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這一波金融戰!中國搶定了

楊風說華夏 2024-04-23 03:27:12

前陣子,華爲又出了好消息,推出了Pura70 系列手機,采用麒麟9010芯片。2023年8月,華爲推出麒麟9000s的Mate 60 Pro 手機,不到一年的時間,又推出了新手機。

根據拆解後的分析,這是一款幾近于全國産化的手機,包括零部件、芯片、攝像頭等。

如果去年還有人對Mate 60 Pro 手機有所質疑,但華爲如此快速推出新版手機,這證實了中國手機和芯片産業鏈技術已經不容置疑。

看來,中美科技競爭已經出現了階段性的結果,未來幾年,中國將逐漸走出被美國芯片制裁和封鎖的陰影。

1 科技戰褪下,金融戰上場

當美國面臨中國競爭的時候,其最強項,最優勢的地方不是在軍事,而是科技和金融。

既然在科技較量方面,美國逐漸失去優勢,那麽中美競爭下一階段,應該要看金融層面。

2021年3月5日我們推出一期文章:《中美通脹大戰 這是中美博弈的新戰場 》。雖說當時美國的通貨膨脹還在2%以下,沒有達到警戒線,然而兩個月後,美國四月份通貨膨脹跳升到同比上漲4.2%。

從此,美國一直爲通貨膨脹所困擾。美聯儲于2022年加息,開展全球金融收割,再疊加俄烏沖突、歐洲能源危機、美元指數高漲,全球許多國家貨幣彙率下跌,這是三年的金融爭戰,到現在仍然沒有結束,許多國家都被卷入其中。

尤其是近來亞洲國家貨幣彙率下跌,而美國投資銀行也在極力爲美國吹風,一方面說,美國聯邦利率要提升到8%,借以壓制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又說,一些亞洲國家面臨極大的經濟和金融風險。

2 東南亞挺得住風暴嗎?

看來,暴風即將來臨。只是,一旦暴風來臨,亞洲國家能夠挺得住嗎?

上一期文章《當收割鐮刀揮向日本,中美最後的爭戰!》,我們提到中國這20年來,對東南亞國家資本輸出,大量投資。

東南亞地區的資本結構已經改觀,不再是日系投資資本,以及美系金融資金獨大的天下。中國資本也在該地區占得一定的比例。這對東南亞國家的金融和經濟的穩定有一定的貢獻。

但即便如此,中國資本無法幫助東南亞國家挺過風暴,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資産市場有大量的美系資金,這包括國際上的美元熱錢,以及從日本融資的資金。

沒辦法,誰叫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金融市場大量仰賴外資,尤其是美系和日元資金。

亞洲國家或地區多數股票市場是跟著美國股市走的,屬于美系股票市場,隨著美國量化寬松,美元大放水,也跟著一起水漲船高。由于資金作用,多年下來這些國家的股市、樓市飙高。

一旦資金撤出,從資産市場撤退,這些資産價格必然下跌。疊加杠杆做空效應,將造成資産價格跳水,爆發金融危機。

這些熱錢和炒作資金是美系資金、國際熱錢,資金要撤退,中國是管不著、救不了、愛莫能助。

那麽,是否會因此出現又一次的亞洲金融風暴,得要看美系資金是否全力施爲。如果美系資金全力施爲,東南亞國家很難挺得住。

畢竟,美國現在有很好的客觀條件,一旦全力施爲,風暴在所難免。這就是爲什麽美國營造出美元指數處于高位,股市在高檔,然後經濟數據表現“良好”的三好條件。

雖說有人質疑美國的經濟數據造假,但畢竟人家是營造出來了,還有許多人相信,包括經濟學者。

只要美方認爲時機成熟,一聲號令下,資金出走、做空當頭臨下,頃刻間可以掀起金融巨浪,吞沒一些國家的金融市場,完成最後的收割動作。

雖然,我們現在討論的是東南亞國家,但也適用于日本、韓國和印度等國家。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韓國不就在裏頭嗎?

