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建議“普通家庭不要學醫”引熱議,一席話戳中家長“痛點”

琳琳教育日記 2024-05-08 05:02:06

臨近高考,又到了討論院校專業的黃金期,對于專業的選擇,這類家長是最省心的:學生有自己喜歡且擅長的學科,更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家長要做的只是在學科大類中幫學生挑選幾個就業前景好的,再篩選出分數範圍內的幾所目標院校即可,最頭疼的莫過于那些學生沒有目標也沒有想法的家長,真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也正因如此,才會有那麽多的學生盲目選擇熱門專業,考上了卻後悔不已,甚至一度生出退學複讀的想法,而要說熱門專業,醫學的熱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張雪峰建議“普通家庭不要學醫”引熱議,一席話戳中家長“痛點”

都知道學醫很辛苦,但當學生自己說出想學醫的時候,多數家長都不會反對,一方面醫生的社會地位很高,就業也比較有優勢,再者,醫生治病救人,也是對社會貢獻力很大的崗位。

但學醫真的適合所有人嗎?張雪峰老師的一席話,戳中的無數家長的“痛點”,也激起了不少學生的叛逆心,學醫尤其不適合普通家庭的學生。

許多家長和學生,只知道學醫辛苦,認爲只要願意努力,總會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到時候不僅有高薪收入,還有社會地位極高的穩定工作。

可事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張雪峰老師的建議是很中肯的:學醫難,難于上青天,他坦言,醫學專業的學習周期很長,學費高昂,且就業競爭壓力大,這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不少醫學生的家長以及過來人紛紛佐證:學醫不適合普通家庭,用通俗的話來說,學醫不只是貴的問題,是不掙錢,沒有性價比。

別說社會層面了,就在家庭內部來說,誰能接受一個青壯年勞動力35歲以前都不掙錢,30以前還要靠家裏養?

若是一般的專業,22歲本科畢業,或者25歲碩士畢業,畢業半年內基本上都能自給自足,到30-35歲,就算不能混到管理層,也能幫襯家裏不少了。

網友調侃:有錢人和普通家庭的都不學醫,到底哪種人才適合?

而醫學生30歲之前是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的,無論是在校學習還是進醫院規培,他們都沒有足以滿足基本生活的收入,需要家裏給予經濟支持。

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這不是家長願不願意支持孩子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能力支持孩子的問題,除非是家庭條件非常富裕,支撐孩子學醫到三十多歲完全不痛不癢,否則學醫就會成爲家庭的負擔。

再往生活化的角度來講,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到了35歲,都結婚甚至有孩子了,而對于普通家庭的醫學生來說,35歲之前沒有自給自足的能力,別說組建家庭了,談戀愛都難。

原因很現實,現在談戀愛哪一點不用花錢,如果普通家庭支撐醫學生學習、規培都吃力,那更沒有多余的資金能資助醫學生戀愛了,就算有,醫學生知否有時間去考慮個人問題都是個難事。

簡言之,學醫不是你肯吃苦就足夠的,還需要家庭的情感支持和經濟支持,有網友調侃:有錢人不學醫,吃不了那種壓力大工作難熬夜班的苦;普通人家不學醫,受不了那種不賺錢委屈耗時久的難。

學醫到底適合哪種人?有經濟實力是必要的,否則不僅學生難走,家長也得跟著一起多吃至少十年的苦,再者,必須是學習能力強的,否則執業醫師都考不下來,本科畢業都成問題,最後還得是對這個行業有熱愛的,不然堅持到最後,真的不容易。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571

琳琳教育日記

簡介:別類分門,因材施教!