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鑒別女子貞潔的四種方法,第二種最科學,第四種現在還有人用

樹人閑談 2024-04-21 18:36:16

在古代社會,由于受到封建禮教的影響,使得人們對女子的貞潔格外重視。

這種近乎扭曲的貞潔觀念,甚至已經超越了普通道德層面的要求。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古代女子的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謹慎,不然就會被冠以“不守婦道”的罵名。

正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在古人眼中看來,女子保持貞潔是比自身生命還要重要的事情。如果一個女子的丈夫去世了,那麽爲了維護夫家的顔面,女子是不應該再嫁的,只能一輩子守著亡夫的牌位過活。

按照現代人的觀念來看,這種行爲顯然是令人震驚的。但是在古代社會,這種爲亡夫守節的行爲被認爲是非常高尚的,無論是民間還是官府都大力提倡。

如果一個女子青年喪夫,然後終身不嫁,去世後官府還會出資給她設立貞節牌坊以示表彰。

至于這名女子爲此所受的委屈和無奈卻沒有任何人在意。可以說,每一座貞節牌坊的背後,都有著一段悲傷的故事。

當然,古人對女子貞潔的要求,可不僅僅體現在已婚女子身上,對未婚女子的貞潔要求更爲嚴格。

在古代社會,如果一個女子尚未婚配就失貞的話,不但自己從此無臉見人,甚至只能被迫以死明志,整個家族也都會跟著蒙羞。

這也是爲什麽古代女子那麽重視貞潔,可是遇到采花賊卻不敢反抗,事後也不敢報官的重要原因。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古代的科技並不發達,對人體構造的了解也比較落後,古人又是怎麽判斷女子有沒有失貞的呢?

這個問題並不難理解。古人這麽重視貞潔,自然也是有辦法鑒別女子貞潔的。

在古代一般有四種方法來鑒別女子貞潔,其中第二種最科學,最後一種直到現在還有人用。

第一種是守宮砂。

在古裝武俠劇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節,師門長輩會在女弟子的手臂上點上一枚鮮豔的守宮砂,如果女弟子一旦失身于人,守宮砂則會消失不見。

據說用來制作守宮砂的主要原料是以朱砂餵養長大的雌壁虎,這種壁虎一旦長大進入發情期的話就會全身蛻變成紅色。此時將壁虎搗碎入藥,用筆尖點在女子手臂,就會形成守宮砂。

不過,由于這種技藝早已失傳,而且只是在一些稗聞野史中有記載,到底有沒有用還不得而知。

第二種是專業人員鑒定。

在古代的官府機構中,除了常見的師爺和衙役之外,還有兩個比較特別的職業,一個是仵作,另一個就是穩婆。這兩個職業按照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屬于專業技術人員。

仵作的職責大致相當于現代的法醫,比如宋朝時期有一個叫宋慈的人,他就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仵作,被譽爲“法醫界的老祖宗”。

穩婆也就是舊社會的接生婆,但是穩婆的職責可不僅僅只負責接生。在古代,穩婆除了接生這個主要職責之外還有兩個較爲重要的職責,一個是充當婦科醫生的角色,另一個就是幫助官府檢驗犯人的身份。

因爲古代的仵作通常是由男性擔任的,而穩婆一般都是女性,所以在古代官府需要檢驗女子身份的時候,就需要尋求穩婆的幫助,比如查驗女子是否失身等等。

通常來說,仵作和穩婆一般都具有很深厚的專業經驗,所以他們的檢測一般都不會出錯,算是比較科學的一種方式。

第三種是滴血鑒定法。

古人認爲,如果處子真元未破,那血一定是濃稠的,滴在水裏也不會輕易化開。反之,如果血滴在水裏很快就變淡化開,那就說明女子肯定是真元已失。雖然古人對這種方法十分信賴,但是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的話,這種說法顯然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第四種是落紅。

其實,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以新婚之夜是否落紅來判斷女子是否貞潔的做法十分普遍。一般來說,這樣得到的結果也都比較准確。不過,也有極少數例外的情況,比如青少年時期因爲運動受過傷害等等。

古人對貞潔的過度重視,主要還是因爲受到了封建禮教的影響,使得社會地位本就不高的女子受到了更爲嚴格的封建道德束縛。如今社會風氣開放,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轉變,新婚之夜是否有落紅也並不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只要夫妻之間情投意合,照樣能夠白頭偕老。

0 阅读: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