此外,日本從上世紀和美國兩度交手以來,是慘敗收場。一次是1985年的廣場協議,這是在彙率方面。另一次是1986年和1991年的美日半導體協議,這是在科技産業上的交鋒。

三、四十年來,日本和美國打交道,輸得一屁股。之前我們說,每一輪的美元收割都有日本的份。每一回美國遇到金融危機的時候,日本必須要下場幫忙,拿出錢來“參與”美國的金融危機處理。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如此。

所以不用懷疑,當美國本輪最後的收割來臨時,日本逃不了,肯定要放血,“貢獻”一番。

3 美系資金總動員?

那麽,眼下亞洲國家貨幣彙率下跌,是不是美國發起大收割的時機呢?

還未必,因爲美方面臨一個難題,因此還沒有十足的迹象顯示,美系資金已經發起了總攻擊。

這個難題是,美國到現在還是無法對中國進行收割。2015年的那次的美元收割,中國是聞風不動。

由于美國的債務窟窿太大,之前收割的歐洲資金還不夠。美國需要資金的新血。

4月15日,美聯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美聯儲隔夜逆回購協議(RRP)使用規模爲3270億美元,跌破4000億美元大關,這是2021年5月以來,首次低于4000億美元關口。要知道2022年9月,俄烏沖突高峰時期,隔夜逆回購沖達到2.4萬億美元。

一年半的時間,隔夜逆回購金額減少了2萬億美元。這表示,美國市場流動性亮起了紅燈,許多資金跑走了。現在的金額還不如俄烏沖突之前。

壞就壞在這裏,美國美沒有法在啓動加息循環後的2年內,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沒有在這兩年期間達成金融收割的目標。

因此,僅僅收割東南亞國家,不夠,遠遠不夠。

所以,美國在等待,看看能不能有什麽好辦法,也對中國進行收割。美國這是一方面等待,一方面也猶豫不決。這可以從2023年6、7月開始,美聯儲對是否繼續加息或降息總是搖擺不定,反反複複。

是以,中國因素成了美國是否啓動最後收割的關鍵考慮。

4 看呀!昔日的繁華一夜崩塌

只能說,一旦美國進行收割總動員,慘烈的程度可能不亞于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當後世記載這一段最後的收割,可能會以下列的“詩歌”來形容:

當海上商船行經的時候,往這些過往島內(半島內)大城(市)望去,看呀!昔日的風華,股市高樓,竟然于一夜之間崩塌,繁華盡去.....

不過,或許不至于那麽慘。因爲,過去美元收割循環的三部曲,可能在最後階段遭遇阻礙。

美元收割周期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降息。釋放流動性,甚至于是量化寬松、印鈔。

第二階段是反過來加息,收緊流動性。如果之前實施了量化寬松,在此一階段會進行縮表。現在的狀況正是處于第二階段。

在此一階段,一些海外國家會出現美元流動性的問題,也就是美元荒,尤其是那些背負高美元債務的國家,缺乏美元外彙儲備的國家。這些國家的貨幣彙率會出現大幅貶值,資金大量出逃的情形。

貨幣彙率大幅貶值是被收割的第一個現象。

第三階段,結束加息周期,進行降息,放松流動性。

在此一階段,那些在第二階段出現金融危機的國家或地區,需要美元資金進場援救,償還美元外債。這時候,美國掌控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會出面協調,提供資金的援助。

但,IMF會提出苛刻的條件,要求接受援助的國家進行整頓、重組。

而所謂的整頓、重組,本質上就是迫使這些國家或地區出讓一些優質的資産,引進外資(美方資金)進入。

這些資産的類別當然花樣繁多,總之,得要是那些“外資”看得上的資産。

5 搶收割

重點在這裏。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國插不上手,只能自保。

當然,2015年後,中國借由向海外借出美元,轉換成人民幣債務的方式,迂回、間接地幫助一些國家解決美元荒,美元外債的問題。

然而在第三階段,中國可以大展身手。既然一些國家或地區出現債務危機、美元荒的危機,缺乏外彙、缺乏資金,中國手上有大把的美元資金,可以用更優惠,或是互利互惠的方式借貸給這些出問題的國家。

