分房企很可能會因此暫緩降價或者采用間接的緩和方式進行促銷。

第三:降價就鬧糾紛這個明顯不符合契約精神,在房價上漲過程中,購房者並未平分利潤給開發商,所以在下調的時候也很難要求開發商退差價。對于降價補償,開發商從維護品牌形象的考量接受協商的行爲也可以理解。但是有可能對市場帶來不好的示範。

第四:過去,房價全國上漲,導致投資投機需求旺盛,杠杆過高,對于房價下行更加敏感。

房子如果不漲價,購房者就要鬧。過去十幾年,“按鬧分配”就是中國樓市的底層邏輯之一。所以現在很多開發商不敢明著降價,用工抵房,超級高的渠道費變相降價。

實際這種數據也幹擾了真實的市場數據,出現了全國很多城市新建住宅價格和二手房嚴重背離,房貸利率要降低必須新建住宅價格環比同比3個月下調。

享受了多年泡沫與暴利的樓市,將投資賭在房子上的人們,在本輪市場沖高回落下中更應該增加風險意識了,那種只漲不跌的樓市時代已經過去。

房子終究是商品,成年人買定離手,漲跌自負。既然是投資,就要爲自己的認知水平和眼光負責,和人生中的很多大事一樣,沒有人可以爲你負責。

買了的房子漲了,你不會把賺到的錢補給開發商,那降價了也是同樣的道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