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廣州開年半個月狂砸454億元推進舊村改造

快樂海風八 2024-03-20 21:52:44

相比開年首場土拍遇冷,廣州城中村改造卻異常凶猛。

前幾天,白雲區黃邊村更新改造項目完成招商,中建三局、廣州白雲城投集團聯合競得;在同一天,南沙區東井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備案狀態變更爲:辦結(通過),建設單位南沙交投集團。

黃邊村總投資達68.17億元、建設規模85.32萬㎡,東井村總投資達19.17億元、建設規模15.21萬㎡,合計超過87億元、100萬㎡。

放眼當下的廣州,如此大的投資規模、建設總量,是比較稀少的。

兩個項目先後取得進展,恰是與當下廣州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密切相關。

往前統計一看,2024年開年至今,廣州一共有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含上述兩個項目)有了新的進展,還有荔灣山村、黃埔廟頭村、旺村(北)等,總投資規模達454.3億元,總建築規模達451.54萬㎡。

毫無疑問,廣州城中村改造又可能迎來一波新的熱潮。

爲什麽城中村改造又開始形成熱潮?

深究其因,一是、去年4月至今,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三大工程”一步步上升爲當下房地産發展新模式;到了去年10月,住建部開始督促相關項目推進落地。

二是、金融端開始全力開閘、投入大量資金,比如央行重啓PSL、投放規模多達3500億元,全國首筆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項目配套貸款、首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相繼落地,包括債券市場首單城中村改造企業債、首單城中村改造ABS成功發行。

這樣細節體現在數據上:房地産開發投資收縮,工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快速。

2023年11月廣州經濟運行簡況中,1-11月全市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下降6.5%。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仍處在較快增長中,分別同比增長20.8%、11.2%。

同樣在這些城中村改造項目中,亦能發現一個明顯的規律:

改造方向基本是産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爲主。

比如黃邊村本身以廠房密布的工業園爲主,舊改需要按要求引入産業和目標企業,建設方向是廣州設計之都;荔灣山村裏有大量茶葉專業市場,升級打造爲國際花卉、茶葉采購中心高地。

潭村舊改項目,螺湧村、松南村、松北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廟頭村城中村改造項目、九佛街五村七片城中村改造項目,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外,産業引入要求同樣很高。

前兩者處在羅沖圍片區,是廣州市重大投資項目,目標是建設爲廣州西部産業産業高地。後者一個是臨港經濟區和廣州海絲城重要區域,另一個是以産城融合、生態保護等建設目標的新鄉村示範帶。

産業導入要求高、基礎設施建設多,也意味著:

這次廣州推進城中村改造是完全不一樣的邏輯。

8個項目基本全是廣州國企、區屬國企,這也是當下金融端資金投入方向決定的,背後也說明未來廣州城中村改造中,民營開發商可能被踢出局。

這樣說並非空穴來風。先前,合景、奧園、時代、合生、富力、雅居樂、佳兆業、星河等本土老牌粵系房企陸續主動退出廣州舊改項目,以及龍湖、升龍等外來房企。

上一篇《廣州2023年首個招商舊改項目至今沒有下家》也提到,民營房企退出後,如果地方國企不進場,就會淪爲無人接盤的局面。

不只是黃埔區永崗舊村(不含橫東、橫南、橫北)上,花都區田美村、橫潭村(河西村)同樣如此。作爲操盤企業的富力、時代在去年9月想要對外公開引入民間資本,計劃融資規模爲3.4億元、4.71億元,結果至今仍未完成引入資本方。

兩個項目總資金需求僅僅是8億元出頭,也沒有意願企業下場。

資金、市場對于廣州舊村改造、樓盤項目的青睐,其實已十分明顯:退出舊改領域、回流到核心區。

舊村改造上,因爲廣州走向“做地模式”,導致一二級土地聯動分離,土地絕大部分利潤被七家指定的做地機構拿走,留給後繼操盤的房企利潤空間十分有限,退出廣州舊改市場變得理所當然。

2023年廣州土拍市場,成交率僅有67.7%,且往核心區、近郊地鐵沿線板塊聚集,這一年核心區土地成交樓面價四次登上廣州TOP10榜單。

過去一年,高去化率十大項目集中海珠、天河、荔灣三個市中心區域。從化、白雲、增城、花都成交均價跌幅爲16%、10%、9%、7%,領跌全市。(來源:廣州中原2023年房地産市場報告)

多種因素又進一步說明,2024年外郊區供地猛增、加上本身庫存積壓、去化周期長等,也會讓城中村改造項目變得更加漫長,甚至很難等到動遷。

而核心片區、重點建設項目,盡管有央企、地方國企入場,同樣舉步維艱,因爲廣州舊改正在執行統一化的征收手段、補償標准,抛開了市場化的拆賠很難被大部分村民同意,就像房票安置一樣,各持己見。

比起之前,現在廣州城中村改造換了一個模式重生,是不是該慶幸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