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漢語方言分類地域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裏了)

余欲與魚語雨 2024-04-09 10:15:43

(文章可能有點長,請大家耐心看完,看不完的點贊加關注,下次觀看不迷路)

按照現代通俗的分法,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爲七大方言區,即北方官話(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方言,就是“四方之言”。華夏民族以中央自居,視自己爲“中國”——中央之國,四方就是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都是化外人。

另外,晉語、平話、徽語等幾種方言是否構成獨立的大方言區,現在還有一定的爭議。

一.北方官話

北方官話作爲現代漢語的標准方言,以首都北京的口音爲典型代表,其內部差異相對較小。在衆多漢語方言中,它覆蓋了最廣闊的地理區域,並且使用這一方言的人群占據了漢族總人數的約73%,顯示了它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北方官話按照語言特點一般可以分爲4個支系,即4個方言片:

1.華北方言

華北方言又可細分爲五個次方言區: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

北京官話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遼西地區,其中承德灤平縣是全國普通話標准音采集地。清朝時期,以北京話爲標准話,民國時期定爲“國音”,新中國定爲“普通話”,並向全國推廣。

東北官話即東北話,分布于黑龍江省、吉林省全境,遼甯省大部分地區,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河北省東北部,使用人口大約1.2億。東北官話是中原雅言和東北民族語言融合而形成的方言。雖然東北各地的口音腔調有些許不同,

膠遼官話起源于山東半島,是古代東夷族語言“齊東野語”和漢語融合形成的方言,使用人口大約1500萬。清朝時期,大量的山東人參與到了闖關東的行列之中,將這種方言帶到了遼東半島的大連、丹東和營口一帶。

冀魯官話分布于河北省大部、河南省北部、山東省西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區、山西省廣靈縣和內蒙古甯城縣。大致可分爲三個片:保唐片、石濟片、滄惠片。使用人口大約爲9000萬。冀魯官話是除東北官話外,與北京官話最爲接近的官話。主要特征是三聲四調,古入聲派入平、去聲。

中原官話是以洛陽雅言爲核心形成的語言體系,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南部、山東西南部、蘇北、皖北、晉南、關中、甘肅東南、甯夏南部、青海東北部等地區,使用人口僅次于西南官話,達到1.86億。中原官話在語音上與普通話很接近,說中原官話東區的人可以與說普通話的人自由通話。

2.西北官話(蘭銀官話)

西北官話分布在陝西、甘肅、青海、甯夏、新疆和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新疆漢族(生産建設兵團的一些團場就例外)使用的語言屬西北方言。細分還可分爲蘭銀官話和中原官話(秦隴片、隴中片、關中片、南疆片)。因分布地區人口密度較低,蘭銀官話成爲中國最大官話和方言中使用人數最少的一種。使用人口大約爲1700萬。

西北官話也叫西北方言,學術上"西北方言"並不等于西北地區的方言。因爲陝西東部、北部、東南部,山西大部都說晉方言(或稱"晉語"),西北地區除了官話還有"晉語"。晉方言原本與陝西的關中方言、陝西西部的蘭銀官話同屬秦晉官話。

1986年經李榮先生首先把晉方言從北方官話中獨立出來,自然也脫離了原本的秦晉官話,這樣一來原本的秦晉方言就不存在了,但是其它的非晉語地區有部分人把它與蘭銀官話合並稱爲"西北官話"。

3.江淮官話

俗稱下江官話,分布在江蘇省大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東北部、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局部及其它省份的個別方言島,使用人口大約7000萬。

通常將南京話和揚州話作爲江淮官話的代表音,以前把南京話作爲江淮官話代表音,現在一般把揚州話作爲江淮官話的代表音。”揚雄《方言》記載顯示,早在漢代本省境內偏西地區,西接淮河南北是一個方言區。

這個方言區居南北之中,受南北方言和其他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影響,逐步發展演變成爲江淮方言區,橫亘江蘇、安徽中部、全省遂成爲三個方言區。其語言特點是“n,l”不分,帶有入聲,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也未必分。

4.西南官話。

使用地區爲四川、貴州、雲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廣西北部邊沿地區。使用人口達2.7億,是中國使用最廣的方言。