這就是所謂的搶收割。

都說IMF的條件苛刻,難道中國不能夠提供一些較爲寬松的條件,幫助鄰國,幫助友好國家嗎?當然可以。

不論是將美元借貸轉換成人民幣債務,或是資金進場投資、收購,中方資金都可以提供較爲公平的條件。

對這些國家或地區的股市、樓市等問題,中國或許幫不上忙,但幫助這些國家或地區穩住經濟,續命、活命,卻不成問題。

許多人可能聽過一則童話故事,有關夏天的時候仍然辛勤工作,儲備過冬糧食的螞蟻。

對于美國的金融收割中國早已有所准備。疫情流行期間,主要經濟體都跟著美國一起大放水,量化寬松,但中國卻沒有。

中國忍著沒有跟進美國等國家大放水,不就是在等待今天這一時刻嗎?

在這期間還要忍受美方的輿論攻勢。看看今年以來,有多少美國的分析師認爲,中國經濟遇到了麻煩,並且還在媒體面前煞有介事地詢問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有關中國經濟遇到的麻煩。

除此之外,還要忍受國內批評的聲浪,指責政府救市不力的說法。

一個具有優異戰略眼光的國家,再加上勤奮耕耘,當然有耐心,也有能力應對如此的金融收割,還能夠有余力在第三階段搶收割。

6 什麽才是真正債務陷阱?

爲什麽說美國這一波最後的收割,對中國來說是個大好機會?

首先,這突顯了什麽是真正的“債務陷阱”。

2013年,中國向世界提出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

自此之後,美國總是攻擊中國,批評此計劃造成沿線國家的債務問題,形成債務陷阱。

一帶一路計劃是中國和參與的國家互惠互利的措施,協助其他國家發展基礎設施,爲當地國家儲備經濟發展的條件,舉凡道路、鐵路、港口、機場、電力、通訊等。並且,中國還爲這些國家提供資金的援助或借貸。

反觀,美方的熱錢卻是炒地皮、炒樓、炒股市,一旦賺飽了,隨時可以退場。而且退場的時候還往往做空當地國家的資産,再狠狠賺一筆。

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如果美方真的進行這最後一波的大收割,兩相比較之下,優劣立判。

7 爲什麽這是美方最後一場收割?

主要是,美國這一次再進行收割,所有的把戲大家都將看得清楚。不論是日本、歐洲、東南亞國家、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國家。

當然,一些國家如果還是執迷不悟,例如阿根廷,那也由得它們。

此外,在這一輪收割的第三階段,相信中國會扮演積極的角色。

經此一役之後,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所扮演的角色將會躍升,從東南亞國家、上合組織、金磚組織,以及“一帶一路”的參與國家拓展,輻射出去。

這反而會成爲中國的大好機會。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國沒有這樣的能力,只能夠自保。

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國曾經有這樣的機會,只可惜一來中國當時的國力和金融力量仍嫌不足。二來,金磚組織也才于2009年建立,上合組織仍然有一些局限,一帶一路計劃也還沒有提出來。

飯要一碗一碗地吃,路要一段一段地建造。如今中國的力量今非昔比,也做了相當的准備,不論你是美方進場收割,或是降息,中國都有能力應對。

經過這一次的收割後,美方再要進行收割,效果將大不如前。

不僅僅如此,美方這一場最後的收割,很可能還會對自己的盟國下手。如此,就算這些盟國于事後還是願意跟著美國,但其實力已經被削弱了,對美方在大國博弈中的作用自然降低。

因此對美方來說,這最後一擊的代價會非常高。美方已經于2022年得罪了歐洲國家,這一次恐怕又要得罪日韓兩國。而東南亞國家的多數原本就是采取中立的立場,此後恐怕會更加向中國傾斜。

8 結論

現在猶豫的是美方。美方是執迷于自己搞出來的經濟數據,因而覺得經濟前景大好,不需要降息,還是說現在出手,進行最後的收割,那就看美方的表演了。

美方要不就是繼續撐下去,維持利率在高檔一陣子,如我們2022年下半年所做的預測;要不就是吹起總攻擊的號角,完成最後的收割動作。

對中國來說,中國在金融上本就是處于劣勢,中國需要此一役的機會和曆練,突破美國的金融重圍。

這是一場金融鏖戰,場上的較量者只有中美兩國。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這裏,我們下期再會!

0 阅读:9

楊風說華夏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