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銷量翻10倍,董宇輝改變了一個行業

教你看點商行 2024-05-15 08:32:35

董宇輝帶火了直播賣書

一個人改變一個行業,這種事以前只會發生在企業家和政客身上。但董宇輝的事迹卻證明,帶貨主播也可以對一個行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不久前,圖書數據平台開卷網公布的榜單顯示,在虛構類別的文學作品中,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奪得了榜首的位置,銷量超過《活著》《三體》等熱門著作。

圖源:開卷網

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額爾古納河右岸》總印量已達到600萬冊,但直到2022年7月,這本書的總印量只有60萬余冊,一年多的時間裏竟然翻了十倍,這在圖書行業中極爲罕見。

而造就這一行業壯舉的人,正是董宇輝。由于這本書對董宇輝影響頗深,他經常在直播間推薦《額爾古納河右岸》,逐漸把這部“冷門”著作帶成了“熱門”書籍。當初董宇輝還曾激動地說:“如果我能連續一個月每天都賣出5萬本,那我死後一定要在我的墓碑上刻上這樣一句話:‘我將一本非常好的書賣出了150萬本’。”

圖源:抖音

當然,這並不是孤例,在直播賣書這件事上,董宇輝可謂戰功赫赫。

2023年12月21日,董宇輝直播講《唐詩三百首》,全程高能輸出一氣呵成,最終用20分鍾賣出了20萬冊。

2024年1月23日,董宇輝與《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作家梁曉聲、蔡崇達暢談文學,4個小時的直播賣出99.2萬冊《人民文學》,成交金額1785萬,銷售碼洋1983萬,再次創造奇迹。

圖源:抖音

2024年3月26日,作家麥家新作《人間信》在董宇輝直播間首發,吸引了超25萬人同時在線觀看,累計售出6.8萬冊,充分證明了董宇輝的號召力。

更重要的是,董宇輝作爲抖音頭部主播,引起了衆多主播效仿,帶火了直播賣書這條賽道。自2022年6月首度出圈以來,董宇輝多次爆賣圖書,讓衆多書商和主播見識到了直播賣書的潛力,間接加快了圖書行業線上化的步伐。《2023抖音電商圖書消費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電商售出圖書超4億單,其中少不了董宇輝的貢獻。

誠然,作爲直播賣書的代表人物,董宇輝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圖書零售業的生態,推動了線上圖書市場發展。但從行業整體上看,這種改變卻是有限的,從業者的處境似乎並沒有因此變好太多……

短視頻和直播,踩著實體書商上位

對于圖書行業而言,直播電商是一把雙刃劍。

根據開卷公布的出版行業統計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短視頻直播是出版業各渠道中唯一保持正向增長的,增幅爲31.15%,傳統貨架電商在該季度下降了10.31%,實體店下降了17.78%之多。

爲什麽三者之間的差別會這麽大?這要從圖書行業線上化的曆史說起。

圖書作爲一種標品,是非常適合線上銷售的,因此圖書行業的線上化要早于許多類目,1999年當當網的成立可以視作中國圖書電商的起步,在2010年左右圖書電商市場趨近成熟。

在此階段,電商對于圖書行業的作用還是利大于弊的,電商平台讓圖書銷售突破地域限制,觸達全國乃至全球的讀者,極大地擴展了市場範圍;同時電商減少了實體店面的租金和人員成本,通過規模化運營,倉儲和物流成本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但隨著2018年以來短視頻和直播的興起,圖書行業從業者的處境卻急轉直下,因爲短視頻作者和主播賣書的方式帶來了兩大弊端:低價和盜版。

先說低價。圖書是少有的會把價格直接印上去的商品,其定價本身就要兼顧一定的社會效益,即保證絕大部分民衆都能買得起,從而降低獲取知識、改變命運的門檻。因此,在我國書籍的價格本就相對較低了,而短視頻和直播又把書籍的價格壓到無以複加的地步。

2021年9月,“北大才女”劉媛媛直播賣書,聲稱“准備了50萬冊書破價到10元以下,10萬冊1元書,爆款書突破了雙十一價格”,目標是“振興圖書行業”。在她之外,還有數以萬計的主播和短視頻博主以“9塊9包郵”的價格賣書。

對于出版社而言,以遠遠低于成本價的方式大批量傾銷圖書,根本無利可圖,這不僅不會振興圖書行業,還會讓整個行業進一步卷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破壞整個行業的生態。不少出版人直言,這是對原本就薄利的圖書行業的一次“絞殺”。

的確,破價賣書會降低消費者對書籍的預期價格,産生“圖書就是很便宜的商品”的誤解,導致本就沒比成本高多少的“原價書”更難賣出去,這也是傳統貨架電商和實體店銷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再說盜版。以前貨架電商時代雖然也有盜版,但京東、當當等正規平台打擊盜版的力度還是很大的,一般消費者買到盜版書的概率並不高。但到了短視頻直播時代,盜版書商又重新開始猖獗,找各種博主和主播爲其帶貨。

2022年7月,當當網官博喊話抖音,指責其爲盜版書籍引流。原來,一群盜版書商爲了促進銷量,給名人編造出了大量誇大和扭曲事實的段子,産生了惡劣影響,引得當當網爲此打抱不平。

圖源:微博

有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這些盜版書商出版社也是無能爲力。一是取證難,直播帶貨時效短、傳播快,有時候我們剛得到線索,就發現店鋪已下架商品,鏈接失效了;二是訴訟周期長,且很多時候賠償金額都無法覆蓋維權成本。

所以,不要只看到董宇輝直播間“欣欣向榮”的買書盛況,在陽光找不到的地方其實是行業的一片狼藉。

傳統圖書行業困難重重

實際上,傳統圖書行業的困境,並不只是短視頻和直播帶來的,而是多種因素的共同結果。

首先,看書的人越來越少了。2023年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爲59.8%,與2022年的59.8%持平;期刊閱讀率爲17.5%,較2022年的17.7%下降了0.2個百分點;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爲4.75本,略低于2022年的4.78本。

按道理說,隨著國民受教育程度的增長,圖書閱讀率也應該有所提升,但短視頻、直播等娛樂方式占用了人們太多時間,更讓一部分人失去了耐心,無法靜下心長時間閱讀。

其次,電子書的普及影響了實體書的銷售。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爲3.40本,高于2022年的3.33本。有12.3%的人年均閱讀10本及以上紙質圖書,還有9.9%的人年均閱讀10本及以上電子書。

在書籍數字化程度較高的今天,大部分暢銷書都能在網上找到電子版,只需要一部手機即可閱讀,可謂真正的“零元購”,甚至還比實體書攜帶方便,隨時隨地都能看,這讓實體書的競爭力進一步減弱。

更重要的是,圖書行業要面對“下沉”的沖擊。相關報告顯示,盜版書的買家主要來自三四線城市,其中不少消費者都沒有版權意識,也有明白盜版書的危害,但限于經濟能力只能買盜版書的消費者。

就像《我不是藥神》的主角面臨的困境一樣,圖書如果保持原價,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會買不起,阻礙知識的傳播;如果縱容亂價和盜版,出版商和作者的利益就會受損,阻礙知識的生産。

希望隨著生産力的發展,能看到這個難題被解決的那一天。

作者 | 風清

0 阅读:6

教你看點商行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