通常可按照地域分爲四川話、重慶話、貴州話、雲南話、桂柳話、湖北話等。西南官話是從明代開始,因“調北填南”“湖廣填四川”而逐漸形成的官話方言,其語音系統在官話中也是最簡單的,除了濁音清化等官話的共同特點外,西南官話多數不分平、翹舌音,是一種帶有過渡性質的南方官話。

其語言特點是,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不太分,原來帶有疑“ng”聲母,南部地區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

二.吳方言

吳方言,又稱江東話、江南話、吳越語。商周春秋至今有三千多年曆史變遷,底蘊深厚。在中國分布于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部、福建北一角。吳語是中國官方定義的中國七大方言之一。

吳方言使用人口約有9000多萬。吳語繼承中古漢語八聲調和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保留全部濁音,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有數萬個特有詞彙和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維方式、生活情調、文化涵養的生動體現。

吳語的片區主要有太湖片、宣州片、金衢片、台州片、瓯江片、上麗片六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太湖片。在皖南地區也存在一些瀕臨消亡的吳方言。

現代吳語比官話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語音與《切韻》《廣韻》等古代韻書高度吻合。吳語保留全部濁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文化價值高。

吳語是吳越人的母語,一百余城構成以上海爲首的吳語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人們將這種語言成爲“吳侬軟語”,辛棄疾有“醉裏吳音相媚好”的詩句。

三.湘方言

湘方言又稱湘語或湖南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較小的一種方言。湖南省有多種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響的一種,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區,以長沙話爲代表。

根據最新的中國方言地圖集,湘語分爲五個方言片。

湘方言有新湘語和老湘語的分別,老湘語受外部方言影響較小。老湘語廣泛流行于湖南中部甯鄉、衡陽等地,新湘語流行于長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目前湘語使用人口爲5000多萬。

四.贛方言

贛方言,古稱傒語,又名江西話,爲漢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使用人口大約6000萬。主要分布在江西境內主要分布在贛江的中下遊、撫河流域及鄱陽湖及周邊、湘東和閩西北、鄂東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區。

另外在浙江、陝西還有少數贛語方言島。可分爲九片方言,以南昌話、撫州話、新余話爲代表語或標准音。

江西位于楚國和吳國交界處,是“吳頭楚尾”,贛語就是楚國語言、吳國語言和中原方言融合形成的。

贛語雖然內部百裏不同音,但是表現在音韻方面,卻仍有不少彼此相通之處,各贛語方言大多擁有大量的文白異讀、頻繁的連音變調,並且皆無唇齒咬合發聲的唇齒音。

其語言特點:全濁音清化,但屬于陽類聲調與清音不相混;保留入聲,不分前後鼻音。聲母“n,l”有時不分。

贛方言內部可分爲7個片:

(1)以南昌話爲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區、高安地區。

(2)以宜春話爲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區、新余地區和湖南省

(3)以吉安話爲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區、井岡山地區和湖南省的茶陵、攸縣、酃縣。

(4)以撫州話爲代表的撫廣片,通行于撫州地區。

(5)以鷹潭話爲代表的鷹弋片,通行于鷹潭地區、貴溪地區、樂平地區、景德鎮地區。

(6)以贛縣話爲代表的贛南片(又稱贛州片),通行于江西贛南地區。

(7)以長汀話爲代表的閩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區。

五.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重慶以及台灣和香港的部分地區。客其中以廣東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廣西東南部爲主,以梅縣話爲代表。在東南亞和美洲的華僑華裔中也有不少講客家話的,使用人口在7000萬以上。

雖然是一種南方方言,但客家話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響中形成的。客家話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話的特點。使用客家話的人口大約占總人口的4%。他們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廣東梅州地區。海外華人及華僑中亦有部分說客家話。

客家話是早期北方移民後裔的語言,帶有較多唐代以前北方話特征。原來全濁音清化,但是全部轉爲全清音,並且屬于陽類聲調與全清音不相混;保留入聲;沒有“f”聲母;也沒有翹舌音。

六.粵方言

粵方言又作廣東話、廣府話。粵語含的九聲六調,保留中古漢語語言特點。在粵語有粵海片、四邑片、高陽片、桂南片之分。以廣州話爲代表,在廣東省、香港、澳門和海外華人中被使用。使用粵方言的人口大約爲總數的5%。

粵語以珠三角爲分布中心,主要分在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在北美、歐洲和澳洲、新西蘭、以及東南亞一些地區的華人社區中也有使用。

粵方言是漢語中聲調最複雜的方言之一,通常有九到十個左右。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方言之一。其語言特點是,全濁音清化,但是一般屬于陽類聲調與清音不相混;保留入聲的“p,t,k”三種促音、鼻音的“m,n,ng”三種韻尾。聲母“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能根據古漢語的聲韻書籍推導讀音。

(1)以廣州話爲代表的粵海片,通行地域: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粵西地區、粵北地區部份縣市和廣西梧州地區。

(2)以台山話爲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廣東江門地區(新會、台山、江門市、開平、恩平和鶴山一部分)。

(3)以韶關粵語爲代表的粵北片,通行地域:廣東韶關地區,陽山、佛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陽江話爲代表的高陽片,通行地域:廣東茂名地區和陽江地區。

(5)以廣西欽州話爲代表的欽廉片,通行地域:廣東湛江地區、廣西欽州地區和廣東雷州地區一部分。

(6)以惠州粵語爲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學者誤爲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廣東河源居民,他們也像棚民研究者誤認了自己是棚民人)。通行地域:廣東惠州地區、河源地區和揭陽地區的普甯、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區的陸河縣和梅州地區的五華、興甯一部分。

七.閩語

閩語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複雜, 主要通行于福建、廣東沿海平原、台灣和海南四省以及浙江省南部和江西、廣西壯族自治區、江蘇三省的個別地區,東南亞以及其他海外地區也有華人使用。

閩方言內部分歧較大,閩東方言以福州話爲代表;閩北方言以建瓯話爲代表(有人認爲應該把閩北方言單獨劃分爲方言);閩中方言以永安話爲代表;莆仙方言以莆田話爲代表;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爲代表。閩東、閩南、莆仙三個沿海片詞彙上比較一致,而閩北、閩中兩個片,則有不少和閩東、閩南、莆仙不一樣的語詞。

除了上述這普遍意義上的七大方言,還有下面三種方言也值得注意,有人認爲,它們應該劃分爲方言而不是歸屬于上述方言之中。

晉語

晉語被一度也被劃分爲官話方言,但嚴格來講,它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晉語別于官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了入聲,並且它保留的古語詞也較多。不過現在的晉語也受到了比較多的官話影響,晉語的特色正在逐漸消失。

晉語的使用人口近5000多萬。在山西絕大部分以及陝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內蒙古河套地區等地使用,以太原話爲代表。通常被認爲是北方方言的一種。晉語的最重要特征是有入聲,這和北京的官話很不相同,晉語比北京話的語言特點古老很多,有學者戲稱之爲“北方話中的山裏話”。推廣普通話後入聲也在趨于消失。

徽語

徽語一般被劃分爲吳語,分布在錢塘江上遊古徽州府、嚴州府大部、饒州府部分地區,有歙縣話、績溪話、休甯話、黟縣話、祁門話、婺源話等。有人認爲它們應該獨立劃分爲徽方言。不過由于安徽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到外省影響較多,很難做出一個准確的劃分。

平話

爲廣西方言之一,使用人口200多萬。它可以分爲桂北平話和桂南平話,兩者在語音、詞彙和語法上有所不同。桂北平話與湘南土話、粵北土話有近緣關系,而桂南平話則與粵語有較大的影響。

平話的名稱古代即有,屬漢語何種方言尚無定論。相傳爲宋朝時駐守廣西的平南軍講的山東話。通常被認爲屬于粵方言。

結語,方言分類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各種分類方式都有其合理之處。具體的分類可能還受到地域、文化、曆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對于方言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需要更多的語言學、社會學和曆史學等方面的知識和方法。

以上是我整理出來的比較還算比較完整的資料,以供大家學習參考。後續我會陸續更新一些更詳細的分類,並且收集一些各地方言的特色詞語。

1 阅读:668
评论列表
  • 粵語不是方言

    再戰3秒 回覆:
    又來吹了[笑著哭]
    lvsa 回覆:
    確實不是方言,而是鳥語。
    余欲與魚語雨 回覆:
    嗯粵語差點都成爲國語
  • 2024-04-10 09:31

    四川話與重慶話能有多大區別

    余欲與魚語雨 回覆:
    區別不是很大
  • 2024-05-24 18:17

    聽大連、丹東和營口人講話很親切,都是膠東老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